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信息黑洞 - 打工崽穿越就造反 - 樟树不保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十九章信息黑洞

统宣元年十月,金绪光现在头很疼。尽管一开始就做好变法失败皇族和大虞王朝分割的准备,真到了这一天还是无法平静。

通过皇族骑兵的强力弹压,北方八省完成了重新量田,也收到了今年的税赋3000万两,但是南方五省拒绝缴税,皇族骑兵试探性对几省发动了攻击,以前毫无战力的大虞地方守军摇身一变成了“护国军”,凭借地利进行了顽强抵抗,皇族骑兵擅长的是冲阵和追击,强攻城池关隘并不是他们的强项,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尴尬局面。强攻会损失惨重且不一定有结果,后撤会让朝廷威信扫地。

金绪光怒极,发函质问南方五省是否打算反叛朝廷,南方五省异口同声表态,他们依然是大虞的一份子,智慧库是甲申余孽,祸乱朝廷,必须废除智慧库拟定的三条乱命新规,否则他们绝不缴纳一文钱的赋税。

金绪光气笑了,甲申余孽?自己才是根正苗红的甲申余孽,否定甲申余孽就是否定自己的皇位正统!世家大族挖了一个陷阱,新皇登基,一开始拟定的新规就被他们顶回去了,以后只能当庙里的泥塑,这辈子别想干成啥事了。让步是不可能的!

谈不拢就打,皇族骑兵多路进攻南方五省,南方五省据险而守,打仗打得热热闹闹,一看双方伤亡,除了几个倒霉蛋被乱来的羽箭划破的皮,别的死伤根本没有。伤亡如此之低,显然对战双方都知道不能真打,大虞王朝眼看是保不住了,变天是肯定的,保存实力才能在之后的浪潮里不被溺死。如今皇族骑兵还在进攻不过是金绪光的垂死挣扎罢了。

西北银州,白自成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陆续远征匈人数次,共劫到匈人600余,牛羊近2000头,扈尔部一怒之下将所有靠近沙漠的小部落后撤200里,并开始在水源中投毒,彻底断绝白自成袭扰草原的路径。

之前,白自成数次依托在某些水源中投毒某些水源不投毒来实现水源信息单向透明,每次都能让步兵摆脱扈尔部的骑兵追击。扈尔部也针对白自成的劫掠做过布置,扎下口袋阵,安排一些骑兵以战时标准值班,随时能出击,这些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起码没有让白自成如一次劫走几个小部落的事情再次发生。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扈尔部久守必失,白自成每次都能等到匈人松懈下来时,找到漏洞吃下一个小部落就走,扈尔部数次吃亏已经耗不下去了。轩人从来不是扈尔部最大的敌人,最大的威胁往往来自同类!能在闲暇时低成本劫掠别人一番固然好,自己被人劫掠的感觉可不妙。双方都对水源投毒彻底断绝念想对扈尔部和白自成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京都,国师府。封一正在翻看魏聪的资料,卜一感觉十分奇怪,国师府对魏聪身边的事情关注得紧,收集到的资料很多,但是国师只在魏聪刚立足金银岭那会儿仔细看过资料,之后的几年就完全不看了。要说国师没兴趣,国师又吩咐手下尽力收集关于魏聪的一切信息。

卜一心里藏不住事直接问了出来,国师的解释有些含糊~“看仔细了就忍不住动手干预,挨上他又没好结果,不看不干预才是保命之道”,卜一想要再问,国师却不答了,只说“有些事你不知道最安全,知道得越多,能活动的范围越小。”卜一当然无法理解,不应该知道得越多,越能分析出对方的缺点,发动致命一击的概率越大么?对此,国师并没有详细解释的打算。

封一边看边啧啧称奇,这个魏聪到底打算干嘛啊,行事总让人出乎预料。轻徭薄赋,笼络人心,这不稀奇,谁发展势力都会这么干。

垦荒屯粮,这也是打天下的人常用手段,关键是魏聪的屯粮手段有些丧心病狂。在轻徭薄赋的基础上,从南葙购得的粮食中筛选良种后和领民手里的自留种一比一兑换,看起来做了一笔亏本买卖,但是领地内当年的粮食总产量大幅上升,实际上亏得不多。这是由于之前地主们横征暴敛,佃农把最好的粮食都上交凑田租了,留下的种子质量低劣,粮食产量一年不如一年。这个弊端地主们也知道,此举无异于杀鸡取卵,但谁也不舍得眼前的利益,天下并不太平,手里的土地能保有多少年是未知数,现在不享受以后留给别人么?

魏聪还低价出售各种铁制和木制农具,他出售的农具除了价钱低还十分好用,甚至允许领民赊账,大量的黎人因为大巫师得了土地和农具,生活一日日变好,如今甚至有人在家中供奉大巫师的画像,如今在魏聪的领地内,大巫师的声望已经盖过了大酋长。如果以上种种都可以解释的话,最要命的来了,魏聪居然让人在荒地上撒上稗子和狗尾巴草种子,允许领民用稗子和狗尾巴草籽抵田赋。

虽然折算下来3斤草籽才能抵一斤粮,但是郎夜国荒地面积多啊。准确来说郎夜国能耕种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一成不到,多山多石,很多山头到处是石头缝,里面有一把土可以长树可以长草就是不能长粮食,魏聪以草籽抵田赋一下子让可耕种面积扩大数倍。虽然这些草籽确实可以食用,但是口感实在不好,即便是佃农不到走投无路也不会吃这个,不知道魏聪大量囤积有何目的。

推行植树造林,这也是封一无法理解的事。魏聪命人在定期泛滥的河边低地大量种植柳树,在处处长树的山头伐一颗树必须补种一颗树苗,并且还在筛选培育速生树种,这家伙还是环保主意者?

至于编撰《天工开物》《梦溪笔谈》,出版《聊斋志异》,封一反而没多大反应,这消息他还是知道的,甚至手下人还把每一期的《聊斋志异》都有送过来。

最让封一吃惊的是,魏聪还构建了一个信息黑洞。众所周知,魏聪由于没有自身积累,手下人中充斥着各方探子,所有消息几乎都对各方势力透明,这也是历代农民起义都会失败的一个原因,信息不保密,什么行动都落后别人一步,如何成事?有些东西必须靠时间积累!比如培养信鸽,往各处安插探子,养一批信得过的人,这都不是短时间能临阵磨枪搞出来的。最取巧的办法当然是和某个古老家族势力联姻获得别人的帮助,有了一个底子才能滚雪球般壮大,滚雪球也是需要初始有个雪球的。

魏聪另辟蹊径,包养了数个生黎寨子,由这些生黎人近身保护,魏聪划了一个山谷充当禁地,除了他自己和苏茵茵,任何人不得入内,禁地吃进了种类繁多的物资,包括不限于铁铜矿石药材牛羊皮革石炭乌桕籽……魏聪把自身能采购到的所有物资都送了一份到禁地里,只是数量有区别,谁也不知道魏聪在禁地内干了啥。

所有打探消息的探子碰上守卫禁地的生黎人都抓了瞎。这些生黎人对外人很警惕,也和外人没有任何沾亲带故的关系,拉关系都找不到由头,稍微磨蹭久一点,这些生黎人就会毫不犹豫抓住来人投入监牢。“风语者”,这是封一唯一能想到的形容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