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泰山封禅
李承宣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泰山山顶,气喘吁吁的仆人们将他从轿上放了下来。此时的夜幕早已笼罩整个大地,天空星光闪烁,月色皎洁。兵士们点燃火把,照亮了整个山顶。
山顶正中,一座宽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的祭坛赫然伫立,正是封禅所用的登封坛。原本封禅仪式需要分两天进行的,第一日便是祭祀山脚下的封祀坛,第二日再登泰山顶封禅,但是李承宣在听取了国师南钟天的意见后便决定只在一日完成。
南钟天闭目盘坐在登封坛前,背对着众人。此时夜色已至,众人才发现他的素袍之上居然有星光点点,随着月光的照耀正不停闪烁着,仿佛此刻的星河正汇聚在他的身上。
听到身后的动静,南钟天缓缓睁开双眼,眸中闪动着奇异的光芒。他转过身,面色无喜无悲,摇曳的火光在他脸上不停晃动,将他脸上的棱角照耀得格外分明。不知为何,白日里慈眉善目的老者在今夜却有几分凌厉的阴森之气。
“封禅者,帝王所以告成于昊天也。自黄帝、尧舜至周文、武,皆行此礼。”南钟天声若洪钟,回荡天地。他将目光看向李承宣,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李承宣示意,微微低头,双手托向南钟天。南钟天将手中金色卷轴递过,抽身让到一旁。
李承宣接过卷轴,来到登封坛前,转身摊开卷轴,面向文武众臣。众人见状,知晓这是国君要宣读封禅文,全都跪伏在地,将头颅紧紧贴在地面,不敢有丝毫亵渎。
李承宣满意得点了点头,随后将目光投向手中卷轴,开始高声道:“昔者,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万物生焉。自盘古之伟力,女娲之巧思,至于黄帝、尧、舜,历代帝王,承天之序,启人之蒙,华夏文明,于是乎兴。封禅大典,乃天子昭告成功于天,报以孝心于祖,示以威德于世之盛举也。
朕绍继大统至今,荷国厚恩,夙兴夜寐,不敢康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有百姓黎民,外有蛮夷戎狄。朕思天下一统,非徒言而已,必行之以实,施之以德,播之以文,镇之以武。
是以,朕择吉日,率群臣,登临泰山,欲行封禅之礼。泰山,峻极于天,根深于地,为五岳之尊,自古帝王所以告成也。朕之行也,非为己也,乃为社稷之安,苍生之泰。
朕至泰山之巅,望九州之广,心潮澎湃。朕以玉册金简,祭天于山巅,以土簋陶豆,祭地于山下。天地之间,风调雨顺,祥瑞频现,龙腾凤舞,昭示天下太平,国运昌隆。
朕誓言于此:朕当重振华沙雄风,使四海归心,万邦来朝。朕将推行仁政,广布德音,修文偃武,和抚四夷。朕之名将与天同久,与地同固,永垂不朽。
朕封禅既毕,回望群山众水,胸襟更宽。朕知天下未一,责任重大。朕将勿忘初心,继续前行,带领炎黄子孙,开创盛世,再续辉煌。朕将以封禅之志,激励后人,为国家之繁荣,为民族之复兴,奋斗不息。
封禅大典,圆满而终。朕心激荡,志在千里。朕深知,封禅乃是新的起点,非终点。朕将持之以恒,带领炎黄子孙,书写华夏新篇章,让千秋万世,共赞封禅之光辉!”
李承宣宣读完之后,心中的澎湃之意难以平息,身子微微颤抖,脸上的潮红在火光的映照之下更加鲜明。
文武百官听罢也是激动不已,口中不停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而,李承宣在宣读卷轴完毕之后并没有下来。而是用如同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神眼神一扫在场文武百官,沉声说道:“诸位乃我华沙国之栋梁,也是我华沙国之肱骨,是我华沙国之脊梁。一国的崛起不是靠朕这一国之君高呼便可,也需要诸位肱骨脊梁为朕撑起这一片天。不知诸位可否愿意啊?”
“我等愿意,为华沙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场之人闻言皆是振臂高呼,声音如同浪潮一般在群山之间不断汹涌澎湃,黑夜的寂静顿时被这滔天的浪潮所湮灭。
“好!不愧是我华沙国之人!”李承宣满意得点了点头。他转头向一旁的下人点了点头,那人示意,转身离开了。
众人看着离开的下人,垂下的头颅虽是不敢抬起,眼神却左右乱瞟,想要询问身边的同伴。而身旁之人都是微微摇头,也是满头雾水。
仅仅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那个下人手中便捧着一把样貌华丽的精致短刀,呈到了李承宣身前。短刀的刀鞘闪着淡淡的寒光,似乎在预示着什么。李承宣点了点头,接过短刀,屏退了那名下人。他从刀鞘中抽出小刀,顿时一道森寒的冷芒在李承宣的脸上闪过,照的场下众人一阵胆寒,莫非哪位大人犯了错误,陛下要在此拿他祭天?想到此处,众人的头压得更低了。
李承宣并没有理会众人,而是手握匕首,眼神波澜不惊。他拿过匕首,抵在自己手腕,作势便要切割。
“父王!”两道声音在他身侧几乎是异口同声般同时响起,随后李平生和李巍武都是站起身子,冲到李承宣身前,就要夺过他手中的匕首。百官听到这里都是心中一惊,见到李承宣将匕首抵在自己手腕,也是大惊失色,却是不敢站起,身体只是跪伏着,口中不停劝阻着“陛下不可”。
“吾儿勿忧,在未完成霸业之前,朕绝不会倒下。”李承宣豪迈一笑,止住了李平生和李巍武的身形。随后将手中匕首高举,大声喝到:“吾等皆是华沙国之人,是否愿意为我华沙国之霸业抛头颅,洒热血?为我华沙国之复兴而奉献一切?”
