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114章
正月十五这天,从早晨开始,整个竹坑乡像是被热情点燃般,从进入竹坑乡的主道路开始蔓延,热气腾腾飞到明清一条街的上中下码头,再掠过丹江江面,回首涌入山林,以及山林中的村庄。
这天,将是灯的世界,也是烟花的世界。大清早古街上的大集就挤得走不动路,捏糖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做花馍的,还有那一元一碗的小碗臊子面像流水席一样不停上桌,大人们脸上都洋溢着被生活眷顾的笑容,小孩们更不用说了,从来没见有见过这么热闹的大集,不止有熟悉的乡里人,更有很多方言略有差异的外乡人。
当然,大部分人是冲着今晚在丹江边举行的大型烟花节。时不时人群中有人在问:唉,请问,看烟花表演怎么走。这时候就有人笑起来,说那是晚上的事,现在离天黑还早得很呢。倒不如有时间去平浪宫求个平安符,再去平浪宫宫后院看看刚挖出来的银窖遗址,若是不着急也可以排队往地下走,去看看百年前运银子的暗道,这可都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好玩地方。
今晚的烟花节宣传口号之一就是免费观看,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来凑热闹,结果来了之后发现这里免费玩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比如可以去北街的辛家老酒厂溜达溜达,闻闻醉人的酒香味,若是兜里宽余,也可以拎上两瓶地道的竹坑香,或者也可以往山上溜达,逛逛不要门票但景观独特的□□洞,这个溶洞里面可是有一年到头都结冰的冰洞,以及常年四季都刮大风的风洞,也是旁处没有的好玩地方。
要是溜达累了,可以顺着古街吃吃本地小吃,或者去聚德轩吃一顿竹坑乡特色的八大件,亦或是去金竹村吃一顿地地道道的农家饭。
反正,总不会让人白来一趟。时间线一拉长,晚上的烟花表演倒是像最后的甜点,不着急吃,但肯定能吃到。
乡政|府以及各村的干部们几乎从前天都没怎么休息,忙上忙下,忙前忙后,各种事项的安排,各种人员的调配,尤其预估道今天人流量巨大,安全问题重中之重,好在县里十分支持,从各乡镇调派了不少警察,各个路口两人一组,尤其要在容易出现踩踏的地方多安排人手……搞活动,最害怕没人气,也最害怕太有人气,万一出点事故,谁也兜不住。
可见,想做点事,有承担多大的压力。
上午九时,第一届丹江烟花节正式开幕。开幕仪式由乡长葛兴国主持,这次邀请来的县领导是一直关心竹坑乡发展的郭腾飞郭县长。郭县长昨天就来了,一来就先去视察了□□洞以及金竹村。瞧着村里人今年过年依然热火朝天地接待游客,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钱更是没少赚,不由连连夸赞。同时他也去了隔壁的梁家洼村,瞧着他们这里也陆陆续续开了几家农家乐,山歌演出也搞得挺不错……葛兴国趁机提及乡政|府已经在去年经过慎重决策,觉得在全乡谋划全域旅游发展蓝图,现在除了这两个走在前列的村外,还有不少村也在想办法挖掘本村特色,努力把已经涨起来的游客吸引过去……
郭县长听后表示这样的高格局思维值得推崇,就是不能只看眼前,只顾利益,还要从全乡甚至全县角度统筹考虑。接着他又前往明清一条街,听到过了正月,古街开发也要正式提上日程,他提出一定要选好运营商,哪怕费点时间,也要选择实战经验丰富,真心谋求发展,顾及多方利益,尤其是乡里人的利益……一定要吸取去年香严寺的教训,差点被那伙从北京来的骗子把千年紫檀树给砍了,事情闹到国家文物局,县里班子当时的压力非常大。
开幕式一结束,特色山歌表演继续。来自竹坑乡的山歌团,把看家底的绝活都拿出来了,三弦书、划旱船、编花篮、车水歌……只要你听过的,都能在这里听到更精彩的演绎。自去年十月份举办了第一届山歌赛后,乡里、县里甚至市里对西河县的山歌非遗文化认知度越来越高,团里那些唱的好的,人又长得不错的,比如历桃等人,收获了不少粉丝,只要他们出现在舞台上,势必有很多人追着捧场。
演出不停,另一边多年未曾出现的竹坑乡社火表演也出现在了古街上。越过一簇簇人头,首先看到的,是春官。这位负责民间春耕的神仙,代表着春天,代表着风调雨顺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他一手拿着扫帚,朝空中挥舞,意思是他将帮助人们扫除灾害,送走瘟疫。那些非常懂的人们见到春官走过来,赶紧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保佑来年幸福安康。
