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九画(4)
第79章九画(4)
荆芥见《吴普本草》。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enth.)briq.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异名】假苏、姜芥、稳齿菜、四棱杆蒿、荆芥穗、炒荆芥、荆芥炭。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常配伍防风、羌活、苏叶等,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身疼痛、咽喉肿痛,常配伍银花、连翘、淡竹叶、桔梗等,如银翘散(《温病条辨》)。透疹止痒: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而有表证者,常配伍蝉衣、葛根、薄荷或麻黄、防风等;治疗风疹瘙痒,单用研粉撒布患处,反复揉搓,或配伍防风、蝉蜕等;治疗湿疹,常配伍黄柏、白鲜皮、苦参等。消痈解毒: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常配伍银花、土茯苓、蒲公英、连翘、赤芍等。理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炒炭后配合其他止血药同用。祛风止痉:用于风中经络之牙关紧闭,口眼喁斜,可配伍蝉蜕、防风等。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感、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牛皮癣、荨麻疹、疖肿。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用于止血需炒炭。
【使用注意】本品主能祛风,故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煎剂或浸剂对用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棒状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炭疽芽胞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外试验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荆芥炒炭后能缩短兔毛细血管的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有止血作用。
南藤见《开宝重定本草》。为胡椒科植物石南藤piperwallichii(miq.)hand-mazz.var.hupehense(c.dc.)hand-mazz.的茎叶或全株。主产于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等地。
【异名】丁父、丁公藤、石南藤、搜山虎、风藤、蓝藤、巴岩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脾、小肠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用于风寒湿痹,络脉受阻,筋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煎服,或浸酒饮。亦可配伍独活、桑寄生、细辛、威灵仙等。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阳痿,可配伍杜仲、续断、五加皮、桑寄生、怀牛膝等。阳痿者,亦可配伍韭菜子、淫羊藿、巴戟天、熟地。利尿通淋:用于热淋初起,茎中疼痛,可配伍木贼、八仙草、甘草水煎,点水酒服。此外,与良姜、臭胡椒煎水服,又治胃痛;口嚼烂含痛处,可治牙龈肿痛。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泌尿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酿酒或酒煮。外用:捣烂炒热包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鞣质、单糖等。提取液对用热板法试验的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注射剂对人体手术后疼痛、骨折整复及胃肠肝胆疼痛、慢性腰腿痛、关节炎等均有镇痛效果。
南瓜子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葫芦科植物南瓜cucurbitamoschatadueh.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驱虫:用于绦虫、蛔虫、血吸虫病,去皮生食;或微炒,研烂加冰糖或蜂蜜空腹服,每次60~120g。治绦虫,更可于两小时后服槟榔煎剂(30~60g)和盐类泻药。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面色萎黄,可与胡桃仁、花生仁同用。
现代常用于牛肉绦虫、猪肉绦虫,产后少乳等。治少乳,可用生南瓜子15~18g,去壳取仁捣如泥,加开水适量和服,早晚空腹各1次。
【用法用量】煎服:50~100g;研末;或制成乳剂。
【现代研究】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脲酶、蛋白质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对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的中段和后段节片均有麻痹作用。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灌服南瓜子有显著降低血吸虫幼虫成长率的作用,剂量愈大、疗效愈佳。大量水煎剂对成虫有一定抑制和杀灭作用。
南瓜蒂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葫芦科植物南瓜cucurbitamoschataduch.的瓜蒂。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解毒消肿:用于痈疡,疔疮,对口疮,乳头破裂或糜烂,水火烫伤,煅存性,研末,油调敷。安胎:用于妇女妊娠胎动不安,单用煎汤服。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单用焙焦研末,温开水送服。
现代常用于皮肤溃疡、先兆流产。对于晚期血吸虫病性轻度腹水也有一定疗效,可焙焦,研末吞服,每次0.5g,每日3次,连服2~3周。
【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南沙参见《本经逢原》。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杏叶沙参adenophoraaxillifloraborb.等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异名】沙参、白沙参、白参、文希、泡参、桔参、泡沙参、土人参。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养阴润肺:用于阴虚肺燥,干咳痰少,咯痰不爽,咽干音哑,常与沙参、麦冬、知母、贝母、玉竹等同用。养胃生津:用于胃虚有热,口干咽燥,饥不欲食,可与玉竹、麦冬、生地等同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萎缩性胃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50~100g)。
【使用注意】风寒咳嗽者忌服。反藜芦。
南蛇藤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卫矛科落叶攀援灌木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藤茎。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异名】南蛇风、地南蛇、过山龙、老龙皮、黄果藤。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祛风活血:用于风湿性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瘫痪,单用,或与八角枫根、凌霄花浸酒服;用于瘀血闭经,跌打损伤,可与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疡,皮肤疱疹,毒蛇咬伤,煎服,并捣烂加白酒、雄黄少许调敷患处。此外,与槐米、猪大肠煮食,可治肠风痔瘘,脱肛;单用煎服,可治痢疾与摇竹消煮蛋吃,又治牙痛。
现代常用于牙龈疼痛、风湿怊关节炎、细菌性痢疾、痔疮出血,皮肤溃疡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南酸枣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awillaris(roxb.)burttethill的鲜果或果核。分布于华南、中南、西南各地。
【异名】五眼果、山枣子、广枣、山枣。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行气活血:用于气滞血瘀之胸痹心痛,食滞胀满,疝气腹痛,单用煎服,或取鲜果嚼食。养心安神:用于失眠健忘,常与石决明等配伍。解毒敛疮:用于水火烫伤,可与金樱子根、鸡内金各适量,研末,加冰片粉少许,茶油调涂患处;或以果核煅存性研末,茶油调涂患处。
现代常用于冠心病、神经衰弱、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鲜果2~3枚,嚼食。外用:适量果核,煅炭,研末调敷。
南天竹叶见《纲目拾遗》。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thunb.的叶。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
【异名】天竹叶、南竹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肾、膀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