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你不算地头蛇
第830章你不算地头蛇
张延龄正在大力推进大同煤矿的快速落地。
与此同时,担任大同总兵官的保国公朱永,也在积极运作,希望能把自己调去延绥当总兵,配合昔日的老上司王越出兵草原,方便他建功立业。
朱永的计划很明确,就是通过巴结张延龄,来获得调动的机会。
所以当他知晓张延龄来大同是要推动开矿时,立即给予了最大限度的配合。
这天张延龄刚返回大同镇驻地,没等他进城关,就见到朱永带着数人前来迎接。
“保国公?”
张延龄很意外。
毕竟张延龄并无正式官职在身,到西北后跟地方官将也没有什么交集,不像他到南京时是在完成皇帝交托的军政要务,他这次来西北,照理说镇守西北的将官都不太可能来见他。
西北不像南京,这里的巡察御史更为尽职尽责,对于统兵勋臣和外戚间的往来极为敏感,很小的事情都会上报,几乎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你手握军政大权,就得保证你守规矩,不能靠投机取巧的方式为自己谋求政治前途。
朱永下马迎了过来,笑着拱手行礼。
他并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目的,而是以“世交”的名义,把张延龄请到城中总兵府,这里已提前准备好了酒宴。
并没有请外人,因为他的儿子朱晖现在不在军中任职,所以这次属于私人性质的宴请。
酒桌上,张延龄并没有动筷子,而是坐在那儿,笑眯眯地望向朱永:“公爷有什么话,还是明说吧……
“正所谓无功不受禄,我不过是挂了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虚职,手头的权力很小。从大同离开后,接下来我或许还要去一趟延绥,不能在此久留。”
朱永起身,给张延龄斟上酒,笑着道:“在下必须得敬二公子一杯,感谢二公子之前协助我父子二人,在偏关取得战功!”
“酒就不必了。”
张延龄摇头道,“我年纪小,喝酒伤身,能免则免。另外,之前汝父子取得军功,我并没出什么力,那是李尚书和保国公通力合作取得的成果。”
“不是令尊给出的谶言和用兵策略吗?”
朱永笑着说,“正是有张阁老提醒,鞑靼人的贼心被提前洞悉,我军方才设伏,将其一举击溃,令草原到如今仍处在动荡中,大明各处边关将士也轻省不少。”
“是吗?”
张延龄皱眉道,“可在下怎么却听说,从今年年初开始,因为鞑靼内部纷争,导致很多部族前来犯边,一些村庄惨遭鞑虏抢掠和屠戮,就连一些城镇也不得幸免,这些情况都被地方如实上报。
“为何到了公爷口中,却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朱永一张老脸瞬间变得通红,整个人显得很尴尬。
本想恭维张家小子几句,以体现自己的善意,跟张家攀上关系。
谁知张延龄一语就道破目前西北军政现状!
这足以说明,张延龄并不闭目塞听,完全知悉西北的真实情况……
也就是说,张延龄这个新军总教头,不单纯只是因为朝中有个一手遮天的老父亲,狐假虎威,行事无所顾忌,其本身也受到皇帝信任。
朱永强笑道:“正因为局势变幻莫测,在下这才生出跟二公子您问策的意思?”
“保国公是想询问地方上如何避免外虏滋扰?大军固守城池不出,维持现状?再或是积极进取,利用鞑靼内部纷争,建功立业?”
张延龄问道。
朱永一听,瞬间明白了什么,赶紧道:“自然是想封狼居胥,建立不世功业!”
张延龄道:“可目前对鞑靼人活动的踪迹,我方并不能做到准确把控,如果贸然出兵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找不到鞑靼主力进行战略决战的情况。
“毕竟鞑靼人平时都在各处游牧,并不是说有固定的聚居点,亦或者聚集在一起,等着我们去剿灭!”
草原上,因为牛羊太多的原因,必须要分散进行放牧,要不然大家的牲畜都吃不饱。
与之对应的就是各部族基本都是散居,各自占一块草场放牧,等把这块土地上的牧草吃完,就迁移去下一处,很难集中到一起。
只有冬天时,一些部族才会将牛羊往牧草丰沃且附近有不封冻水源的地方聚拢,即便如此还得提前准备好过冬的草料。
除此之外,若遭遇大的战事,各部族也会短暂集结。
要不然,想一次就找到鞑靼人主力,面对面开干,将其一举消灭,并不太容易。
朱永道:“二公子说的是,不过以在下所知,鞑靼人因内部纷争,今年以来相互攻伐不断,很多部族聚拢在一起,形成一方势力,共进共退,以避免本部被人吞并。
“如此只需要派出细作在草原上刺探情况,便可知晓各方动向,将各部族逐一征服。”
“是吗?”
张延龄问道,“遇敌一定能取胜?”
“这个……”
朱永一时沉默下来。
显然凭借以前明军的实力,想要在跟鞑靼人的战事中取胜很困难,但谁让大明有王威宁这个牛逼人物在?
要说朱永对王越,那可就太熟悉了,王越很多战事都是跟朱永配合完成的,不过王越生平最牛逼的威宁海之战,朱永明明跟王越一同出征,最后却被调开执行其他任务,导致他这路人马一无所获,成为毕生最大的遗憾。
不过后来黑石崖之战,他依然追随王越,取得了赫赫战功,但此役跟威宁海那般可记入战争史册的大战相比,稍显平淡。
张延龄道:“保国公,你有话,难道就不能与我明说吗?”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