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三画(3) - 中药大辞典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中药大辞典 >

第8章三画(3)

第8章三画(3)

【功效应用】解表清热: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头痛、鼻塞、咳嗽,或恶心欲呕,可与紫苏、枇杷叶、灯心草等同用。理气化湿:用于湿热壅滞、气机不畅之胸膈胀满,呕吐泄泻,小儿疳积,湿热黄疸,水煎服;用于皮肤湿热瘙痒,本品鲜草熬水沐浴。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胃肠型感冒、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肠炎、消化不良、肾炎水肿、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油中含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及醋酸牛儿酯。酊剂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及尿中氯化物排泄明显增加。浸剂可用于肠弛缓,有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的作用。尚有祛痰作用。在体外有抗真菌的作用。

土黄连见《滇南本草》。为小檗科常绿灌木九莲小檗berberisjulianaeschneid的根或茎叶。分布于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四川等地。

【异名】鸡足黄连、三颗针。

【性味归经】苦,大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解毒消肿:用于热毒壅盛所致齿龈肿痛,咽喉红肿,单味煎水代茶饮,或配伍银花、连翘、板兰根等;用于赤暴火眼,肿胀疼痛,研末泡人乳点患处;用于痄腮,丹毒,无名肿毒,研末水调敷,或制软膏外用。清热燥湿:用于湿热壅盛之泄泻,痢疾,单用,或与马齿苋同用。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研末调敷。

现代常用于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周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泌尿系感染、湿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根,6~9g,茎叶,30~60g。外用:适量,乳汁泡点眼;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等多种生物碱。

土儿见《救荒本草》。为豆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土囡儿apiosfortuneimaxim.的块根。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各地。

【异名】地栗子、土蛋、罗汉参、九连珠、黄皮狗、九牛子。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毒热蕴结之无名肿毒,乳痈肿痛,疔疮痈肿,毒蛇咬伤,捣敷,或磨汁涂患处,随干随涂;用于咽喉肿痛,磨水服。祛痰止咳:用于感冒咳嗽,百日咳,加蜂蜜或糖,水煎取汁服。理气散结:用于气滞痰凝之瘰疬痰核,可配伍海藻、昆布、玄参等。此外,妇女痛经,去皮切片,加黄酒蒸服。

现代常用于百日咳、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带状疱疹、乳腺炎、毒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50g)。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现代研究】含淀粉、生物碱等。

土一枝蒿见《文山中草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南蓍草achilleawilsoniana(heim.)的全草。分布于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及西南地区。

【异名】野一枝蒿、马茴香、蜈蚣草、飞天蜈蚣、一枝蒿、茅草一枝蒿、刀口药、细杨柳、千叶蓍。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劳伤疼痛,可与茜草、黑骨藤、小血藤、红泽兰泡酒服。散瘀止痛:用于经闭腹痛,单用,或与当归、益母草、红花等同煎服;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可取鲜品与生姜捣烂,加酒炖热搽,或与茜草、当归、土三七、泽兰、牛膝泡酒服;用于胃寒腹痛,可单用嚼服。解毒消肿:用于疮肿,疯狗咬伤,可与雄黄、大蒜、糯米草各适量捣敷患处;用于乳痈,可单用研粉,开水送服。此外,研粉撒布伤处,可治外伤出血。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疖肿、急性乳腺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g;或研末,0.5~1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服用。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鞣质、有机酸。

大麦见《本草经集注》。为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大麦hordeumvulgarel.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牟麦、饭麦、赤膊麦。

【性味归经】甘,凉。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健脾和中:用于脾虚食滞所致脘腹胀满,食滞泄泻,单用煮食,或与山药、党参、白术等同用。利水通淋:用于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单味水煎,去滓,加生姜汁、蜜,食前服。此外,炒黑研末油调搽,可治水火烫伤。

现代常用于病后体虚、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尿囊素等。

大枣见《神农本草经》。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枣ziziphusjujubamill.var.inermis(bge.)rehd.的果实。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

【异名】干枣、红枣。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常配伍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如四君子汤(《世医得效方》);若表虚营卫不和,可配伍桂枝、白芍、生姜等,如桂枝汤(《伤寒论》)。养血安神:用于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烦失眠,心悸怔忡,面黄肌瘦,可配伍当归、白芍、酸枣仁、茯神、远志或龙骨、牡蛎等,如归脾汤(《济生方》);用于血虚脏躁,精神不安,情绪抑郁,悲伤欲哭,可配伍甘草、小麦,即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缓和药性:用于某些峻烈药物的配伍,达到攻邪不伤正的目的,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金匮要略》)。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贫血、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胸膜炎、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癔症、眼睑炎等。单独大剂量持续服用,又治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剂量可达60g);或捣烂作丸。

【使用注意】凡有痰湿、积滞、齿病、虫病者均忌服。

【现代研究】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少量苹果酸、树脂、香豆素类衍生物、鞣质、多种氨基酸及钙、磷、铁等。煎剂对小鼠有增强肌力的作用;对四氯化碳损伤肝脏的家兔有保护作用。

大黄见《神农本草经》。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b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reg.,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根茎。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西北等地。

【异名】将军、锦纹大黄、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川军、酒军。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应用】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便秘,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日晡潮热,神昏谵语,常与芒硝、枳实、厚朴同用,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者,可配伍人参、附子、干姜等,如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若兼气血不足之便秘,可配伍人参、当归等,如黄龙汤(《伤寒六书》);若热结津伤之便秘,可配伍麦冬、生地、玄参,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泻火解毒:用于热毒疮疡,研末调敷,或磨汁外涂,亦可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煎服;用于肠痈腹痛,可配伍牡丹皮、桃仁、芒硝、瓜子仁,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用于暴赤眼痛,口舌糜烂,咽喉肿痛,可单用开水泡服当茶饮。此外,单用研粉,用蜂蜜或麻油调涂敷患处,可治水火烫伤。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咯血,常与黄连、黄芩、生地、丹皮、栀子等配伍,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治吐血、便血,常单用大黄粉,或配伍白及粉、乌贼骨粉内服;用于血淋,常配伍白茅根、血余炭等。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淋证。治泻痢初起,可单用,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胸腹胀满,尿赤便秘,常与茵陈蒿、栀子同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若湿热内蕴,胁肋胀痛,可配伍柴胡、黄芩、郁金、枳壳等;治湿热淋证,小便短赤,灼热刺痛,可配伍木通、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等,如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逐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诸证。治瘀血经闭,可配伍当归、益母草、红花、芍药等;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常与桃仁、虫等配伍,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配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等,如夺命丹(《伤科补要》)。

现代常用于便秘、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高脂血症、宫颈糜烂、阴道炎、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蜂窝织炎、脂溢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泌尿系感染、泌尿道结石、烧烫伤、肿瘤等。

【用法用量】煎服: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不宜久煎);或研末入丸、散,0.5~2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生用泻下力强,熟用泻下力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热;炒炭长于凉血止血。峻烈攻下,易伤正气,脾胃虚寒,气血虚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哺乳期均当慎用。

【现代研究】含蒽醌类衍生物,其中游离蒽醌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等。另含鞣质,有机酸等。具有增强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对四氯化碳引起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具有抗溃疡,广谱抗菌,抑真菌,抗流感病毒,抗肿瘤,抗炎作用。可缩短出血、凝血时间,具有抑制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作用。又有降脂,利尿等作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