紧接着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舞狮队,它们在敲锣打鼓中做出各种样式的表演动作,惹得大家惊呼连连,t还有人伸出手试图摸一摸狮子头,寓意来年要鸿运当头。舞狮队后面就是舞龙队,此时的舞龙,舞的是布龙,到了晚上,还有火烛龙表演,自然要比白天的舞龙更有看头。
待大家看足了舞龙舞狮表演,一群有码头村村民组织的秧歌队出现在众人面前。这群大妈各个精神抖擞,浓妆艳抹,喜气洋洋,扭着唱着,若是细看,大妈中还藏着凑数的大爷,扭捏地唱着跳着,引得大家笑个不停。
“哎呀,好多年没见到踩高跷了。”
“是啊是啊。竹坑乡的踩高跷比别处高这么多啊。”
随着惊呼声传出去,一群高高在上的高跷人出现在视野里。他们的双脚和下肢被绑在数米高的木棒上,一点也不畏惧,甚至还有人可以半跪着往前行走。高跷人随着锣鼓声,蹦啊跳啊,如履平地,他们装扮成大家耳熟能详的戏剧人物,又惊又险,甚至还有人直接冲到高跷人的下面,全身蜷缩着跪着,扮演关公的高跷人能驱走疾病,带来健康。
“这是什么?从来没有见过。”
伴随着拖拉机啊突突突的声音,好几辆拖拉机缓缓朝大家驶来。一辆车上高高举着好几个粉雕玉琢装扮成戏剧人物的小孩,他们有的手握双锤,有的手拿大刀,不停地朝众人挥舞着……这是竹坑乡社火表演的代表:铁芯子。人们用铁棍做骨架,外面包裹着用绸缎做的花朵、树枝和纸花,以前,这种铁芯子是由人擡着,现在时代变了,就把小孩绑在了拖拉机上……也不知道这些铁棍是怎么焊接的,下面一个大小孩,上面还支棱着三个小一点的小孩,大家一点也不怕,稳稳挂着,远远看去,像是可以御风飞行一般,十分有趣好玩。
一下子把社火表演推向高|潮。过去动乱时候,这些社火表演都被冠以不良罪名,延续数千年的地方文化骤然被斩断。这几年开放后,有人倒是想起来趁着过年热闹搞一搞社火,怎奈要么懂行的人老了干不动了,要么年轻一辈忙着打工挣钱,凑来凑去,凑不成一台戏。去年乡政|府提出要举办烟花节,有人趁机提及中断数十年的社火表演能否也捡起来。
姜崖等人一听自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赶紧提前找到懂行的村民,舞狮舞龙道具做出来,高跷练起来,旱船扭起来,铁杆焊起来……从没有过这样热闹的春天,从大年初一热闹到正月十五。全乡上下齐心合力,搞出这么一场社火来。看起来,效果相当不错。
另一边,竹坑乡特产集市也人山人海。竹坑乡山林资源丰富,各种地里埋的,土里长的,树上结的,要什么有什么,全部天然无污染,想买土蜂蜜这里有不加糖精的天然蜂蜜,想买鱼,当下就能买到早上刚从江里打捞上来的丹江野生大鱼,肉质紧实鲜嫩,怎么做都好吃。或者买几条本地特色的风干鱼也不错,熬汤煎炸样样都赞。只可惜现在不是季节,若是夏天来还能吃到溶洞地下河里的花泥鳅,不过听说乡里已经在想办法,看能否破除地域和温度的限制,实现人工养殖……到时候就可以随时想吃随时买。
集市上还有本地竹器厂特色竹器,家具类、玩具类、纪念品类,要什么有什么,甚至这个厂的工作人员还专门设置了听劝环节。只要你敢想,提需求,他们厂的厉害师傅就能制作出来。若是制作不出来,他们承诺会免费赠送今年的“日笠”一本,若是制作出来了,还会写上提意见人的名字,作为发明共同体之一,申请专利……这个玩法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
四处开花,多重热闹。
终于到了晚上,寒气从江面升腾起来,却抵挡不住大家伙看热闹的心情。
主看台设置在下码头,这里丹江河狠狠绕了个湾,留下大片的河漫滩。之前修建的河堤蔓延开来,成为天然的看台。按照规定,这次谁捐款多谁就能做得最靠前。梁有仙作为冠名权的获得者,自然坐在了最前排,和郭腾飞郭县长坐在一起。
老头激动地两眼放光,想跟郭县长套套近乎,说说未来梁家洼村的发展思路,又怕惹人家烦,起了反作用。谁料郭县长一点架子也没有,主动攀谈起来,问他家的情况。一听说梁有仙有好几个儿子,还都在省城安家立业,直夸他教育地好。梁有仙更激动了,握住郭县长的手,差点当场洒泪。好在他忍住了,谦虚地说一切功劳都归家里的婆娘……郭县长一听忍不住笑起来,顺道问起了梁家洼村的发展。
梁有仙立马坐正,提及再过两个月,他们村将在桃花沟举行桃花节,到时候要是郭县长有空一定要来捧场。郭县长当即答应,梁有仙美得胡子翘起,忍不住朝后排嘚瑟……后排坐着是金竹村一伙人,包括本来说好要拿下冠名权的安思源。
