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九画(5)
第80章九画(5)
【现代研究】含胡椒碱、挥发油、芝麻素、脂肪油等。胡椒碱有镇静,抗惊厥及抗癫痫作用;荜茇提出的挥发油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荜澄茄见《雷公炮炙论》。为胡椒科攀援性藤本植物荜澄茄pipercubebal.或樟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山鸡椒litseacubeba(lour.)pers.的果实。前者主产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等地;小乔木山鸡椒的果实,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异名】澄茄、毕茄。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温中散寒: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及脘腹胀满冷痛。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常与高良姜、半夏、丁香、吴茱萸同用;用于脘腹胀满冷痛,常与高良姜、木香、青皮同用。若夹有食积者,可与炒麦芽、神曲、莱菔子等配伍。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可与胡芦巴、吴茱萸、元胡等同用;用于尿频,尿浊,可与乌药、益智仁、鸡内金、芡实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睾丸和附睾肿痛、阿米巴痢疾等。治阿米巴痢疾,可单用研粉入胶囊中服,每次1g,日服4次。
【用法用量】煎服:1.5~3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辛温助火,阴虚有热及热证患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荜澄茄素、树脂等。对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并能吸收。对泌尿道及呼吸道黏膜也有此作用。山鸡椒流浸膏可使尿量及氯化物排泄量增加。
草果见《本草品汇精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arnomumtsao-kocrevostetlem.的果实。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异名】草果仁、草果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除寒燥湿:用于寒湿停滞脾胃所致脘腹胀满,呕吐,食少,泄泻,常配伍厚朴、陈皮、白术、半夏、生姜、砂仁等。除痰截疟:用于痰浊壅盛之疟疾,或疟疾兼有中焦寒湿阻滞者,可配伍柴胡、黄芩、半夏、苍术、佩兰、草豆蔻、槟榔、常山、厚朴等,如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达原饮(《瘟疫论》)。
现代常用于疟疾、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气虚血亏或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现代研究】种子含挥发油等。
草乌头见候宁极《药谱》。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rchb.等的块根。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河南、安徽、辽宁等地。
【异名】乌头、鸡毒、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断肠草、生草乌、制草乌。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及中风瘫痪,半身不遂。治疗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常与羌活、独活、附子、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疗中风瘫痪,半身不遂,常与天南星、川乌、半夏、皂角配伍,如五虎汤(《杨氏家藏方》)。散寒止痛:用于寒邪凝滞所致脘腹冷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偏正头痛。治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吴茱萸同用;治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同用;治跌打损伤,常与乳香、没药、五灵脂、麝香等同用,如寻痛丸(《世医得效方》);治头痛,常与细辛、白芷、川芎等配伍。解毒消肿:用于阴疽肿毒,单用研末外敷,或与贝母、花粉、生半夏、芙蓉叶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脑血管意外、破伤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g,或人丸、散。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有大毒,故身体虚弱、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品慎服,炮制品煎煮须1小时以上。反白及、贝母、白蔹、半夏、瓜蒌、天花粉;畏犀角、饴糖、黑豆;恶藜芦;忌豉汁。
【现代研究】含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生物碱。乌头碱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紫草乌碱具有表面局部麻醉作用。煎剂有明显的促使蛋清性足跖肿胀消退的作用。
草石蚕见《本草会编》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石蚕stachyssieboldiimiq.的块茎或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异名】地蚕、甘露儿、蜗儿菜、土虫草、土人参、风子草、螺丝菜。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解表退热:用于风热感冒,单用水煎服。祛湿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取根与积雪草、栀子根、鲜茵陈、瘦肉同煎服;用于风湿痹痛,单用全草,水酒各半煎服;用于疮毒肿痛,蛇咬伤,可与积雪草、生半夏捣敷患处。此外,单用其根炖猪肺食,又治肺痨。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黄疸、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全草15~30g,根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现代研究】含水苏碱、胆碱等。
草血竭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血竭polygonumpaleaceumwall.的根茎。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异名】回头草、蛇疙瘩、鸢头鸡、蜂王七、老土蜂、血三七、紫参。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化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单用水煎服;用于外伤出血,研粉外涂伤口。活血祛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经闭痛经,癥瘕痞块,单用煎服,或焙干研粉温酒冲服。用于跌打损伤,亦可与接骨草水煎对酒服。解毒疗疮:用于痈肿疮疡,蛇咬伤,单用焙干研粉外敷。若与冰片共为粉,调蓖麻油或麻油外搽,又治水火烫伤。
现代常用于各种出血症、跌打损伤、疖痈、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
【现代研究】含鞣质等。
草豆蔻见《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的种子团。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异名】豆蔻、漏蔻、草蔻、偶子、草蔻仁、草叩、草叩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温中燥湿:用于中焦寒湿不化所致脘腹满闷,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口泛清涎,舌苔白腻,可配伍藿香、苏梗、半夏、苍术、厚朴、砂仁等。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疟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津亏血少者忌服。
【现代研究】种子含挥发油、豆蔻素、山姜素等。水煎剂小剂量对离体豚鼠肠管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及挥发油则呈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及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
草苁蓉见《吉林中草药》。为列当科寄生草本植物草苁蓉boschniakiarossicafedtsch.etflerow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
【异名】金笋、地精、肉松蓉、苁蓉、不老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大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