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拆东墙补西墙 - 寒门国舅 - 天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832章拆东墙补西墙

第832章拆东墙补西墙

一顿饭张峦吃得怏怏不乐。

出宫时,他让几个太监把“行动不便”的大儿子用软轿抬出宫去,先行送回家,而他则慢悠悠跟在后面,名义上是认真听取李荣跟他讲述当下西北的情况,其实却是左耳进右耳出,一边走一边在那儿神游天外。

“……先生认为,应当降旨喝斥王越,让其收拢麾下人马返回城塞好呢,还是说只是申饬警告一下,让其暂时屯军于河套之地?又或是言辞更轻一些,让他注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李荣以为张峦天赋异禀,早就把相关内容了然于心,其实张峦压根儿就没听进去。

见张峦半天没反应,李荣扯了扯张峦衣袖。

张峦这才如梦初醒,蹙眉问道:“这其中有区别吗?”

李荣很惊讶,心说,我这儿叭叭讲了半天,你连区别都没听出来?

李荣赶紧道:“陛下对王越的擅自行动非常着恼,但又不知西北具体是什么情况……现在就看张先生如何决断了!”

“哦,陛下不是说要先问问吾儿延龄的意见么?怎么延龄从大同回信了?”张峦问道。

“并未有新消息传回。”

李荣摇头道,“信使已出发六天了,二公子的书信应该正在来京的路上。”

张峦摇头道:“既然是这样,不如还是等等再说吧。”

“……”

李荣瞬间感受到什么叫“在其位不谋其政”。

此前张峦在皇帝面前说得好好的,要主动替皇帝分担朝务,结果刚面圣结束,就又开始装死?

张峦道:“我不是说不管事,这不还肩负粮草和盐税调配之责么?对于这个……我应该能胜任吧,毕竟之前我在户部还有些人脉,可以走动一下。”

李荣摇头苦笑:“您都不在户部任职了,现在还能调遣得动户部中人?这兵部的职司,跟户部到底有所不同。”

“也对。”

张峦琢磨了一下,道,“不过我不还挂职内阁么?好歹还是翰林院掌院学士……这样吧,我试着去户部衙门走走看看,如果他们不听,再另说。”

李荣道:“您老先莫要忙着去户部,我想问问,王越在延绥请求朝廷调拨三十万石粮食以备战事,不知这批粮食从何处调运?”

“这个……”

“还有,宣府、大同和延绥、甘肃等军镇,请求朝廷调拨过冬军饷七十万两,这个支出又该从哪里拨付?”

李荣继续问道。

张峦皱眉不已,问道:“现在就得给出具体方案么?不是应该从户部支出吗?”

李荣道:“但目前的情况是,户部库存也很紧张……话说治河可花费不少呢。”

“不对吧!”

张峦眉头紧锁,问道:“黄河改道工程消耗的钱粮,不都是李尚书和吾儿延龄筹措的吗?朝廷出过银子?我怎么不记得了?”

“没出吗?”

李荣一脸惊讶地道,“可是朝中大臣,在朝会上可一直跟陛下强调,说是黄河改道靡费钱财,不合时宜,还说目前黄河故道起码还能再用五十年,说黄河贸然改道后会令周边地区气象发生巨变,严重影响沿途百姓农田灌溉,黄河和淮河在各自下游合流,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水患。”

“……”

张峦一阵无语,随即问道,“这也是陛下担心所在么?”

李荣点头道:“正是。”

张峦面色不善,道:“难怪,陛下比以往看上去憔悴多了……哼,那群文官到底在干什么?淮河改道,地方上出了部分钱粮不假,但户部却一文钱都没划拨,而且黄河改道是经过工部官员多番论证过的,越早实施越好,成化时就已多番提出……感情我张家出钱出力,还成了过错?”

李荣道:“或许在朝臣看来,地方上出银子,也是朝廷的钱。”

“屁话!”

张峦气急败坏地道,“地方上一共才出了多少?跟我张家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哼,连黄河改道这种事,他们都要搬弄是非,难以想象在西北问题上,那些文官得纠缠成何等模样!”

李荣点头道:“您老知道就好。”

张峦道:“本来我还在想,西北军饷又得我亲自去筹集,但现在看起来,朝廷收了税,就得做事,不然银子存在那儿等着发霉吗?

“谁说我一个兵部侍郎,就不能从户部调拨钱粮的?朝廷的钱粮留着做什么的?最重要的目的,不就是保证大明军队不乱么?”

李荣问道:“那您老想好如何调配了?有些流程……就怕走不下去!从太仓调拨钱粮,手续可繁琐得紧。”

张峦心头涌上来一股火气,喝道:“我调就调了,看他们能把我怎么着!大不了这官,我不当了!”

做官许久,张峦实在不知道自己有哪方面的特长。

因为在兵部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所以在张峦的思维中,或许自己只能在筹募军饷这件事上能有所建树,给女婿和儿子分担压力。

所以他毫不犹豫就把太仓调粮这件事给承揽下来。

至于如何向王越施压,让其能听从皇帝的号令,按既定作战方略执行,他却完全不在意。

……

……

之后一段日子,张峦都在户部衙门和太仓之间奔走……然后他赫然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调动那群京官大佬。

徐琼听说他奔波多日徒劳无功,也很着急,恨不能亲自上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