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八画(6)
第68章八画(6)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敷;或敷贴有关穴位。【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多服、久服,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矶松素、茅膏醌、羟萘醌、氢化萘醌等。矶松素小量对蛙、小鼠、兔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量则由兴奋转入麻痹。对家兔的呼吸、血压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病有治疗作用,体外抗菌实验,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茅膏菜根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droserapeltatasmithvar.lunata(buch-ham)c.b.clarke的块根。
【异名】地下明珠,落地珍珠、铁秤锤、一粒金丹、一滴金丹、泥里珠、地下珍珠。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有小毒。归肺、肝、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可将地下明珠1~5粒压碎捻成丸,放在1张膏药或胶布中心,贴痛处,一昼夜后,贴药处有痛热感时即揭去,皮肤出现小泡,用针挑破,放出黄水,外敷纱布保护,或敷消炎软膏,至结口为止;用于跌打损伤,可单用研末对酒吞服。解毒散结:用于疗疮肿毒,以新鲜球根去其外衣,取1~2粒,置于3cm2见方胶布中央,用镊子压扁球根,贴于消毒后的疔疮顶部,4~5小时取下,有水泡者为佳,若溃破,可用1%甲紫外搽;用于疥疮,可单用研粉,用猪油调成59/6的油膏外涂。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疮疖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粉,0.5~1.5g;或磨汁;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穴位处作发泡剂。
【使用注意】内服过量,可有头晕,嗜睡现象。孕妇忌服。
枣树皮见《本草纲目》。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jujubamill.var.inermis(bge.)rehd.的树皮。
【性味归经】苦、涩,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涩肠止泻:用于泄泻,痢疾,单用炒焦为末服,或用车前子9g煎汤送下。0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喘息,单用研粉冲服,或煎服。止血敛疮:用于外伤出血,可与当归各炒为极细末,干撒于患处;用于水火烫伤,可单用碎为粗粉,制成枣树皮酊,喷于创面。
现代常用于肠炎腹泻、刀伤出血、慢性气管炎、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研末,1.5~3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现代研究】具有祛痰,镇咳作用。
郁金见《药性论》。为姜科植物郁金curcumaaromaticasalisb.、莪术curcumazedoaria(berg.)rosc.、姜黄curcumalongal.的块根。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异名】玉京、黄郁金、黑郁金、广郁金、川郁金、温郁金。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心、肝、胆、肺经。
【功效应用】行气破瘀:用于气滞血瘀之胁肋胀闷,肝胃气痛,乳房胀痛,经行腹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陈皮、当归、丹参等同用。疏肝利胆:用于肝胆郁热,胆汁外溢之黄疸,胁痛,常与茵陈蒿、栀子、生大黄、黄柏、枳实、焦三仙等同用。清心开窍:用于湿温浊邪蒙蔽心窍所致神志不清,常与竹沥、石菖蒲等同用,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用于癫痫痴呆,常与白矾、胆南星、丹参、菖蒲等配伍,如白金丸(《本事方》)。o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吐血,衄血,尿血,单用为散服,或与生地、丹皮、栀子、牛膝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冠心病心绞痛、癫痫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磨汁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不可与丁香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6.1%,(内有姜黄烯、水芹烯)、樟脑、莰烯、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芳基姜黄酮、对甲苯基-甲基羟甲基姜黄素等。郁金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温郁金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郁金(商品)煎剂用平板小沟法,对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郁金粉口服能减轻家兔或大白鼠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郁李仁见《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落叶灌木郁李prunusjaponicathunb.、欧李prunushumilisbge.或长梗郁李prunusjaponicathunb.var.nakaii(lévl.)rehd.的种子。主产于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南、山东等地。
【异名】郁里仁、李仁肉。
【性味归经】苦、甘、辛,平。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气滞胀痛,常与桃仁、杏仁、柏子仁等同用,如五仁丸(《世医得效方》),若与朴硝、当归、生干地黄同用,即郁李仁饮(《圣济总录》)。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满,小便不利、脚气浮肿,可与桑根白皮、赤小豆、茅根、橘皮、紫苏同用,即郁李仁汤(《圣济总录》)。
现代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脚气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液亏者及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含苦杏仁苷、脂肪油、挥发性有机酸、粗蛋白质、纤维素等。所含脂肪油对粪便和肠壁起润滑作用。
鸢尾见《神农本草经》。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鸢尾iristectorummaxim.的根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异名】扁竹根、赤利麻、蛤蟆七、下山虎、搜山虎、土田七、鸢根。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消积杀虫:用于食积饱胀,单用研粉冲服或对酒吞服,亦可与薏苡仁根、刘寄奴水煎服;用于蛔虫腹痛,取鲜根捣绒炒鸡蛋服。利水通便:用于水肿胀满,大便不通,单用水煎服,或用鲜根茎捣烂敷脐部;用于腹水,单用切片煎鸡蛋吃;用于黄疸,赤白痢疾,单用水煎服。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毒,单用研粉,凉开水调敷;用于咽喉肿痛,可与山豆根、僵蚕、薄荷煎水服;用于牙龈肿痛,单用鲜品擂汁服,或切片贴痛牙处;用于毒蛇咬伤,可与苎麻根各适量捣敷伤口。活血通络:用于跌打损伤,单用研末或磨汁,冷开水送服;用于关节痛,单用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磨汁,或研粉冲服。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体虚便溏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异黄酮糖苷等。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作用。
虎杖见《名医别录》。为蓼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的根茎。主产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
【异名】苦杖、斑杖、紫金龙、活血龙、大叶蛇总管、川筋龙、花斑竹根、活血丹、阴阳莲、土大黄、酸汤杆、黄地榆、酸筒管、水黄芩、搬倒甑、血三七、土黄连、九龙根、蛇总管。
【性味归经】苦、酸,凉。归肝、胆、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胁痛,单用,或与茵陈、金钱草等配伍;用于淋浊,带下,可与萆薢、薏苡仁同用。活血通经: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血腹痛,常与桃仁、红花、玄胡索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常与乳香、没药、三七、当归等配伍。清热解毒:用于水火烫伤,单用研末,香油调敷,或与地榆、冰片共研末,香油调涂;用于痈肿疮毒,毒蛇咬伤,鲜品捣敷或煎汤内服。祛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单用煎服,或与贝母、黄芩、枇杷叶、杏仁等同用。此外,本品还有泻热通便作用,可治热结便秘。
现代常用于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结石、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烧烫伤、痈疮、蛇咬伤、经闭、痛经、大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30g,浸酒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烧灰撒,熬膏或煎水浸渍。
【使用注意】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虎杖苷。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甲型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等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还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水煎液尚对7种流感病毒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藜芦醇苷对试验小鼠、猫等有一定的镇咳平喘、降低血压、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及轻度增强心脏收缩的作用。并有明显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对小鼠有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睡眠时间的作用。芪类衍生物外用有止血收敛作用。
虎刺见《本草图经》。为茜草科常绿小灌木虎刺damnacanthusindicusgaertn.f.的全草或根。主产于浙江、江西、广东、湖南、湖北等地。
【异名】刺虎、绣花针、老鼠刺、鸟不踏、虎牙刺、两面针、蛇不过、白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