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兵进长城
多铎闻言道:“有坚城,有大炮,明朝朝廷还给增了兵。这仗还没开始打,就主动归降,是不是诈降呀!这次,我们可是深入关内作战,别一不小心,中了南蛮子的奸计。我的意思是,坚持原定作战计划,但是,既然,南蛮子们有了准备,在战役施行上,我们就得多考虑一些不利因素。”
多铎说完后,皇太极称赞道:“十五弟长大了,开始学会运用谋略了,皇阿玛的在天之灵,要是知道了,他老人家一定会欣慰的。”
夸完多铎,皇太极把话锋一转。向岳托摆摆手道:“诸位所虑皆有理,不过,现在我们有刘策作为内应,夺取长城各关隘应该问题不大。随后,按照朕与刘策的商议,由刘策佯装战败,带心腹兵丁退回蓟州城,再找机会开了城门,献了城池。”
“如果,这一系列的谋划,都能顺利实现,我们的兵力就会不减反增。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得到明军的大炮,有了大炮,我们进攻北京城就更有把握了。好了说了,朕意已决,大军休整一日,后日一早,埋锅造饭饱餐后,按照原定计划,向预定目标发动进攻。”
后日早朝,龙井关下。龙井关守将朱国斌,看到关下整齐的方阵,密密麻麻的人群,已经战马的长嘶和响鼻,他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旁边的副将道:“将军你看那面黄龙旗,不会是皇太极亲自领兵来了吧!前几日接到的朝廷邸报上说,皇太极已经自称皇帝了,让我们加强防务,没想到今日这帮鞑子就到了。看这阵势人数还不少呢?”
朱国斌闻言,不敢怠慢。立刻吩咐道:“王明臣副将,你立刻去点狼烟,向长城各关隘报警,向蓟州城报警,向北京城报警。另外,你再去写两份战报,放出飞鸽,向蓟州的孙传庭大人报警,听说他此次带来了三万援军,还有大量的粮草军械。另一份战报直送朝廷,让陛下知晓建奴来了。”那名叫王明臣的副将闻言而去,但没走多远,又被朱国斌叫主。“回来,再去通知总督大人,就说建奴叩关,让他立刻启程赶往蓟州去吧!”
王明臣走后,朱国斌身边,另一个副将不解的问道:“既然建奴叩关,总督大人又恰巧在此,正好留在此地和弟兄们一起杀敌,有刘总督亲自督战,我军必然士气大震,又有险关火炮辅助,量建奴无甚作为。”
朱国斌转过头来正色道:“我之所以,让总督大人启程回蓟州。一是考虑打起仗来,考虑箭矢刀枪无眼,若总督大人有什么不测,我等如何是好。二是我想让总督大人带回消息,让朝廷做好应对的准备,总之,总督大人回到蓟州,比留在龙井关的作用要大的多。”
说完,朱国斌向关上的士兵,大声喊话道:“弟兄们,建奴来了,他们找死来了。一会建奴就要开始进攻了,到时候大家都不要慌,大炮给老子准备好,哪里人多就朝哪轰。准备好滚木雷石,一会给老子狠狠地砸,准备好沸油开水,只要他们上不了墙,就奈何不了我们。还有,我要特别提醒弟兄们注意的是,建奴的弓箭玩的可是不懒,弟兄们要格外当心。好了,都赶紧分头准备去吧!”
再说,副将王明臣,他先点起了狼烟,然后打开了一个士兵,让其去找刘策报告,告知他建奴兵到,但他没有转告说,让他迅速启程回蓟州的话。因为,王明臣觉得如果他能留下来,至少,对鼓舞士气有帮助。最后,他写了两封战报,放出飞鸽,一封发往京城,一封发往蓟州。其实,狼烟一起,接着就像接力赛一样,迅即传播开去,已经不着飞鸽传说了。
龙井关下,皇太极一方的军队,还是像先前一样的静静伫立着,他们都在等待出击的命令。可是,皇太极却久久未发令,蒙古阿鲁台部台吉,扎特实在忍不住便问道:“大军早已集结完毕,却不知大皇帝为何迟迟不下令进攻,我阿鲁台部的五千骑兵,已经开始躁动不安了,请大皇帝快下令吧!不宜久拖呀!”
皇太极闻言,缓缓说道:“台吉不要着急,朕是在等一个人。一会朕保证,台吉的五千精骑不会损伤一人,台吉我们再等等。”扎特闻言后,便不在说话了。
龙井关内,刘策闻听八旗兵已到,便准备开始行动了。刘策派人去请朱国斌,言说要与他商量退敌之策,朱国斌见来人相请,不疑有诈便随来人去了。
二人相见,互相见礼后,二人便各自落座。刘策端起一杯茶道:“这是刚刚泡好的黄山毛峰,朱将军尝尝看。”见朱国斌喝了一口茶,刘策放下茶杯直奔主题,问朱国斌道:“朱将军,眼下建奴困关,如何是好呀?”
朱国斌闻言,谦虚的答道:“末将愿听总督大人高见。”
刘策要的就是朱国斌的这句话,只听刘策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眼下,八旗兵困关,坚守怕是不可能了,要么退往蓟州,和孙传庭合兵抵抗,要么开关投降,别无出路。”
朱国斌听后,强压怒火劝道:“大人怎可有这种想法,我们岂可投降建奴?如今,我们有险关可凭,火炮可仗,关内粮草充足,又有孙大人援军在侧,足可坚守不坠。不瞒大人,末将已经点狼烟,放飞鸽,不久孙大人救兵就会赶到,朝廷也会继续抽调援军陆续赶来。久持之下,建奴必然溃败。”
朱国斌话音刚落,便觉腹内一阵绞痛,顷刻口喷鲜血。朱国斌忍着剧痛马刀:“反贼必不得好似。”说完倒地身亡。
刘策在其尸体上吐了一口涂抹,吩咐心腹道:“速速开城。”原来刘策早已买通守门士卒,龙井关被打开了,岳托带兵首先杀入,随即八旗军,蒙古兵,源源不断地涌入,龙井关顿时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