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四画(7) - 中药大辞典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中药大辞典 >

第25章四画(7)

第25章四画(7)

【使用注意】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服。痈疽已溃,非便秘者不宜服。【现代研究】含牛蒡苷及脂肪油20%~30%。煎剂在体外有显著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水浸液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多种致病真菌。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有轻度的利尿及泻下作用。

牛蒡根见《药性论》。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根。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

【异名】恶实根、鼠黏根、牛菜。

【性昧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疏散风热:用于风热咳嗽,头晕,耳呜,常与蝉蜕、银花同用。解毒消肿:用于风热头面赤肿,咽喉肿痛,龈肿牙痛及痈疽疮疥。治头面赤肿、痈疽疥疮,用鲜品捣烂,酒煎成膏,摊在纸上,贴肿毒处;治咽喉肿痛、龈肿牙痛,常用鲜品捣汁服,或煎水服。

现代常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牙龈炎、咽喉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多炔物质及可用二氯甲烷和乙醇提取的抗肿瘤物质等。多炔物质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牛耳大黄见《草木便方》。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皱叶酸模rumexcrispusl.的根。分布于广西、台湾、福建、青海、山西、黑龙江、辽宁等地。

【异名】土大黄、四季菜根、火风棠、羊蹄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利湿热:用于黄疸胁痛,可与茵陈、车前等同用;用于湿热泻痢,单用,或与黄连、黄柏等配伍。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单用;或与乌贼骨等煎服、或研末冲服。泻下通便:用于便秘,单用煎服。杀虫止痒:用于秃疮,可用鲜根或全草,加食盐捣烂涂患处;用于疥癣,可榨汁,加米醋、枯矾,调匀,蘸搽患处。此外,单用煎服,或研粉,炼蜜为丸服,又治慢性支气管炎,亦可配伍黄芩、满山红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慢性气管炎、痢疾、胃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疖痈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捣敷;磨汁涂;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脾虚泄泻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大黄素、大黄根酸、大黄酚苷。水煎剂动物实验有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在试管内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布兰汉菌。醇提取物对肿瘤可起到伤害作用。能杀灭皮肤寄生虫。

手掌参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手参gymnadeniaconopsear.br.或粗脉手参gymnadeniacrassinervisfiner的块茎。前者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后者分布于云南、西藏。

【异名】佛手参、阴阳草、掌参、手儿参、旺拉。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止咳平喘:用于虚劳咳喘,可与百合、大枣共煎服;或与天冬、麦冬、五味子、桑白皮、百部等配伍。益肾健脾:用于肾虚腰膝酸痛,可与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狗脊配伍;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尿频,可与补骨脂、淫羊藿、锁阳、益智仁、怀山药、怀牛膝同煎服;用于产后乳少,可与当归、黄芪、通草、漏芦、玉竹、猪蹄同煎服。理气活血:用于肝郁胁痛,可与黄精、粉苞苣各适量,制成糖浆服;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可与土当归、红花、一枝蒿、鹿蹄草、藁本共煎服。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性功能障碍、遗精、少乳症、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30g;研末或制成糖浆。

【使用注意】感冒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黏液质、淀粉、蛋白质、糖类、草酸钙及无机盐。其水提取物能利尿。能收缩青蛙的下肢血管。

毛茛见《本草拾遗》。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莨ranunculusjaponicusthunb.的全草及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异名】野芹菜、辣子草、毛芹菜、千里光、三脚虎、毛建草、天灸、毛堇、老虎须。

【性味】辛,温。有毒。

【功效应用】退黄截疟:用于湿热黄疸和疟疾。治黄疸,鲜草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夜即起泡,刺破放出黄水;治疟疾,取鲜草捣烂,敷寸口脉上(太渊穴),用布包好,1小时后起泡,祛药,用针挑破水泡。下气定喘:用于哮喘,取鲜草捣敷大椎或肺俞穴。止痛消肿:用于关节疼痛,鹤膝风,偏头痛,牙痛,痈肿疮疡,瘰疬,单用鲜品捣敷患处,或相关穴位处。

现代常用于病毒性肝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结结核、疮疖、支气管喘息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相关穴位,使局部发赤起泡时取去;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皮肤有过敏及破损者禁用。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含原白头翁素。能抑制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强烈刺激所接触的皮肤。内服则可引起剧烈胃肠炎。有对抗由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和回肠收缩的作用。

毛冬青见《广西中草药》。为冬青科常绿灌木毛冬青ilexpubescerlshook.etarn.的根。分布于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地。

【异名】毛冬青根、乌尾丁、六月霜、细叶冬青、苦田螺、毛披树、水火药、喉毒药、茶叶冬青。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心、肺、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通脉:用于瘀血阻滞之胸痹心痛,单用毛冬青根120g,水煎服;治脱疽症,可用毛冬青根90g,煨猪蹄1只服食,另用毛冬青根90g,煎水,浸泡伤口。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喘,牙龈肿痛,单用煎服;用于痈疽疮疡,水火烫伤,煎水外洗,或捣汁涂。

现代常用于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烧烫伤、扁桃体炎、原发性高血压病。治原发性高血压,可单用毛冬青根30~60g,配白糖或鸡蛋炖服;亦可煎水代茶常服。

【用法用量】煎服:30~120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浸泡。

【现代研究】含黄酮苷、酚性成分、甾醇、氨基酸、糖类、鞣质、三萜类。黄酮苷可降低动物血压,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煎剂对小鼠有祛痰、镇咳作用。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亦能抑制变形分枝杆菌,志贺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

毛草龙见《广西中药志》。为柳叶菜科亚灌木状草本植物毛草龙jussiaeasuffruticosal.的全株。分布于我国西南、中南及东南地区。

【异名】水仙桃、锁匙筒、水秧草、针筒草、水灯香。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肺、肝、小肠、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疔疮肿毒,乳痈,水火烫伤等。治感冒发热,常与菊花、甘草共煎;治咽喉肿痛,单用煎服,或与盐擂成丸,含口中;治疮痈,乳痈,取鲜草捣敷患处;治烫伤,可烧灰调茶油搽患处,并煎水内服。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泻痢,单用,或与翻白草、地蜂子同煎服;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单用,或与木通、篇蓄等同用。若与鸡冠花各30g水煎服,可治带下症。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单用炖冰糖服。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舌糜烂、原发性高血压、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或烧灰调涂;或煎汤洗。

毛大丁草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大丁草gerberapiloselloidescass.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异名】一枝香、兔耳风、无风自动草、贴地风、一柱香、头顶一枝草、四皮香、天灯芯。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肾经。

【功效应用】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单用,或与瓜子金同煎服。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可与鲜百合、节节草、赤小豆、车前草同煎服;用于毒蛇咬伤,可与杏香兔儿风各12g,捣汁内服,药渣浸烧酒,然后喷于伤口周围。行气活血:用于气滞胃脘胀痛,单用煎服,或用鲜草捣烂,加冷开水少许擂汁服;用于跌打损伤,可与百两金根,酒水各半煎服。此外,本品水煎内服,又有利水,消肿作用,可治泄泻,痢疾,水肿,小便不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