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 二嫁天子 - 石上清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二嫁天子 >

第48章

太后眸底涌动着些许诧异,显然没想到樊留光会如此大费周章,托人从身毒国带回几卷佛经。

不过无论樊留光究竟处于何种目的调换了库房中的存粮,到底依照她的吩咐,在玉田皇庄内收割稻谷,认真反省改过,筹备寿礼也花了不少心思。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太后面色和缓,接过紫檀木匣,放在八仙桌上掀开盖子。

木匣中共四册经卷,皆为梵文所书,字迹纷杂繁复,若非太后曾经专门研习过梵文,指不定会觉得此物太过晦涩难懂,不易诵读,但如今倒是恰好合了太后的意,这会儿爱不释手的翻阅着,嘴唇一张一合,显然在默念上面的内容。

见状,樊留光不由松了口气,方才永和帝奉上的九件寿礼,每件都华贵非常,是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宝,她生怕自己准备的梵文经卷被压下去,心里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

好在太后对佛经的偏爱一如既往,倒也没让花费的大笔银子付诸流水,否则她得亏的心肝疼。

这会儿花厅内还坐着许多宾客,即使太后对佛经内容很感兴趣,也不好当着众人的面一直摆弄。

太后将佛经放回紫檀木匣中,冲着樊留光道:“此物甚合哀家心意。”

听到这话,樊留光抿唇一笑,瞧着颇有几分小女儿情态,倒是冲淡了她衣着打扮的违和。

坐在女眷对视一眼,觉得先前京中的传言委实荒谬,说什么太后厌弃了樊家姑娘,狠心将其送至地处偏远的皇庄内,差使嬷嬷日日折磨于她,如今看来,不过是讹传罢了。

若太后真不顾相府的颜面,行事恶毒刻薄,樊留光岂会特别准备如此贵重的寿礼,博太后欢心?

只是不知樊姑娘究竟去了何处,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才平白惹人猜忌。

“母后有所不知,抄录经卷的身毒国大师,乃是当地最精通佛法的得道高僧,为了彰显他的虔诚,每日住在暗不见光阴冷潮湿的山洞中,口渴就饮露水,饥饿便食草茎,全然不被世间繁华所扰。”樊后笑意盈盈的点明樊留光付出的辛苦,让太后不由动容。

“此等耐性卓群的苦行僧,怎会答应给哀家抄录佛经?”太后忍不住问。

樊后看了樊留光一眼,后者会意,温声解释:“此事说起来也是菩萨眷顾,臣女找到的那位行商在当地颇有名望,乐善好施,曾经救过这位大师的性命,佛家讲究因果,那位高僧想要报答行商,便亲自抄录了几卷佛经,其价值不可用金银俗物衡量。”

太后没料想几册经卷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她低声喟叹,轻轻拍抚樊留光的手,连道辛苦。

樊后则指了下自己身畔的空位,示意樊留光坐在此处,爱重之意显而易见。

被大业最尊贵的两个女人不断夸赞,饶是樊留光见惯了大场面,此刻也不禁升起几分飘飘然,她余光瞥向正襟危坐的桑宁,红唇勾起一丝讥诮的笑,就算桑宁曾是三皇子的枕边人又如何?她过往经历的一切早已低贱到了尘埃里,就算如今认祖归宗,成了长夏侯府的姑娘,依旧不能改变她的出身。

这等空有美貌而无见识的草包,只配匍匐在她脚下,看着她一路扶摇、青云直上!

察觉到灼热异常的视线,桑宁侧了侧头,迎面撞上樊留光充满恶意的眼神,她眉心微蹙,觉得无比厌烦。

樊留光想做什么,想嫁给哪位皇子,都是她的事,与旁人无甚关系,何苦将心思都耗在自己身上?难道自己还能阻拦谢三,不让他迎娶相府千金吗?

桑宁暗暗摇头,权当樊留光发了癔症,不再理会。

可桑宁不愿与人争执,樊留光却不肯放过她,这会儿眨了眨眼,状似无意地道:“太后娘娘,方才臣女与桑二姑娘交谈,听闻她特地为您准备了一幅绣图,谁人不知桑二姑娘乃是月夕节上容貌倾城的杏花花神,骨秀神清,她一针一线绣成的作品,绝不会差。”

樊留光话音刚落,旁边的琼枝郡主也跟着添油加醋,“长夏侯是当年的状元郎,桑二姑娘是他的骨血,必定承袭了侯爷的才华,何不让我们开开眼?”

