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化腐朽为神奇
第843章化腐朽为神奇
等朱永离开营帐时,旁边过来一人,正是之前见过的王守仁。
王守仁对朱永非常尊重。
毕竟对一个未有任何功名在身的年轻人来说,能以幕僚之身随军出征,参与到平定草原这样的大事件中来,王守仁感觉非常荣幸。
王守仁面对朱永时,感受到大名鼎鼎的保国公与其他人的不同,至少朱永身上没有累世武勋那种得过且过的敷衍感,很多时候都很务实。
“保国公。”
王守仁抱拳行礼,“在下有一事想跟您请教。”
朱永对王守仁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笑道:“有事应该去问王军门,他对军中上下的把控,非一般人能及。”
王守仁摇头道:“有些事,王军门定不会作答。”
“哦?”
朱永瞬间提起了兴致。
这个年轻人,是被王越当作幕宾招揽的,结果却对聘请他的恩主不信任?居然认为王越不会为他答疑解惑?
那王越是得有多讨人嫌啊?人家很崇拜你,愿意为你出谋划策,结果你就是这么对待别人信任的?
王守仁问询:“敢问保国公一句,新军装备的火器,是近两年才有的,还是说朝廷已经立项制造多年?”
朱永摇头道:“这个不好说。毕竟我并非是具体经手制造火器之人。”
王守仁看出朱永对此问题有所回避,继续问道:“那保国公,眼下朝廷只派出这一路人马出击?还是说已制定彻底平定草原的全盘计划,咱们不过是抛出的诱饵……”
“咦?王公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对此有何高见?”
朱永不答反问。
“在下认为,光凭这么一路明晃晃的人马,穿行于草原腹地,鞑靼人不可能不知道。”王守仁皱着眉头道,“鞑靼人既有防备,且知晓当下我大明将士士气正旺,绝对不会在此时贸然前来迎战。”
朱永道:“但王军门的意思,鞑靼人没有消极避战的理由。不说别的,若非前面有小黑河阻隔,鞑靼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已经初具规模的大板升城?
“另外,哪怕鞑靼人的兵马行进速度更快,可他们背后有部族老弱、牲口等牵绊,不可能会比我们走得更快。”
王守仁问道:“所以说,咱这一路人马,就是大明此番出征草原的全部力量?”
这问题让朱永不好作答。
因为战前,朱永敏锐地感觉到,皇帝应该是有意让张延龄参与到这场战事中来。
只是张延龄后面一直待在大同开厂、开矿,后续也没说要跟着他来延绥,导致朱永对时局的判断出现一定偏差。
可要是说张延龄留在大同是为了就近出征,直捣鞑靼王庭……
情理上也解释不通!
因为张延龄麾下兵马数量实在太少了,本来他能多留些新军在身边,但小国舅就是那么大公无私,几乎把人全都调给了王越。
另外,张延龄目前所有职务都属于挂职,因此不太可能被朝廷直接委命为大同巡抚,除非皇帝让大同本镇人马出击,张延龄居旁辅佐……
但现在王越出兵,已让朝堂上下闹得沸沸扬扬,就连皇帝本人都不得不下令让王越见好就收。
那大同怎么可能会出兵?
朱永琢磨半响不得要领,问道:“王公子察觉到了什么?”
王守仁道:“以在下所见,朝廷既定计要征服草原,或可凭强势之兵,各路人马齐出,数十万大军所向披靡,逼着鞑靼人不得不战!或是用明暗虚掩之法,虚虚实实不为人察觉真相,如此方有机会。”
朱永道:“所以……你认为,我们在明,至少还应有一路大军在暗?”
“在下不敢贸然下此定论。”王守仁道,“只是王军门在此战中展现出来的军事能力,有些……大失水准!”
朱永闻言笑了起来:“有没有可能是你的见识太过于超前……或者你觉得,由你来做决策,应该会有更好的选择?
“不过不管怎么样,身为幕宾,都应当为主事者提供更多的意见供选择,而不是暗地里非议。”
王守仁道:“在下想执领一路人马,另路而出,与中军相互呼应。不知公爷您……”
“年轻人,你有实际带兵经验吗?就算你真有如此想法,也该跟王公提。”朱永严肃起来。
这小子,居然想自己带兵?
你有这野心,去跟王越说不更好?
王守仁腼腆一笑,道:“在下想请公爷帮在下跟王军门提及此事!有些情况,在下想亲自去验证。且在下听闻,前军中有您部人马,战意甚浓!若要跟鞑靼人决战,贵部一定是最坚实的力量!”
“年轻人,喜欢轻兵冒进可不好。”
朱永先是摇头,接着话锋一转,道,“不过你有心做事,值得肯定,我会择机替你说项,不过一切还得看王军门是否愿意给你这个机会!
“不过,也不能直接由你来统兵,毕竟你不是将官,只是个白身,但给你机会从旁辅佐,接受你的谋划,也未尝不可。”
王守仁拱手道:“愿意听从公爷安排,在下定竭尽所能,帮助我军获得胜利!”
……
……
京师,张峦在城外的别院。
这天来了个极为特殊的客人,也是少有被张峦准许登门之人,正是奉李孜省之命回京活动的庞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