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外来的和尚
第829章外来的和尚
黄河改道工程南段,南直隶淮安府白洋河镇工地现场工棚中,李孜省和庞顷的对话正在继续。
“我乃道士出身,堪舆玄空本就是我所长。”
李孜省目光炯炯地看着庞顷,道,“就算他们攻讦我当官的本事不行,但无可否认,天下道士中,有谁敢说比我更强?
“更何况,来瞻在推测天灾人祸方面,更是百发百中,我还有啥好顾忌的?自然是怎么直白怎么说……市井百姓太过朴实,只要我以官府的名义告诉他们来年有大灾,他们不信也得信。”
“为何会信?”
庞顷这次非常较真儿。
李孜省耸耸肩,没好气地道:“因为他们自己也会计较利害得失!成化年到现在,黄河发了几次大水了?朝廷为何要花费巨资新修河道,促成陆上悬河黄河改道?他们心里没个数吗?
“就算掐指算上一算,他们也该知道,来年黄河绝对会发大水,灾难距离他们近在咫尺,还不得拼命?”
庞顷疑惑地问:“啥啊,百姓怎么可能会掐指算计?”
“没办法,都被惨痛的后果给吓着了,晚修成一年,就要多冒一年的风险,为何不趁着现在官府民众上下齐心,好好把黄河改道完成呢?”
李孜省理所当然地道。
庞顷皱眉不已,问道:“可是,黄河改道后,新修河道周边的百姓,不就要遭殃了?他们居然也如此积极,想让黄河水流经自己的家园?”
“哼哼!这你就不懂了吧!”
李孜省笑道,“黄河河道刚修成时,河道里没多少淤积,水平面很低,河水正好可以做灌溉之用。
“本来江淮就有很多地方的百姓因缺少水利工程,大批土地缺乏灌溉,等于说完全靠天吃饭。如果黄河走他们门前过,他们不就能引水入田,获得连年丰收么?”
“那黄河故道附近的百姓……”
“故道里堆积的泥沙真就太高了,一处处都是地上悬河,一旦遇汛期,河水经常能顺着堤坝蔓延而下,且大水退去后,土地会呈现盐碱化的趋势,几乎到不能耕种的地步,在他们看来,宁可让黄河改道别处!”
李孜省道,“总归现在无论是新河道周边百姓,还是故河道附近百姓,对于黄河改道,都是非常上心的。只要把钱粮及时调运过来,就算是不谙世事的稚子,都会主动上河堤来帮忙!”
庞顷道:“如此说来,修河顺应天道人心,势在必成……唉,敝人也就放心了。”
“咦?听你这话里的意思,已是意兴阑珊,准备退隐山林了?”
李孜省黑着脸道,“别!想都别想!你现在不能走!至少得等来年开春,把河道修好后咱再说其他的!”
庞顷摇头:“张家二公子已奔赴西北,王威宁也已赴任三边,接下来,他们很可能会带兵进军草原……
“未来大明或就要变天,敝人能力浅薄,希望道爷能让敝人回去过上几天安生日子。至于之前从您这里获得的钱财……也愿意拿出来!
“这次回去,我便变卖家产,希望能帮到您一二。”
李孜省闻言翻了个白眼,道:“看你这沧桑模样,原来是舍不得钱财?至于吗……”
“没有……”
庞顷赶忙解释。
“行了!”
李孜省厉声喝道,“我是喜欢与人算小账的吗?你替我办事,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定会想方设法回报你!
“正如我对来瞻一样,全无保留!我能许给你的东西,来瞻父子未必能给你,你自己不想有前途,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在朝中站稳脚跟?”
庞顷有些心动,苦笑道:“张国丈也以近乎相同的口吻,跟敝人说过此事。”
李孜省笑道:“看来,连来瞻都发觉,最近你太忙,心力交瘁下萌生退意,要用真心实意把你稳住!
“既如此,最近你哪儿都别去,给我好好休息,看着我做事!”
“可是……”
“炳坤啊,你跟了我那么久,也见过我兴衰起伏,应该明白彼此的长处和短处在哪儿。”
李孜省语重心长地道,“只可惜黄河河工未完成,我没机会去西北,不然我也想统兵打仗,建功立业,在平定四夷的功劳簿上记下我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会去信来瞻,还有延龄贤侄,让他们想办法给你在军中谋个差事,你看如何?”
“道爷不是说,让我留在这里,看您修河么?”
庞顷面带不解之色。
李孜省笑道:“让你替我去打仗,建功立业,不更好?只希望,你真的有机会能立下军功,到那时你就不再只是个替人谋划的幕宾,而是成为独当一面的谋士,甚至能成为朝中大臣。
“到那时,或有机会,与你同朝为臣,想想还很期待呢。”
……
……
大同镇。
张延龄是以外戚国舅的身份到的西北。
因为边防之地,各路军头和地方官的势力都很大,且这里的官将有点儿山高皇帝远的意思,各成阵营和体系,有时候光是一层外戚的身份并不足以确保他在西北立足。
所以朱祐樘直接给张延龄加了个“锦衣卫指挥使”的名头,让他以这个“皇帝亲军统领”的身份在西北办差。
本身张延龄在出发前已被朱佑樘任命为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如此一来,他便有了直接调遣新军的资格,而他另一层身份则让西北官将更为忌惮……那就是张阁老的儿子,大明的“小阁老”。
至于张延龄还有一个比较唬人的身份,那就是“新军总教头”,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现在非常重视新军,而张延龄作为大明军队武器装备改革的幕后操盘者,很多人也会揣摩他在弘治朝的地位,考虑他将来是否会接替张峦,以勋臣身份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