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不退
高烧不退
翌日,钟离婉便将此事说与汤法知晓。
即使她如今在朝中地位已固,手下能用之人数不胜数,汤法始终是她最敬重的老师,也是最信任的臣子。
何况她和周文都不在,一旦朝中有要紧事发生,可不能没有老师坐镇。
“今年,朕与兄长一并躲个懒,待来年,也换老师带师娘出去玩一趟。”
她大方许诺。
就怕老师觉得他们两个后生只顾自己撒欢,压榨老人。
汤法颇为怨念地看她一眼,却还是极力支持:“去吧。年纪轻轻,别学我老头子一天到晚窝在家中。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山河,兴许回来以后,你和周文这两颗宝似的脑瓜子,还能蹦出些更好的主意来。”
钟离婉笑着回:“国策又不是萝卜,哪有出去一趟就想得到的。”
她已打定主意,这回出去,不想国事,只为玩个痛快。
交接完剩余的政务以后,钟离婉又将一应事宜都安排妥当。
烟雾弹不妨迟几日再放,当晚她就与谢南岳乘着进宫送年礼的李姑姑马车,与她一起出了宫。
钟离婉成婚满了半年,眼见谢南岳这位皇夫对其足够守礼,又教得殿中未嫁的女孩们一些妇人才该知晓的人事,确保她们能够将陛下照看妥当以后,李姑姑才随老家来的侄子,出宫荣养。
钟离婉感念她多年来忠心耿耿,行事妥帖又劳苦功高的份上,不但赏了她不少的金银,还给了她一个诰命夫人的身份。又为她在金陵城里置了房和地,就连她的侄儿,也被安排了个府兵属半官身的差事。
逢年过节,还会喊李姑姑进宫来与众人同乐。
这些都是李姑姑在侄子家过得体面的底气。
起初知道钟离婉的打算时,李姑姑还有些不赞同,但看她与谢南岳之间越来越融洽的相处,不知想到了什么,李姑姑又点头同意了。
“世间男子无一不重视子嗣。”
夜里,在李姑姑家中,她一边伺候钟离婉沐浴更衣,一边趁屋里只有她二人时,忍不住开口:“不论在民间还是世家皇族中,起初夫妻恩爱,后因妻子多年无所出,结果渐行渐远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的。陛下与皇夫成婚三载未有动静,他竟也肯?若是真心,那老奴要恭喜陛下,得了真正的良人。若他是假意,那老奴也斗胆,请陛下务必小心,莫要陷得太深。”
钟离婉听完,情绪未有太大的波动,只是勾起唇角:“姑姑放心,朕省得。”
这般神色,的确是一贯理智且将诸事尽在掌握的陛下。
李姑姑便知她还留着那一份清明,也就放心多了。
“是老奴多嘴,陛下恕罪。”
她笑着告罪。
一夜无话。
在李姑姑家歇息了一晚,第二日清晨,同样乔装打扮溜出宫的胭脂琉璃小安子便赶到,一群人汇合以后,便启程上路。
小黎已经定婚,人是她自己瞧上的一位禁卫军统领,相貌不算出众,但能力很强,生性刚正,因家中父母双亡而耽搁了婚事。
钟离婉从来没有主动给殿中女孩赐婚的想法,只说她们自己愿意嫁人就嫁,不愿意就继续留在宫中当差。当然了,若想出宫去换一种活法,她也是会点头的。
这回,一贯胆小怕事的小黎居然鼓足了勇气,主动拉着人来求钟离婉赐婚,一看就知道是真的喜欢那人,钟离婉便笑着同意了,大手一挥,赐了不少好东西。
这个寒冬,小丫头在积极备嫁,她就不带出来了。
钟离婉一时兴起,想再走一遍当年出宫去寻周文的路,想看看当初所见之风景,今日何如。
她的决定,便是圣谕,其余人自然听从。
他们去爬了当年爬过的山,不过那会儿是正值初夏,山路干燥硬实,如今这寒冬腊月的,却是泥泞潮湿,钟离婉只是看了一眼,就嫌弃地回到车上:“算了,去城里看看。”
不爬了,她怕打滑摔死。
瞧了一路,钟离婉学到件事:
出门撒欢还是得春夏秋来。
“怪不得古人说窝冬窝冬,瞧这一路上,除了赶路回家过年的,谁还在外头?”
她拉了拉毛茸茸的围脖,一脸后悔。
若非这辆马车是天工阁特制,安全地放下了一整个火炉,将车厢里烧得暖暖的,她估计早就受不住了。
早知如此,就该等这节期过了,周文回了,春暖花开时,她再找借口出来。
谢南岳也伸手替她压实领角,心中也为自己出错了主意感到抱歉与懊恼。
幸而大越官道早在顺宁四年起,水泥现世之后便逐条重修,即便在这样湿冷的冬天,马车也能如履平地,很快便入了大城。
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晚间到了客栈,钟离婉还是发起了高烧。
这是多年来都未曾发生过的事。
尤其当喂过宫里待出来的退烧药后,她已久昏迷不醒,高烧不退。
琉璃给施了针,也没有效果。
众人的心都更沉了。
直到客栈东家见状,好心提醒:“你们是从何处进城,沿途也有经过随五村?”
小安子忙回:“确有停在一处村庄与村人问了路,我家主子还亲自与那带了孙子的老翁说了会儿话。但具体叫什么村,我们不得而知。今日是从南门入的城。”
“那就是了。”东家见怪不怪道:“那就是随五村。前些时日闹了古怪的时疫,但不是什么大病,只会传给女人和孩子,得了这病的必会高烧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