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阿芙 - 醒掌天下权 - 萧半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醒掌天下权 >

孔家阿芙

孔家阿芙

史上第一届科举圆满落幕。

孔扬一战成名,是毋庸置疑的最大赢家。

有他珠玉在前,后来回话的九人再如何出色,都显得平庸无常。

又等了几日之后,远在千里之外的周文终于回了信,他看过孔扬与其他考生的试卷,认为确有可取之处。尤其是孔扬那招,还世代为奴者良籍,以换取他们自愿迁往梁地扎根过活的法子,周文直呼天才。

取消奴隶制,本就是钟离婉万字国策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世家为何势大,敢与皇权争锋?

除了他们遍布朝堂,占据诸多职位,形成了一张将她皇权皇位紧紧笼罩的大网之外。

还因为他们能豢养世仆。

这些人的生死大权都被主家握在手中,只能称作世家私产,而非她皇朝的子民。

不上户,不交税,遑论效忠。

世家在世仆中挑选能者,按自己的意思培养,养出来的,是何势力,她这个皇帝更不能过问。

这可不利于她要收拢皇权,压制,甚至清除世家的大业。

不过这一子分量过重,她若无足够实力,贸贸然动作的话,必会引得世家极力反扑。

谋逆,暗杀,集体罢朝,这等最极端的情况,都有可能会出现。

故而按照她与周文的规划,至少要等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科举制度逐渐成熟、朝中至少有大半数人都以她为尊,她身边暗卫多出数倍时。她才会落下这一子。

孔扬的出现,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极大的惊喜。他的这一提议,更与钟离婉最大的计划不谋而合。

趁着眼下,世家们的注意力都在北梁国土这块大肥肉上,朝中百官,个个都以吞并北梁为先的这种齐心协力的大好局面下,落下半子,开个先河。

就从那数代为奴的小撮人开始,以脱籍为饵,让他们心甘情愿迁往北梁长居。

那天寒地冻的苦,艰辛过活的难,寻常大越百姓吃不得,但这些人却必定甘之如饴。

如孔扬所说,这也是她这个君主于眼下千载难逢之时,所给的千载难逢之恩典。

借吞并北梁的名头,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悄悄磨好刀刃,等到北梁事了,她气候大成,真正落下这子时,亦不算平地惊雷了。

周文与钟离婉想法非常一致:

孔扬此人,要重用!

他所献国策,也统统接纳。

周文在书信中向钟离婉保证了谢南岳献国的决心。

他恳请钟离婉让孔扬等人直接走马上任,到北梁与他汇合,并将自己这几个月来琢磨出的计策在信中统统告诉了钟离婉。

看完整篇奏报,钟离婉很快作出决定:

授所有科举前十,从三品府令,给予他们掌管十座府城的权力。

十一到三十名为从四品少令,陪同辅佐。

北梁府城之下皆为游牧族群,不设村庄,故而三十一名往后所有被录用者,先随大部队抵达北梁。

由那里的周文见机授官。

“倘若爱卿觉得朕授的官职太小,嫌弃北梁为苦寒之地,不愿前往,你们当下辞官便是。”

待旨意被宣读完毕,钟离婉居高临下地看见个别人脸上出现的不满之色,便懒懒开口:“朕不会怪罪,反会赐你等返乡银钱。毕竟此去,你们身上肩负着的,便是我大越与北梁世代修好的重任。如今还未启程,已心生不满。到了地方后,又岂会用心做事?”

“朕是求贤。”她的语调渐渐冰冷,声音不大,却有一股满满的威严扑面而来,令所有人心中一凛:“来为国分忧,可不是请祖宗,来给朕脸色看,拖朕后腿的。”

当即有人脸色微变,下意识要跪地认错——

裴显轻笑一声,将钟离婉凌厉的气势轻飘飘打了回去:“陛下说笑了,他们受陛下无上隆恩,得以从一介布衣,摇身一变,位列五品之上,着绯袍,带银鱼,何等荣耀,岂会不思忠君爱国,在此当口,打退堂鼓呢?”

得他点拨,那些人回过神来,躬身道:“臣等愿为陛下分忧,万死不辞。”

钟离婉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裴显,面上表情一点点地缓和下来,重展笑颜:“如此甚好。此去山高水长,没有数年功夫难回故土,朕特许诸位家住千里之外者,回乡探亲,安置好家眷,再启程北上。”

“谢陛下隆恩。”

此事便是定了下来。

十名府令中,包括孔扬在内,皆是当今,或是曾经顶级世家出身。

而且他们都是凭本事得到的名次。

最出彩的无疑是孔扬,但其他能进前九的,也各有其长处,可不是钟离婉在批卷子的时候,给了世家什么脸面。

而这些人的姓氏与祖辈,全是大越世家谱中,排得上号的。

这才是世家大族与天下平民间真正的底蕴差距。

钟离婉和周文虽早有所料,但在看到这个结果以后,依旧心生震撼。

看来第一届科举从世家开始,而非一步登天,直接从庶民百姓当中取士的路子算是走对了。

否则,就算他们付出巨大代价压制住了世家,给了平民一样的机会,到了最后,也会被这些人压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