有县长在,大家伙都“乖巧”地跟个小学生似的,也不互相话里挤兑,也不彼此拆台,只是装作没看见,集体默默把头擡起来……
“哎呀,坐在前排也不知道会不会声音太大,害怕啊。”
“头都怕是要仰得疼了,听说这次的烟花都可高了。”
“哎呦,你们快看,好多人都坐在树杈上了。”
众人看过去,主看台以外没有设置专门的座椅,大家伙都记在观看区,人挤人,这时候都恨爹妈给的生的个子太矮……还有不少人直接爬到河边的树上。安保人员赶紧追过去,哄着人下来。
姜崖和王学海今晚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烟花表演顺利进行。他们两人忙得连晚饭都没吃,跟着于厂长又过一遍点炮流程。这次的烟花有的是从岸上点着,有的是在水里点着,谁先放,谁后放,还要配合报幕员的节奏。
连胜花炮厂这几年没赚到什么钱,没有财力研发“电子点火”技术,还采用纯人工方式。这种方式自然对人工技术要求高,对烟花效果的节奏感也要求高,当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人工点火势必要被电子点伙技术所替代,这一点大家达成了一致共识。
这次于厂长派了十个技术工人,分头点伙,一定确保节目效果达到预期。
七点。烟花表演正式开始。报幕员话音刚落,万炮齐响,黢黑的天际瞬间被无数的流弹烟花布满,不过几秒钟之后,一朵朵七彩烟花在天空绽放,瞬间照亮了在这里流淌了无数年的丹江河……流光溢彩倒影在江面上,真实与虚幻相互交织,不愧一副动人心魄的水之国画。
熬到现在有些等不及的观众们立马发出欢呼声。
“太美了!”
“好好看!”
还没等人们的眼睛缓过来,江面上缓缓驶来一艘船。当然,黑夜中能看到这艘船,是因为它的船体被灯带缠绕一圈……一位身着楚国曲裾深衣的女子提着一盏灯笼,缓步走到船头,只见她拿着一根蜡烛朝灯笼里借了一点火,再施施然朝黑暗中那么一点……瞬时点点烛光爬成一串,一串走成一条线,一线走成一个面,在人们的惊呼中,“首届丹江烟花节”七个大字出现在江面上。紧接着,“竹坑乡”三个大字也出现了。报幕人说这些字都是文化馆馆长巩仁的书法作品,这时,点点烛光继续蔓延,“梁家洼村冠名”出现在众人视野。报幕人再次感谢这次梁家洼村以及梁有仙对烟花节的支持……鼓掌声骤起,梁家洼村人第一次堂堂正正地独享尊贵时刻。
梁有仙泪目了,花了钱,得了名,一切必须有所付出才有收获。这一次终于可以踩着金竹村人的羡慕了。
船与姑娘渐渐隐去,一座拱桥渐渐从暗夜中透出光来,桥上巧妙地一头耸立着香严寺塔,一头连着平浪宫的三重庑殿顶,是竹坑乡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还没结束,待一切安静时,竹坑乡第一个景区□□洞标识也出现了……金竹村人高声欢呼,连声叫好。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中苦楚不为外人道也,但他们最终还是勇敢地站在了历史的车轮面前,不惧不怖,势要把日子过好过精彩!
姜崖和于厂长看到此情此景,双双松了口气。这就是此次最花费精力的特色烟花。不说技术,仅仅这个画面内容就调整了六七次……即便内容确定后,谁去水面点火,也经过好t几轮讨论。最终还是姜崖提及西河县是战国楚国的都城之一丹阳。丹阳便是丹水之北的意思,而丹水正是丹江。若是有一名楚国女子,从历史的烟波中走出来,点亮新时代丹江两岸的发展之灯,这样的传承是否更具有意义?
接下来,□□、椰林弹层出不穷,像丹江提前感知到了春天的到来,琉璃繁彩的花一朵一朵开满整个天空,空气中的烟硝味久久不散,之前从江面上升腾的寒雾也被冲撞得七零八落。
眼花缭乱中,花炮渐歇。过了一小会,一朵半圆开花的烟花远远倒影在江心中,它没有之前的□□高,却胜在姿势优美,像在水中开出的巨大银花,弯了腰的流光闪亮了整个夜空。
报幕员说这个烟花叫“丹水瑟瑟”,是连胜烟花厂专门为本次烟花节设计的烟花品种。它是预先将船开到江心,然后在约定时间点燃烟花,而后投掷到了水面,继而喷射出巨型流光。
从水中还能炸开出如此漂亮的烟花,于厂长敢想也能设计出来,姜崖私下跟王学海说就凭这一颗烟花,于厂长就能赚翻了,然而他还是把它归类为普通烟花卖给他,真是个实诚人。
不停翻涌的烟花,炸裂的花束,点亮了天地和江河。今晚注定将是不眠之夜,也一定会成为许许多多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人生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