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约 - 醒掌天下权 - 萧半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醒掌天下权 >

七年之约

七年之约

府兵们清查户籍田地的行动,浩浩荡荡地持续了数月。

从春耕到秋收,得户六十余万,田地百顷,得钱千万贯。

这些还只是刻意藏田者。

那些一听到风声,就赶紧主动落实户籍田地的比这还多。

顺宁元年,大越朝新增人口一百四十余万户,共计七百六十万余人,其中大多都是孩子。

得钱六千万贯余,是永康三十年总税收的两倍多,近三倍。

土地更是直接翻了一倍有余。

不过那些地都算做了荒田,三年不必税。

可也是因为如此,今年风调雨顺,各地禾谷盈满仓,百姓深感皇恩浩荡,交起该交的税来,也是果断得很。

今天夏、秋两税,依旧为国库送来了两千万贯。

年底盘账,户部尚书姜响惊喜地发现,大越朝持续了十年的赤字财政,这回终于有了盈余,还不少。

因为心中高兴,他连走路都是带风的,不论见着谁,都是笑容满面,憨态可掬,对钟离婉更是心服口服。

他现在越看这位女帝越觉得顺眼!

自己为人清正,从不大手大脚往外花钱不说,还会往回揽钱。

好啊,这才是明君呐!

可惜还没高兴多久,反噬就来了。

上半年,新锐府兵们在钟离婉的授意下,当真是铁面无私地盘查了所有能盘查到的田地。

虽然此举为大越斩获了许多额外的收入,可得罪的人也确实不少。

众所周知,普通富农名下,顶天了也就千亩良田。

这天下田地十之五六,其实尽在世族之手。

府兵们那番大动作,自然也动了世族们的利益,哪怕只是小小的,也足以令世族警觉,察觉到了这位女帝的野心。

他们在朝中苦劝陛下无果,难免动起了其他脑筋。

既然皇帝是女人,这天下可有比用婚嫁之事来拿捏女子,更立竿见影的么?

与他同为六部尚书之一的吏部尚书唐瑎便大胆上疏,希望女帝陛下能早日成婚,生个继承人,以定万民之心。

那些人的算盘很响亮。

比他姜响的名字还响。

只要女帝陛下松口愿意成亲,他们就可以用为其选夫的名义,让朝中各势力重新蠢蠢欲动。

让女帝这越演越烈的改革戛然而止。

不论最终皇夫之位花落谁家,只要能与皇权扯上干系,只要能让女帝陛下怀孕,就能名正言顺地让其以养胎之名,远离朝政。

何况自古以来,女人生子都是一脚踏进鬼门关。

即使尊贵如女帝陛下,一旦有了继承人,生产时能否一帆风顺,也是难说的。

就在他不动声色地作壁上观,想看看这位旷古绝今的女帝陛下该如何应对时,却见龙椅之上,年轻的女帝轻笑一声,柔荑轻擡。

“要不怎么说巧了呢。”她抚着鬓边碎发,不疾不徐地开口,面上一贯云淡风轻,对众人意味深长的眼神视而不见。

“朕这些日子,时常念及先皇。午夜梦回时,总能想到张家人残暴不仁,屠我钟离氏几乎满门的那天。因此辗转难眠,日益消瘦。”

她面露悲痛,语气哀伤:“无奈之下,朕只好去求问了一位高人。那高人说,我钟离氏血煞之气太重,那些个枉死的堂兄叔父们死得太冤枉了,死不瞑目。朕虽下旨,诛了张氏满门,依旧抵消不了这些业障。”

忽地,她拔高了声音,坚毅而果决地说:“所以朕在先帝灵前发誓,为了能让他们安息,朕自愿将孝期,从一年,增至七年。七年内,朕将日日斋戒沐浴,广施仁政,多种善缘,以慰我钟离氏所有血亲在天之灵。”

慷慨激昂地说完这番话,钟离婉认真地看着唐瑎道:

“这婚嫁之事,七年内,不必再提。”

“陛下……”

吏部尚书还要说些什么的时候,一旁汤法及时插话:

“陛下至孝,老臣佩服。”

以汤法马首是瞻的一帮朝臣也纷纷附议,吏部尚书与其背后之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只能避其锋芒。

一场危机被化解于无形之中。

钟离婉笑吟吟地看向汤法:“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老师不要夸朕了。”

她的目光随即又径直掠过站在大殿中央的吏部尚书,转而似是无意地落在了姜响的身上。

“父皇去后,无所出的妃嫔都去了皇陵,诺大的后宫也没什么正经主子,更没有那么多的活计要做。朕前些日子偶然逛了逛御花园,见到许多无所事事的小宫人竟学起了宫外的陋习,将骰子牌九都带进宫来了,正大光明地在湖心亭里玩。长此以往,也不是什么好事。朕便想着,将一些年纪大了的宫人提前放出宫去如何?二十五岁终究是大了些,要朕看,二十一岁就差不多了。早些回家,还能早些嫁个好人家,早些开枝散叶了,也好为我大越添丁进口,更是为我钟离皇室积攒善缘。诸卿觉得如何?”

姜响:……

好极了,以后又少了一大笔月钱支出!

宫人们的吃穿用度也都是钱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