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吐蕃来使? - 大唐:开局截胡杨玉环 - 子率以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30章吐蕃来使?

长安的风,无法在短时间内吹到西域。

正如疏勒城的喧嚣与热切,也终究还是如融化的雪水一般,汇入了西域更宏阔的轨迹。

定西渠奔流不息,滋养着新垦的万顷荒原。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昔日的冻土也在春风中变得松软。

除夕远去,春雪化冻,李琚策马行于疏勒新城外的阡陌之间。

目光所及,是无数军卒,民夫与归附的部族百姓身影在初春的阳光下忙碌。

新翻的泥土散发着特有的腥气,巨大的曲辕犁在健牛牵引下破开沉睡的土地。

远处,屯田军在经验丰富的农官指挥下,正将精选的麦种播入精心规划好的田垄。

李琚下马,俯身捻起一撮湿润的黑土,指尖感受着那蕴含生机的微凉。

“殿下请看!”

陪同的疏勒工曹参军难掩兴奋,指向远方,介绍道:“去岁新开的这五千顷田,依殿下与李相之法,引计式水漫灌压碱,今春试种冬麦,苗情竟出奇的好!若今夏收成如预期,明年便可大规模推广轮作!”

李琚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真看见一片片嫩绿的麦苗已顽强地刺破了地膜覆盖的冻土。

在微风中舒展,星星点点,铺向天际线,与远处天山的残雪相映成趣。

“不错,当毫升看护。”

李琚的声音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此乃疏勒未来之根基,亦是西域稳固之粮仓。水利、农事,万不可懈怠。”

“臣等谨记殿下教诲!”

周遭官吏齐声应诺,脸上皆是振奋之色。

巡视完毕,确认疏勒的发展在李林甫的制度与地方官吏的执行下,已稳稳步入正轨。

李琚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疏勒,终将成为西域新的心脏,不过,想要达到他预想中的那般,尚需时间浇灌。

眼下,龟兹作为经营多年的核心。

屯田、军械、格物、财政乃至与长安的微妙博弈,千头万绪仍系于此。

尤其是春耕在即,更是丝毫耽误不得。

“叔公,二兄、五兄。”

李琚转向随行的李林甫、李瑛、李瑶,淡淡道:“疏勒气象已开,然龟兹才是当下命脉。我等还需即日启程这番。”

“殿下所言极是。”

李林甫捻须颔首,眼中精光闪动:“疏勒渠通,春耕已启,我等也可以放心了。”

李瑛、李瑶虽留恋疏勒的新奇,但也知轻重,点头应下。

........

三日后,车驾再次启程,迎着料峭的春风,向东而行。

来时风雪载途,归时冻土渐融。

车轮碾过解冻的大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沿途可见涓涓细流自天山而下,汇入计式水,最终滚滚而下。

当李琚一行风尘仆仆抵达龟兹城下时,时节已悄然滑入仲春。

龟兹,这座西域经营多年的根基之地。

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在春雷的呼唤下彻底苏醒。

城外,广袤的屯田区人声鼎沸。

数以万计的军民在广袤的田野上忙碌。

吆喝声,牛马的嘶鸣声,耧车摇动的吱呀声,铁器破土的摩擦声,交织成了一曲恢宏的春耕乐章。

新式曲辕犁翻起的黄土在阳光下闪烁着油亮的光泽。

格物院督造的改良耧车正精准地将种子播撒入地。

兵卒与农夫并肩劳作,挥汗如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甜和汗水的咸涩。

整个龟兹绿洲,都沉浸在一片为了生存与未来而奋力拼搏的蓬勃躁动之中。

李琚没有入城,而是直接策马巡视各处屯田。

他看到李林甫精心设计的“兵农一体”之策正在高效运转。

看到格物院的新农具大大提升了效率。

也看到那些归附部族在丰厚的粮种和明确的分工激励下,干劲十足。

龟兹的春耕,规模远胜疏勒,基础更为深厚,秩序也更加井然。

就像是一部庞大而精密的机器,在李林甫的统筹下轰然运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