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四画(8)
第26章四画(8)
【功效应用】燥湿化痰: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痰多胸闷。常与半夏、苏子、杏仁、白前等同用。若属热痰咳嗽,痰多,口渴,咽干者,可与瓜蒌、贝母、款冬花、麦冬等配伍。理气消食: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可配伍山楂、麦芽、枳壳等。现代常用于支气管炎、胃肠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气虚及阴虚有燥痰者不宜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柚皮苷、新橙皮苷、枳属苷等。柚皮苷注射对小鼠、大鼠实验性炎症均有明显抗炎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对小鼠的病毒感染、x线照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月季花见《本草纲目》。为蔷薇科常绿直立灌木月季花rosachinensisjacq.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异名】四季花、月月红、长春花、月月花、月季红、月光花。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调经:用于气血瘀滞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单用开水泡服,或与丹参、益母草、当归、香附等同用。消肿止痛:用于瘰疬未溃,可与芫花、沉香人鲫鱼腹内,水酒煮熟,去药食鱼,或与夏枯草、贝母、牡蛎等同用;用于疮疖肿痛,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冲服。此外,单用捣烂外敷并研末酒冲服,又治跌打损伤。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微量挥发油,成分与玫瑰油相似,主要为萜醇类化合物。
风轮菜见《救荒本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chinense(benth.)o.ktze.的全草。分布于中南、华东、西南各地。
【异名】蜂窝草、节节草、苦地胆、熊胆草、九层塔、落地梅花、九塔草。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经。
【功效应用】疏风清热: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单用,或与阎王刺等同煎服。解毒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皮肤瘙痒,乳痈,痄腮,目赤,可用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此外,本品单用水煎服,又有凉血止血作用,可治各种血热出血证。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痢疾、肠炎、肝炎、胆囊炎、蛇咬伤、急性角膜炎、乳腺炎、腮腺炎及刀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黄酮苷、皂苷、内酯、有机酸、无机盐等。具有止血、抑菌作用。
风箱树叶见(江西《草药手册》)。为茜草科常绿灌木风箱树cephalanthusoccidentalisl.的叶或嫩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台湾。
【异名】水杨梅叶。
【性味归经】苦,凉。归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湿热壅盛所致泄泻,痢疾,单用水煎,加黄糖服,或与薄荷同煎服;用于风火牙痛,单用水煎含漱。收湿止痒:用于皮肤痒疮,天疱疮,烂脚趾,常单味捣敷,或研粉与冰片配伍,调搽患处。
现代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湿疹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煎服:9~15g。
风箱树根见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茜草科植物风箱树cephalanthusoccidentalisl.的根或根皮。
【异名】水杨梅蔃、杨梅树根、水杨梅根。
【性味归经】苦,凉。归小肠、肝、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单用水煎服;用于湿热黄疽,可与虎杖、苡米根各30g,水煎调糖服。祛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单用水煎服。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单用浸酒,内服并外擦;用于疮痈肿毒,单用,浸酒外涂;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或与豆腐同煎服。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黄疸、痢疾、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含漱;研末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苷等。
丹参见《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
【异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紫党参、山红萝卜、活血根、烧酒壶根、大红袍、血参根、血丹参、赤丹参、酒丹参。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祛瘀:用于血热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中包块及产后恶露不尽,可单用,即丹参散(《妇人良方》),亦可与当归、红花、桃仁、益母草等同用;用于瘀血闭阻之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可与红花、赤芍、降香、川芎同用,即冠心二号方(北京地区协作方);用于肝郁胁痛,可与鳖甲、牡蛎、青皮等同用;用于血瘀气滞之胃脘疼痛,可与檀香、砂仁配伍使用,如丹参饮(《医学金针》);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可与当归、乳香、没药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除烦安神: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烦躁谵语,常配伍生地、玄参、竹叶等,如清营汤(《温病条辨》);用于精血亏虚之长期头昏痛、失眠、精神不振,可单用研末泡酒服用,或与五味子煎水服。消肿止痛:用于痈疮肿痛,乳痈,常与银花、连翘、没药等同用;用于热痹之关节肌肉肿痛,可单用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肿大、神经衰弱、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乳腺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涂,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无血瘀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丹参酮1、2a、2b、隐丹参酮等。注射液能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可减轻急性实验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病变。有镇静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药菌株生长的作用。醇浸液在试管中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及某些真菌的作用。能治疗小鼠实验性结核病。能降低兔血糖。
乌药见《本草拾遗》。为樟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乌药linderastrychnifolia(sieb.et.)villar的块根。主产于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安徽。
【异名】台乌药、天台乌药、衡州乌药。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行气止痛:治中寒气滞之腹部冷痛,可配伍沉香、生姜、党参等;治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可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治经期腹痛,常与木香、当归等同用,如乌药汤(《济阴纲目》)。温肾散寒:用于肾阳虚寒之小便频数,遗尿,可与益智仁、山药各等份,研末,黄酒为丸,淡盐汤送服,即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
现代常用于浅表性胃炎、月经不调、疝气、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等。
【用法用量】煎服:5~9g;磨汁;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气虚、内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内有多种倍半萜成分;还含新木姜子碱,钓樟醇、乌药酸、谷甾醇。长期饲喂大鼠,可较快增加其体重,以乌药为主组成的排气汤,能促进麻醉犬在位肠管的蠕动。
乌梅见《本草经注集》。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梅prunusmume(sieb.)sieb.et.的未成熟果实经炕焙而成。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