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九画(6)
第81章九画(6)
【现代研究】菌核含β-茯苓聚糖、茯苓酸、乙酰茯苓酸等。醇浸剂腹腔注射于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水、乙醇或乙醚提取物对离体蛙心有增强心肌收缩及加速心率的作用。水浸膏及醇浸膏对家兔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水浸剂能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过度兴奋的作用。对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含量。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茯苓聚糖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醇提物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茯神见《名医别录》。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cocos(schw.)wolf抱有松根的菌核。
【异名】伏神。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宁心安神:用于心虚血少所致心悸,失眠、健忘,惊痫,常配伍当归、黄芪、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等,如养心汤(《证治准绳》)。若与远志、石菖蒲等份为散,可治痰浊蒙蔽心神而健忘者,如三神散(《古今医统》)。健脾利水:用于脾虚水停之小便不利,可配伍白术、泽泻、猪苓等。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冠心病、心律失常、肾脏性水肿、泌尿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用朱砂拌红,可加强安神定志的作用。
【现代研究】对于苯甲酸钠咖啡因兴奋之小鼠,有镇静作用。
茯苓皮见《本草纲目》。为多孑l菌科植物茯苓poriacocos(schw.)wolf菌核的外皮。
【异名】苓皮。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利水消肿:用于水湿停滞之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胸膈烦闷,饮食不下,常与桑白皮、生姜皮、陈橘皮、大腹皮等份同用,如五皮散(《中藏经》)。
现代常用于心源性水肿、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性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茯神木见《本草纲目》。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cocos(schw.)wolf菌核中间的松根。
【异名】黄松节、松节、茯神心、茯神心木。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心悸,惊痫,健忘,可配伍龙齿、菖蒲、当归、远志、酸枣仁等。平肝熄风:用于肝风内动之中风不语,口眼喁斜,不省人事,可与蝎尾、薄荷等同用,如茯神散(《卫生宝鉴》)。此外,与乳香、木瓜等同用,又治脚气转筋,如松节散(《脚气治法总要》)。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面神经麻痹、脚气病。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人丸、散。
茶叶见《本草图经》。为山茶科常绿灌木茶camelliasinensiso.ktze.的芽叶。我国南部山区及河南、陕西等地均有栽培。
【异名】苦茶、茗、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神除烦: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目昏痛,头风热痛,心烦口渴,躁卧不安,单味泡服,或与黄芩、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穗同用,即茶调散(《赤水玄珠》)。化痰消积:用于食积痰滞之多睡善寐,肢体困倦,纳食呆滞,单味煎服,或配伍半夏、陈皮、茯苓、杏仁、薏苡仁、山楂、枳实等。解毒止痢:用于热毒壅滞之赤白下痢,腹痛泄泻,单用,或配伍黄连、黄芩等;若研末调敷,又治脚趾缝烂疮。通利小便:用于小便不通及湿热黄疸。治小便不利,可配伍海金砂、生姜、甘草等;治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胃肠炎,肠伤寒,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胆囊炎,产妇羊水过多症,稻田皮炎,牙本质过敏症等。治疗细菌性痢疾,可用100%的茶叶煎液,日服3~4次,每次2~10ml,或并用2%~5%煎液灌肠。
【用法用量】煎服:3~9g;泡茶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失眠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咖啡碱(咖啡因)、可可豆碱、茶碱、黄嘌呤鞣质及挥发油。尚含茶皂醇、茶叶皂苷及维生素c、少量胡萝卜素等。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过量则引起失眠等症。茶碱、咖啡碱可直接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扩张冠状、末梢血管及肾血管,收缩脑及内脏血管;茶碱有利尿和解除支气管及胆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浸剂或煎剂在试管中对各型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炭疽芽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霍乱弧菌有杀灭作用。并有激活纤溶酶原引起抗凝的作用。鞣酸有收敛、抑菌及维生素p样作用。
茶油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种子的脂肪油。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异名】楂油、茶子油、梣树子油。
【性味归经】甘,凉。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水火烫伤,可与鸡蛋白、百草霜共擂匀,搽患处;用于褥疮,可取生姜切成薄片,浸茶油中8~12小时,取出薄片外敷患处。润肠通便:用于痧气腹痛,便秘,单用30~60g,冷开水送服。杀虫疗癣:用于疥癣,可单用涂搽患处。
现代常用于烧烫伤、便秘等。此外,还可用于急性蛔虫性肠梗阻,可用茶油150~200ml,1次口服。如服后立即吐出者,须坚持再服。
【用法用量】内服:50~100ml(大剂量可至200ml)。外用:适量,涂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茶子饼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种子经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异名】枯饼、茶枯、茶油巴、茶子麸。
【性味归经】辛、苦、涩,平。有小毒。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湿杀虫:用于湿邪留滞肌肤所致皮肤瘙痒,阴囊湿疹,单用,或与青蒟、熟烟煎水洗患处。活血止痛:用于气血郁滞之心气疼痛及跌打损伤。治心气痛,煅存性研末,开水送服;治跌打损伤,火煨,研末加酒糟调敷患处。驱蛔杀虫:用于蛔虫腹痛,可将本品浸于温水或清水中,反复数次,晒干为末,内服使用。
现代常用于荨麻疹、癣疾。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煅存性研末,3~6g;或煎汤。
【使用注意】本品有剧烈催吐作用,故内服必须煅存性,以去其毒性,防止呕吐。
【现代研究】含皂苷、鞣质、生物碱。茶子饼粉在体外有良好的杀灭血吸虫卵的作用。
茶树根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sinensiso.ktze.的根。
【性味归经】苦,凉。归心、肝、肺经。
【功效应用】行气活血:用于气血郁滞之胸闷,心悸,脉结代,单用,加糯米酒适量及清水煎熬睡前服,或与万年青、锦鸡儿根同煎服;用于胸痹心痛,可与余甘根、茜草根共煎服。调经止痛:用于行经腹痛,常与小茴根、凌霄、米酒适量炖服。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漆过敏,可单用煎水外洗;用于水火烫伤,可用温开水泡取白沫搽患处;用于口疮,可煎汤代茶含咽;用于外痔,可煎汤坐浴熏洗。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高血压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磨醋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