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四画(5)
第23章四画(5)
现代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产后腹痛、痛经、跌打损伤等。【用法用量】煎服:5~10g(宜布包);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含尿素、尿酸、维生素a类物质及多量树脂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耐寒、耐高温能力,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抑制结核分枝杆菌。
五味子见《神农本草经》。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果实。分布于东北、华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
【异名】北五味子、南五味子、辽五味子。
【性味归经】甘、酸,温。归肺、肾经。
【功效应用】敛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无痰,单用,或与罂粟壳同用;若咳嗽气短,神疲乏力,可配伍人参、黄芪、紫菀等;若素有痰饮,而复感风寒者,可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固精缩尿: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遗尿,尿频,常与桑螵蛸、煅龙骨、附子同用,如桑螵蛸丸(《杨氏家藏方》)。涩肠止泻:用于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常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同用,如四神丸(《妇人良方》)。固表止汗:用于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同用。益气生津:用于夏季伤暑,或热病后气阴两伤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备急千金要方》);若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可与黄芪、山药、知母、花粉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常与人参、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急、慢性肝炎,自汗、盗汗症,遗精,滑精,高脂血症,慢性肠炎,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研末服,1~3g。
【使用注意】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起者均应慎用。
【现代研究】含有机酸、挥发油、鞣质、维生素、糖、树脂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有协调作用,有镇咳与祛痰作用,能改善心肌营养和功能,有强心作用。能利胆,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可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五倍子见《本草拾遗》。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melaphischinensis(bell)或倍蛋蚜melaphispaitantsaiettang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或青麸杨r.potaniniimaxim.等叶上形成的虫瘿。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
【异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
【性味归经】酸,平。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敛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常与五味子、罂粟壳同用。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脱肛,可单用,或与诃子、五味子同用,如玉关丸(《景岳全书》)。涩精缩尿:用于遗精,遗尿,可与龙骨、茯苓等同用。敛汗固表:用于自汗,盗汗,可单味研末,水调为膏,敷肚脐上,晚敷晨去;或内服。解毒收湿:用于疮疖肿毒,皮肤湿烂,常单味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或与枯矾同用。
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子宫出血、脱肛、久痢便血、水田皮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宫颈糜烂、睫毛倒卷、拔牙出血、肺结核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5g;或入煎剂,1.5~6g。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现代研究】含鞣质50%~80%,主要为五一问一双没食子酰葡萄糖,另含少量没食子酸、脂肪、树脂。所含鞣质能使皮肤、黏膜和溃疡的组织蛋白凝固。能促进血液凝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炭疽芽胞杆菌有显著抗菌作用。能抑制甲型和亚洲甲型病毒的生长。可明显抑制羊毛样小孢子菌的生长。
五香血藤见《贵州草药》。为五味子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behd.etwils.的藤茎及根。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异名】大血藤、钻骨风、岩枇杷、野五味子藤。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舒筋活血: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可单用其根泡酒服,或捣烂用酒炒热,包扎患处;亦可配方煎服。理气健脾: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胃痛,既可研粉冲服,亦可水煎服;既可单用,也可与木香、枳壳、麦芽、谷芽、橘皮等同用。此外,其根晒干研粉,用麻油调搽患处,又治水火烫伤。
现代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胃炎、消化不良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细擦。
五气朝阳草见《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杨梅geumaleppicumjacq.的根及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河南、山东、湖南、江西、湖北等地。
【异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疡,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甘草,或忍冬藤、野菊花、甘草同煎服。治咽喉肿痛,亦可与八爪龙同用。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可用鲜品捣烂外敷;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可单用炖鸡,或炖肉服,亦可与当归、川芎等配伍。此外,若与白头翁、苦参共煎服,又治泄泻,痢疾。
现代常用于痈疖、口腔溃疡、咽炎、扁桃体炎、跌打损伤、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研末服,1~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现代研究】含水杨梅苷、鞣质等。
五指毛桃根见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桑科灌木或小乔木裂掌榕ficussimplicissimalour.的根。分布于我国南部及西南地区。
【异名】南芪、土黄芪、土五加皮、五爪龙。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肝经。
【功效应用】健脾补肺: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妇女带下及肺痨咳嗽,体弱盗汗,单用,或配方煎服。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可与川芎、海桐皮等同用。此外,与黄芪、当归、猪蹄炖服,又治产后缺乳症;与胡芦茶、含羞草浸酒服,又治失眠,健忘。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带下症、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产后无乳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现代研究】动物试验,煎剂对小鼠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在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
五眼果树皮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漆树科落叶乔木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roxb.)burttethill的树皮。主产于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异名】酸枣树皮。
【性味归经】酸、涩,寒。归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水火烫伤,单用水煎外洗,或浓缩成膏涂敷。祛湿杀虫:用于痢疾,带下,单用二层皮煎服;用于阴囊湿疹,疥癣者,单用水煎洗,或熬膏涂敷。
现代常用于烧烫伤、细菌性痢疾、湿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现代研究】含柚木素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抑制作用。
瓦松见《新修本草》。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瓦松orostachysfimbriatus(turcz.)gerger或晚红瓦松orostachyserudescens(maxina.)ohwi等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异名】瓦花、石莲花、干滴落、瓦塔、瓦霜、酸塔、石塔花、瓦宝塔、岩松。
【性味归经】酸、苦,凉。有毒。归肝、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