“臣等愿意!”台下百官高声齐呼,浩大的声势在群山之间回响,天地仿佛为之震颤。后方的白小七众人眼见周围之人动作整齐划一,口号齐整,也只能跟随众人低头呼和。
“好!”李承宣欣慰地点了点头。
“今日,我以血盟誓,必将以此残躯,光复我华沙国之荣光!”李承宣眼神狂热,声音慷慨激昂,手中匕首轻轻划过手腕之处。森冷的寒光一闪而过,一丝猩红的血液顿时从伤口处缓缓流下,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之上。
在李承宣的鼓舞下,泰山之巅的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李承宣的行动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心中的热血。在这个历史性的夜晚,他决定让这份誓言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而是要让所有的群臣和将领们一同参与,共同承担起华沙国未来的荣光与重任。
“诸位!”李承宣的声音再次响起,声如洪钟,响彻云霄,“今夜,朕首先立下血誓,誓以身许国。然而,一国之兴,非一人之功,而是众人共筑。朕欲邀请诸位,与朕一同立誓,共同承诺,为华沙国之未来,不惜一切,甚至生命!”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慷慨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个人的心。群臣和将领们相视一眼,他们在李承宣的目光中看到了坚定和期待,也感受到了作为这个国家支柱的责任和荣耀。
李承宣示意侍卫将一盘装有金色匕首的托盘送至前方。这些匕首与李承宣所用的相似,每一把都闪烁着寒光,象征着即将承担的重大誓言。
“今日,于泰山之巅,朕愿与诸位一同立下血誓,誓以身许国,为华沙国之繁荣昌盛,为民族之复兴,共同努力,不懈奋斗!”李承宣举起手中的匕首,示意众人举手回应。
“为华沙国之繁荣昌盛,为民族之复兴,我等誓不负君恩!”群臣和将领们齐声高呼,声音在夜空中回荡,激动人心。
“好!”李承宣用眼神朝那侍卫示意,那名侍卫应是之后又有几人出现,同样端着金色匕首,朝着文武百官所在走去。
文武百官与将领们纷纷起身,每个人的面上都写满了坚定与决心。他们一一接过匕首,轻轻地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下一道细小的伤口,血液缓缓流出,滴落在脚下的土地,渗入这华沙国的一草一木之中。
后方的白小七看着手里的匕首,微微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凌修远。注意到白小七的目光,凌修远微微摇了摇头。这时,身后的谢先生却是低声说道:“此时此刻,若是与他人举止相悖,只怕...”
凌修远闻言脸色一变,随后默默将匕首抵到了手腕之处。
白小七也是心中一惊,但是对于修习过道家之法的他来说,这种行为太过忌讳。可眼下的环境根本由不得他。就在他犹豫的片刻周围已经投来了几道不善的目光。咬了咬牙,白小七将头低下,将匕首抵在手腕之处。仅仅只是轻轻一划,瞬间的疼痛便席卷全身,血液便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夜色中,几滴液体从白小七手臂滑落,渗入脚下的泥土之中。一瞬间,白小七只觉得周围的目光都撤走了。
这时,白小七发觉自己的衣袖被人扯了扯。他回头一看,发现凌苏苏正一脸求助得看着他。别看凌苏苏平时是个要强的小姑娘,可面对这种场景,心里还是忍不住得害怕,毕竟这是实打实的切肤之痛,她也不过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罢了。
“别怕,我来帮你。”白小七声音虽小,但是周围的人还是能够听见。拿过凌苏苏手中的匕首,一只手抓着她的手腕,那细腻的质感让白小七有些惊讶,没想到苏苏姐的皮肤这么光滑。他也没有多想,把头低下,几乎快要碰到凌苏苏的手腕了。
“小七...”凌苏苏刚想说什么,白小七便伸出右手中指。凌苏苏顿时心领神会,不再言语。
白小七用匕首在凌苏苏手腕处轻轻划过,剧烈的疼痛下凌苏苏倒吸一口凉气,引得周围之人传来几声鄙夷。凌苏苏朝着众人尴尬一笑,随后发现白小七居然用嘴抵着她的伤口。
“你!”凌苏苏又想说什么,随后想起了白小七刚才的动作,只能瞪大了眼睛看着白小七。几滴液体从凌苏苏手腕处滴落,浸入到了泥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