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我也风光过
第797章我也风光过
朱祐樘离开军工厂后不久,王越前来接收了一批新的训练装备。
王越本想面圣的,但这次弘治皇帝并没有准备跟他叙话,在朱祐樘看来,跟王越之间最好保持一定距离,让小舅子来传达他的意思。
一切都在于朱祐樘太过怕生。
内向且患有自闭症的弘治帝,对于王越这样浑身散发着杀气的当世名将,有些不太适应,上回交谈他都是勉力支撑,经历过一回就不想再来一次……
王越并不在朝为官,日常朝会上根本就见不到,相对陌生,且他为人不符合一般朝臣谨慎的模样,总想跟皇帝攀关系,其结果就是他的满腔热情把弘治帝给吓退了,最后朱祐樘不得不让小舅子替他去应付王越。
“王公,这批训练装备到位,未来两个月内,就要让官兵完全摸清楚,初步形成战斗力。”张延龄道。
王越问道:“如果官兵操练中有什么不便,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不知……”
张延龄笑了笑,没有回答。
未来火器发展的方向,不需要当下大明官兵提供意见,倒不是说他张延龄有多刚愎自用,实在是因为他比谁都更清楚火器的发展史。
火器一定是往射程、射速和精度等方向发展,至于火器好不好用,完全取决于这些前提条件。
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改进的火器不好使,或者发射时有什么问题……那一定是使用者自己的问题。
一把规模化生产的热兵器,发展初期很难面面俱到,不可能适应每个人,只能让官兵自己去适应……
反倒是张延龄,只需要把记忆库中存在的武器,从想象变成图纸,再从图纸变成实打实的产品,然后用在实战中便可。
张延龄道:“王公应该多跟官兵讲解新火器的优势,让军中上下充满必胜的信心。现在你训练的多为各级军将,等他们有了经验,再传授给士兵,等新军成型,就可以打硬仗了。”
“是,是。”
王越非常识趣,唯唯诺诺。
你不用跟我解释太多,我也不再过问,反正我现在无权无势。
虽然咱俩现在都不是当官的,但你有跟皇帝直接对话的权力,所以你小子是上级,我是下属。
张延龄再道:“陛下要的是将来某一天我大明军队能主动出击草原,而不是畏敌如虎,龟缩在九边城塞里打防守反击。
“且我军一旦出击,必定是长驱直入,什么劳民伤财,什么蠹国殃民,王公完全不用去顾虑,这两年我们会大力推进朝政改革,争取早日积攒下平定草原所需的钱粮物资。”
王越道:“如果真要出塞打仗,耗费必定无比巨大。”
“这个你完全不必担心。”张延龄笑着道,“如果有上好的火器,训练个五千人马,就足以当五万人使用。甚至这路人马无须惧怕鞑靼任何战阵,以五千人面对五万,甚至是五十万,都是碾压式的胜利。”
“鞑靼可没那么多人马。”
王越摇头道。
张延龄笑道:“我们也做不到以一敌百,不是吗?”
王越微微皱眉,愈发看不懂眼前少年郎身上的自信来自于何处了,难道说因为从来没上过战场而带来的盲目自信?
但新军装备的火器威力如此强大,似乎并不是不能达成目标。
要知道光靠自信可成就不了大事!
到底是什么让张延龄获得皇帝的绝对信任……且能在没有经过朝廷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光靠他自己的本事就拼凑出如此大的“家业”?
一切都是个谜!
……
……
张峦升官了。
并没有直升户部左侍郎,而是迁兵部左侍郎。
此次调动,完全不在朝臣的意料中,朝中大臣对此都持反对意见……毕竟张峦入朝不过一年多时间,给他个右侍郎意思意思就不错了,突然升其为左侍郎,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但相比于张峦在户部任上时俨然是大明的大管家,一应开支都要过他之手,调去兵部……很多人倒觉得解放了。
毕竟张峦没有实际带兵经验,属于军事小白,未必有什么远见卓识。
反倒将他从一个“擅长的领域”,调去一个极为陌生的环境,这样好像更容易把张峦给架空。
毕竟大明的左侍郎很多时候也管不了事,再加上兵部现在有什么紧急事务可做?无非就是清查各处库存武备情况,涉及地方军将的调动,再便是跟五军都督府对接一些事……这是一个既忙碌,但就算做了很多实事也不知道具体在干啥的衙门。
至少皇帝把意思传达下去后,吏部那边表示了支持,而内阁也没有提反对意见,即便朝中仍旧有言官上疏攻讦,但还是让张峦顺利升迁。
张峦迁兵部左侍郎,随之而来的就是京师有关他去西北领兵的消息甚嚣尘上。
甚至很多人觉得,这件事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不然皇帝为何要作此安排呢?
张峦作为当事人,却没太当回事,只是去兵部衙门走了一圈,然后就好像个惯犯一般,中午趁着出去找地方吃饭的机会,直接开溜回家,然后一头扎进自家院子,此后两天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甚至他都没有去上朝,大有拒绝跟朝臣接触的意思。
之后兵部从上到下还以为张峦遇到什么事,到张府多番进行试探,才知原来张峦是在“养病”,到此时似乎每个人都知道了,张峦只是找借口偷懒,并不一定真的有病。
兵部突然空出这么个位置,没人干活,瞬间就显得捉襟见肘。
毕竟兵部不同于户部,武官选授、军队训练、边防事务、马政驿传及军需器械管理事务多如牛毛,一时间还不适应突然有人撂挑子,这导致最初那会儿兵部上下对此还非常捉急,多番以探病的名义去张峦府上,试图让其早些回朝坐衙,处理公务。
但去过几次后,得知张峦始终是闭门谢客的状态,甚至人在不在家里都两说……人们逐渐明白,或许皇帝安排国丈去兵部,并不一定是要以张峦去打理兵部事务,或许只是想在兵部安插根钉子,以便随时对原来的官员展开大清洗。
至于具体用什么方法整人,暂时没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