谢三握住杯盏的手微微一顿,抬眸望向对面的少女,发现她神色沉静,不见半点慌乱,仿佛没察觉到樊留光和琼枝郡主温和言辞中蕴着的恶意。

谢三黑眸微眯,想看看少女打算如何应对,是像往日那般节节退让,还是真成长了,成长到不需要他庇护的程度。

薛氏急得团团转,她怎么也没想到樊留光会在太后寿辰上发难,相府与长夏侯府要不了多久便会结为亲家,如此落侯府的颜面,莫不是也透露出樊家的意图——

他们不愿让樊留行和怡儿成婚,否则怎会过分到这种程度?

似是看出了母亲的想法,桑怡安抚的拍抚着薛氏的手,正要起身,却被桑宁攥住衣袖。

只听少女声音朗朗,不卑不亢的道:“既然郡主和樊留光对臣女的寿礼十分好奇,那臣女便腆颜献丑了。”

说着,桑宁自莼伊手中接过长条形的锦盒,双手捧着,一步步从坐席走到花厅正中央,随即打开锦盒,缓缓将那幅亲手所绣的佛经呈现在众人眼前。

樊留光原以为凭桑宁的眼界,能绣些松柏梅兰等物已是不错,谁曾想她居然择了一段佛经?

太后日日礼佛,悬挂在禅房的刺绣佛像不在少数,但鲜少有人选择刺绣经文,毕竟经文不仅需要精心甄选内容,吻合太后的所思所想,字体笔锋也不能太差,对书写者的功底要求颇高,绣技更是不容轻忽。

桑宁只是个在边关长大的农女,多年来都没上过学堂,更别提名师教导了,难不成她只靠着回京这不到一年时间,便能将笔体练就的如此出众?

先前樊留光之所以对桑宁准备的寿礼看不上眼,正是断定了她的绣技比不过宫里的绣娘,贸然拿出来,除了贻笑大方外,不会有其他结局。

但这会儿瞧着,桑宁不但心思巧妙,书法也可圈可点,构成佛经的每个字都称得上铁画银钩、潇洒风流,虽然有些小瑕疵,但通盘观之却颇具气势,倒是掩盖了绣技的不足。

藏在袖笼中的手紧握成拳,樊留光死死抠住掌心,唇齿间弥散着一股铁锈味儿。

琼枝郡主脸色也不太好看,扯了扯唇,言不由衷的称赞,“桑二姑娘果真才华横溢,不愧是大理寺卿的女儿。”

太后笑得合不拢嘴,接过桑宁手中的绣图,一遍遍用指腹抚摸着略微凸起的经文,那副爱不释手的模样让樊留光恨不得咬碎了一口银牙。

天知道,为了从身毒国弄回来那几册经卷,她将银子流水般的洒出去,跑死了不知多少匹骏马,最终才得偿所愿,赶在寿辰前将经卷送至庵堂。

可桑宁呢?只是投机取巧抄录了一段经文,穿针引线绣了几下,便能哄得太后眉开眼笑,那自己的辛苦付出算得了什么?

太后怎能如此偏心?

樊留光越发恼怒,偏生在此种场合不能表现出来,她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暗忖:不就是一幅绣图,等寿宴结束,她便差人寻来京城颇具盛名的书法家,由其亲自抄经,再找一些绣工精湛的绣娘持针,弄出来的绣图绝不会比桑宁差!

有了数不清的替代品,太后还能如此看重这幅不甚出挑的绣图吗?只怕会将其收入锦盒中,放在私库压箱底。

樊留光坐的位置距离太后很近,那幅绣图铺展开来时,她鼻前嗅闻到一股浅淡的药香。

樊后鼻翼略微翕动,笑道:“好清新的艾草香。”

“皇后娘娘嗅觉委实灵敏,这幅绣图臣女用苍术、艾草、蜀葵花、石榴花等药材熏制过,有提神醒脑之效。”桑宁轻声作答。

听到这话,樊后深深看了桑宁一眼,只觉得这姑娘与她记忆中不太一样,不复初见时的怯弱纤柔,反倒变得聪慧坚韧,幸好早早定下了亲事,否则若是被永和帝瞧上眼,说不准还会乱点鸳鸯谱,将桑宁赐婚给某位皇子。

届时,留光的处境只怕会更加艰难。

太后看重桑宁,为了给她脸面,也没让郑嬷嬷将绣图收起来,反而搭在膝头,时不时垂眸摩挲几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