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米缸见底见人心
1981年8月6日,南锣鼓巷。
盛夏的燥热把四合院困在闷热的蒸笼里,为了节省电费,晚餐的餐桌只能摆在露天的前院。
喜欢看电视的小当,也不放过吃饭的时间,追着新上映的《大侠霍元甲》。
在电视剧的打打杀杀声中,活泼的小当拿着筷子,有模有样地表演一套单筷夹面条。
只见她一手握筷,一手招呼正在安静做作业的妹妹槐花。
“槐花槐花,信不信我一根筷子就能夹一碗面条?”
槐花扫了一眼飘着葱花的拉面,蹙紧秀气的眉梢。
“一碗油花花都不见不着的宽面,有什么值得看?”槐花放下笔,烦闷地走到煤炉旁,对正在炒土豆丝的秦淮茹抱怨。
“妈,嘴里没味儿,还有肉吗?”
秦淮茹怜惜地抓抓槐花的小脸,虽比当寡妇、吃用只有27块5毛6钱时的营养不良不同,却也因为不开心,让秦淮茹倍感焦虑。
当初和何雨柱结婚,就是为了让几个孩子吃饱喝足。
可结婚几年,她理所当然地辞去了轧钢厂的工作,心安理得地给何雨柱当起了全职太太。
本以为能松快些,没想到,何雨柱偷偷去外面的餐馆帮厨,被轧钢厂食堂开除。
更要命的是,何雨柱把大杂院的老人都请到家里来养!
一大爷、二大爷二大妈、三大爷三大妈……
一下子就多了几张嘴!
要不是看在他们把养老金交给她手里的份上,她秦淮茹才懒得看顾他们呢!
“槐花,别愁,你傻爸是那吸了油的海绵,我再挤挤总能出油的!”秦淮茹安慰小女儿。
二女儿小当闻言,也没了表演夹面条的兴致,说:“妈,傻爸还能给我攒够嫁妆吗?我可真担心啊!”
秦淮茹犯难了,她和贾东旭的女儿都20出头了,也该结婚了。
“你放心!你叫了傻柱一声傻爸,他就不能不给你攒嫁妆!去叫大爷大妈们吃饭。”秦淮茹把炒土豆丝和大白菜端上桌,就着点酱,就这么吃了吧!
她翘首看向大门,希望在大爷大妈们进门后,何雨柱能拎着网兜饭盒,往家里带鱼带肉,这样,不至于让她在大爷大妈们面前丢人!
人嘛,活得就是一口气!
她秦淮茹争强好胜一辈子,不能傍上何雨柱这棵树后,还过以前的穷酸日子!
一大爷易中海是最先到场的,看了一桌的素食,递给秦淮茹几块钱。
“去巷口买点卤味回来。”易中海说。
秦淮茹眼里闪过一抹感激。
“您已经交了伙食费了,怎么还能要您的钱呢?”
易中海瞥了眼大门,“快去,趁那几个鳖孙进门,买点,别让他们看扁咱们家。”
秦淮茹犹豫地接过钱,这些年,易中海在她生命里扮演的是公公的角色。
儿媳妇拿公公几块钱,伺候老公公百年终老,理所应当,天经地义。
“槐花,快去王麻子卤味铺买点软烂的肉,方便老人吃的。”秦淮茹把钱交给槐花。
槐花眼里冒光,接过钱,秀美的小脸泛起漂亮的笑容,“哇,还是我一大爷爷有钱!”
易中海坐的是上席。
二大爷刘海中和二大妈也来了,看了一桌面,心想:“好在我刚啃了一个酱肘子!这伙食还不如轧钢厂呢!”
不过,刘光天刘光福不给他们养老,他们只能把委屈往肚子里吞。
“淮茹啊,这伙食费是不是不够了呀?”三大爷阎埠贵是个精于算计的人民教师。
算算大家交的伙食费和这些天的吃用,严重不对等啊!
他怀疑秦淮茹挪用公款!
“三大爷,伙食费还够呢,不过米缸也快见底了。”秦淮茹长吁短叹,“咱们一大家子,以后就要靠吃面条度日了。”
“那,那怎么行?我老板身体不好,还得吃点肉补充营养。”阎埠贵扶着旁边的三大妈说。
秦淮茹很怕挪用公款买金镯子的事曝光,忙说:“您放心,待会儿傻柱带肉食回家,保证给三大妈先吃!”
小当给各位大爷大妈夹面条。
槐花就拎着几个卤鸭头、鸭爪进门了。
可她不高兴,“哎,王麻子说,这点钱也就购买这些。”
易中海摇摇头,他给的5块钱,俨然只能买几个鸭头了?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不过想想何雨柱工资一个月都1000块了,和曾经的30多块没得比。
何雨柱拎着轻飘飘的网兜饭盒,在垂花门外徘徊,听着院里大爷大妈的抱怨,他不敢进门。
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