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准备
周六那天,朱仑前往市中心,购置了一台价值超过六千元的17英寸超薄笔记本电脑,追求极致的便携与性能。
随后,他又花费四百多块钱添置了一款专为文字创作设计的机械键盘,旨在提升写作体验。
周日早晨,朱仑迎来了驾驶技能考试的第二部分,却遭遇了出乎意料的挫折——首次尝试未能通过。
在上坡路段,车辆意外熄火,未能成功登顶。
这位经验丰富的驾驶者也难免犯下疏忽,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与他即将在下午开启的人气连载小说占据了他的思绪,过分专注于能否获得推荐位置,导致分心有关。
他承认,这样的考试结果是他自己粗心大意的后果。
幸运的是,科目二允许立即重考一次,但朱仑心中满是忐忑,担心再次失败将面临一个月的等待期。
当他重新站在起跑线上,深吸一口气,却在启动时遭遇了熄火的小插曲。
在引导员检查并确认无误后,他重启车辆,随着考试机器人的指令响起,第二次挑战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次,朱仑步步为营,无论是倒车入库还是侧方位停车,都进行得异常顺利。
面对s弯和直角转弯,这些对他而言已不成问题。然而,当车辆经过直角转弯,准备上坡时,那份紧张感再次涌上心头。
虽然成功攀上了上次失败的坡道,但在停车的瞬间,他感觉自己可能越过了标线,内心的焦虑如同万马奔腾,紧张得手心出汗。
直至车辆穿越终点,听到“考试合格”的提示音,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次科目二的考试经历,无疑给了他一次深刻的教训:在事情未尘埃落定之前,切勿过早地沾沾自喜。
正如购买彩票中了大奖,在真正兑换成现金握在手中之前,任何变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必须保持警惕。
在投资领域,不论是股票、期货还是通过平台进行理财,即便账户上显示盈利,只要资金尚未实际提取到账,都不应过早地感到兴奋或满足。
这是无数前辈以亲身经历换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提醒我们在真正拥有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变化。
考试结束后,朱仑缓缓步出考场,迎面遇上了教练关切的询问:“怎么样,通过了吗?”
他半开玩笑地回答:“哎,栽了!”
教练一听,脸色微沉,略带怒气地说:“你这样熟练都能失误,不如直接去撞墙得了。”
周围正苦练驾驶技巧的学员们听闻此言,有的暗自窃喜:“不管你是老司机还是新手,我们在这风吹日晒地练了多久,挨了多少顿骂,现在终于有人跟我们一起‘分担’教练的压力了。”
几位同样未能一次性通过考试的学员,得知连所谓的“老司机”也没能幸免,心理上找到了一丝平衡。
教练训斥几句后,语气转为鼓励:“别灰心,再加把劲儿多练练,虽然得等一个月才能重考,但肯定能行。”
朱仑初识这位教练,觉得对方虽言语犀利,实则用心良苦,属于典型的严师形象。
这家驾校正规经营,不乱收费,这在朱仑的记忆中并不多见。回想起以往的经历,某些驾校对外地学员额外收费,学费之外还有教练费,甚至暗示需要请客送礼。
女性学员有时还得应对品行不端的教练,处境更为微妙。
各地驾校的收费标准也参差不齐,从两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涵盖了整个学习流程。
朱仑轻笑一声,递上一支烟,解释道:“头一回没过,第二次侥幸过了。”
教练接烟一笑,态度随之缓和:“过了就好,接下来多练习科目三,熟悉规则,很快就能准备报考了。”
教练点燃烟,面向其他学员大声训斥:“你们这群懒骨头,听见没?人家最终还是过了,全靠勤能补拙啊!别整天喊冷躲在被窝里,我一大清早六七点钟就得爬起来,你们怎么就不能多来练练呢?”
一名原本期待教练安慰的女学员听了这话,竟委屈地哭了起来,毕竟她已经考了第二次,依旧未能通过。
朱仑见状并未表现出过多同情,毕竟多次尝试仍未通过的学员不在少数。
他心里默默鼓励道:加油吧,姑娘,这或许正是锻炼你意志的好机会。
“大家,科目三再见啰!”朱仑挥手致意,带着笑意离去,留下身后抽泣的女学员。
她擦了擦眼泪,抬头望着朱仑远去的背影,小声嘟囔:“可恶的老学员,希望你在科目三卡住,永远过不了!除非我先过!”
与此同时,朱仑的作品《我的家里通异界》已经在人气连载推荐位上运行了五天,收获了1024个收藏,虽然达到了初步的预期,但他内心仍不安。
毕竟,有许多新作者的收藏订阅比高达14:1,这意味着他的首日订阅数可能难以突破100大关。
目前,他有14个忠实粉丝,如果能再增加十几个,首日订阅破百就更有把握了。
眼看着今天已经是31号,星期五,推荐位的窗口期已经关闭。明天即是元旦,上架前夕,他还需发表上架感言,这是唯一允许通过感言拉票而不被视为违规操作的机会。
通常,上架感言会包含作者对于写作艰辛的感慨,对读者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继续努力的承诺。
朱仑浏览了一些典型的上架感言,它们大多以感谢平台、编辑及读者为开头,内容虽各有特色,但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上架感言的风格多样,首先是“卖惨型”,作者不惜自曝种种不幸,从身体健康问题如腰痛、视力下降,到经济困境如负债累累、生活拮据,甚至提及个人残疾或家庭悲剧,极尽悲情之能事,仿佛唯有身世最为凄凉者方能博得同情。
朱仑对此感到不解,为了首日订阅量如此自损形象,似乎太过极端,尽管现实中有因身体条件限制在家写作的作者确实存在。
其次,“真实卖惨型”则相对诚恳,作者会分享自己的创作旅程,坦白当前面临的低收藏困境,直接向读者请求支持,并设定明确的订阅目标与更新承诺,显得更为实在。
再者,还有“幽默调侃型”,这类感言凭借轻松诙谐的文风颇受读者喜爱。
最后,较为罕见的“威胁型”感言,扬言订阅未达预期即放弃更新,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显得不太明智,毕竟读者的选择众多。
实际上,多数作者深知订阅不佳根源在于作品质量,因此上述前三类风格较为普遍,尤其是真诚倾诉与幽默风趣两类。
朱仑回忆起前世某位大神级作者的上架感言,决定借鉴一番。
其标题简洁明了:“正式上架感言”。
内容包括了具体的更新计划、对首日订阅重要性的强调,以及个人写作时所遭遇的身体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