第22章四画(4) - 中药大辞典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中药大辞典 >

第22章四画(4)

第22章四画(4)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泄泻,痢疾,单用水煎冲蜜服,或与凤尾草同用;亦可与武彝茶煎服。凉血止血:用于血热之咯血、吐血,崩漏下血,单味煎服,或与瘦猪肉同炖服。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可与蒲公英、野菊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研末服。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脂肪变性及肝细胞坏死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木馒头见《本草纲目》。为桑科植物薜荔ficuspumilal.的花序托及果实。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

【异名】木莲、凉粉果、馒头郎、牛奶子、鬼球、木果蒲、爬墙果、薜荔果、凉粉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肾、肝、脾经。

【功效应用】补肾固精:用于肾虚阳痿,腰酸,遗精,单用,或与葎草同用。清热利湿:用于淋浊,小便不利,单用,或加白糖煎服。通经下乳:用于乳汁不通,可与猪蹄共炖服。解毒消肿:用于痈疽肿毒,可单用煎服,或焙干研粉吞服;用于咽喉肿痛,可与金银花、马勃煎水代茶饮。此外,与猪肝煮食,又治夜盲。

现代常用于遗精、乳糜尿、痈疖、急性咽喉炎、少乳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芸香苷、β-谷甾醇、蒲公英赛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乙酸酯及内消旋肌醇。

木槿皮见《本草纲目》。为锦葵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茎皮和根皮。主产于四川,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槿皮、川槿皮、槿树皮。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大肠、肝、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壅盛之黄疸,脱肛,肠风下血,赤白带下,可单用煎服。治脱肛,亦可单用煎汤熏洗,或与白矾、五倍子等配伍外用。杀虫疗癣:用于牛皮癣,疥疮,阴囊湿疹。治牛皮癣,可单用浸酒外用,或与大枫子仁、生半夏、轻粉配伍,搽涂患处;治阴囊湿疹,常单用本品煎汤熏洗。

现代常用于皮肤疥癣、阴囊湿疹、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痢疾、肠炎、脱肛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酒浸搽;或煎水熏洗。

【现代研究】根皮含鞣质、黏液质。根与茎的醇浸液在试管内能抑制革兰阳性菌、志贺菌属及伤寒沙门菌。

木槿花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喇叭花、白槿花、灯盏花。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痢疾,妇女带下症,单用煎服,或研末冲服。用于带下症,亦可与瘦猪肉炖服,食肉喝汤,或与败酱草、白鸡冠花各15g,水煎服。凉血解毒:用于咯血,吐血,单用煎服,或加冰糖煎服;用于痔疮出血,可与槐花炭、地榆炭同用;用于疮疡肿痛,可用鲜花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带下症。

【用法用量】煎服:3~9g(鲜者50~100g);或人散剂,1.5~3g。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肥皂草苷、黏液质。动物实验证明,花粉有致敏作用。

木蝴蝶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紫葳科高大乔木木蝴蝶oroxylumindicum(l.)vent.的种子。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

【异名】千张纸、玉蝴蝶、云故纸、破布子、白玉纸、白干层、鸭船层纸、海船皮、千纸肉。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肺利咽:用于肺热壅盛之干咳,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可与胖大海、蝉蜕、甘草、冰糖,或玄参、沙参、麦冬、金银花同用;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蕴肺所致咳嗽,可与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等配伍。疏肝和胃:用于肝胃气痛,单味研末,陈酒调服,亦可与木香、金铃子同用。此外,本品外用,又有收敛生肌作用,对于痈疽溃后久不收口,以及湿热所致下部浸淫,恶疮脓水淋漓,可研末撒布疮面,或用菜油调敷。

现代常用于咽喉炎,久咳音哑,急、慢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神经性胃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研末,1.5~3g。外用:适量,敷贴;或研末撒患处。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其中油酸占80.4%;还含黄芩苷元、特土苷、木蝴蝶苷a及b、白杨素等。

木鳖子见《开宝本草》。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木鳖子momordicacochinchinensis(lour.)spr.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广西、四川、湖北。

【异名】土木鳖、壳木鳖、漏苓子、地桐子、鸭屎瓜子、木鳖瓜、木别子。

【性味归经】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攻毒散结消肿: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疮肿痛,干癣,秃疮。单用,以醋磨汁外涂,或研末,醋调敷于患处。治痈肿疮疡,亦可与半夏、草乌炒焦研末,冷水调外敷,如乌龙膏(《医宗金鉴》),还可与乳香、没药、松香、铜绿等捶膏外贴,如神效千捶膏(《医宗金鉴》);治痔疮,可与荆芥、朴硝各等份,煎汤熏洗患处;治瘰疬痰核,可将本品研碎人鸡蛋内蒸熟食之。舒经通络:用于痹痛,瘫痪,可捣烂,加适量蜂蜜或陈醋成泥糊状,外敷患处;亦可配乳香为末,清油调膏擦患处。

现代常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化脓性炎症、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等。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或煎服,0.6~1.2g。外用:研末用醋调涂,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孕妇及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忌用。内服宜慎。

【现代研究】含多种皂苷、脂肪油、齐墩果酸、甾醇、海藻糖、蛋白质等。水或醇浸液能降低麻醉动物的血压。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踝浮肿,有抗炎作用。

木芙蓉叶见《本草纲目》。为锦葵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的叶。除东北、西北外,广布于全国各地。

【异名】拒霜叶、芙蓉花叶、铁箍散。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归肺、心、肝经。

【功效应用】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一切疮疡肿毒,乳痈,常研末蜜调,或醋调四周,中间留头;亦可配伍黄柏、五倍子、大黄等研末,清水调涂四周,即铁箍散(《疡医大全》);还可与乳香、没药共研粉,凡士林调膏外用。

现代常用于局部化脓性感染、急性乳腺炎、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等。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现代研究】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鞣质、还原糖、黏液质。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木芙蓉花见《本草纲目》。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的花。

【异名】芙蓉花、地芙蓉花、拒霜花、七星花、霜降花、水芙蓉、胡索花。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归肺、心、肝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