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大公司来的采购总监 - 开局摆地摊:我竟成为世界首富 - 小鹿犬你最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大公司来的采购总监

在商场的小商铺里,展示的多为吸引顾客的样品,而商家通常在邻近地区设有库存仓库以备实际销售。

朱仑依据清晰的商品分类指示,开始了他的寻物之旅。

他首当其冲寻找的是手机充电线。

有趣的是,校园内售卖的大多为单一接口的线缆,尚未见到能够同时满足三种不同设备接口需求的一转多充电线。

尽管蓝星上主流手机品牌所采用的充电接口种类繁多。

几经周折,这样的充电线依旧难觅踪迹。

最终,朱仑踏入了一家专营手机配件的店铺,这里直接隶属于生产厂家。

店内接待的是一位约摸三十岁左右的年轻驻店员,见到身着商务西装的朱仑,连忙热情地上前介绍商品,“老板,您需要些什么?”

朱仑轻笑一声,温和纠正道:“我不是老板,只是一名公司采购人员。”

驻店员听闻后略显惊讶,随后注意到朱仑半展开的采购清单,不禁好奇地提出请求,“我能看看您的采购需求单吗?”

朱仑故作为难片刻,还是将单子递给了他,“请小心别弄坏了,补办手续得跑好几个部门,实在太繁琐了。”

驻店员恭敬地接过清单,只见上面列举了数十种小商品,其中就包括手机配件,且每项需求量都不低于三万件!

这声轻微的吸气声透露出他的惊讶——这可是笔大买卖啊。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您这采购规模庞大,是否打算进行外贸出口?”店员的语气中多了几分敬意。

仅仅是数据线的采购金额就可能高达十几到二十万元,若能成交,提成自然不菲。往常虽然也偶有大订单,但实属罕见。

通常,单个商品的采购额若超过百万,公司会邀请供应商进行竞标。

朱仑的单品类别虽未及此门槛,但总额度也相当可观,同类商品的总采购价值已接近数十万之谱。

对于那些生产小商品、规模不大、甚至可能是家庭式小作坊的厂家来说,雇用少数工人,年产量仅百万左右,朱仑的这次采购无疑是份大礼,更不用说这还可能是月度采购计划的一部分。

店员对朱仑的态度既恭敬又小心翼翼,显然十分重视这位潜在的大客户。

朱仑收好采购单,环顾四周后说道:“算是外销吧,我姓朱,朱经理即可。”

“朱经理真是年轻有为,年纪轻轻就已是管理层了。”

店员心中暗自思量,如此庞大的采购量意味着朱仑在公司的职位非同小可。

他原以为朱伦至少是个采购总监级别的,但对方的年龄让他觉得更可能是经理级。没想到,还真猜对了。

称呼朱仑为高层更多是一种恭维。毕竟在不同的公司里,“经理”一词的含义大相径庭。

有时它是高层管理的代名词,有时则可能只是个小团队的主管,亦或仅仅是个抬头,特别是在销售领域,几乎人手一个“经理”头衔。

不过,能掌管数百万采购项目的朱仑,极有可能来自年营业额达数千万乃至上亿的企业,无论他是采购主管还是具备相应权限的普通采购员,都显示了他的重要性。

朱仑微笑回应:“别看我年轻,我都28了,进公司早。我们的经理职位其实算小领导,离高层还远着呢。”

“对了,你们这儿有没有那种一端连接电脑,另一端能同时兼容两到三种手机接口的数据线?”

尽管穿着西装的朱仑看似不过二十出头,但自称28岁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他原本还考虑过今天剃须,现在看来这并非必要。

驻店员显得有些疑惑:“不好意思,请问一转二或一转三是指?”

朱仑解释道:“就是一根线,一端是电脑接口,另一端有三个不同型号的手机插口,方便多种手机充电。比如朋友借你数据线却发现接口不符,如果有多接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朱仑分享的这个创意简单易懂,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因此很难申请到实质性的专利保护,最多只能从外观设计上寻求一些法律保障。

在大夏国,这类缺乏技术含量的新点子很容易就被小工厂模仿复制。

驻店员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主意真不错!不过市面上确实还没见过这样的数据线。”

“嗯,我会向公司提议生产的。如果能做,我这边首批就需要五万个。”

“这样的话,我们需要签订正式合同,并且需要预付一部分订金。”

驻店员短暂犹豫,毕竟这不是小事,他无权单独拍板,但如果有了订金,事情就好办多了。

朱仑想了想,说道:“没问题,那我先看看其他手机配件,普通的单线也可以,暂时应急。至于一拖三的数据线,生产出来还需时间。”

他心里暗自评价这位店员颇为机敏,想遇到容易对付的人似乎不容易。

毕竟,哪家公司会放心派遣一个不够聪明的员工来负责门面呢?

感到交涉已初见成效,朱仑语气平和地说:“另外,我还需要手机壳、屏幕保护膜的样品,带回去比较后才能决定选哪个。”

朱仑的语气平静却透出不容置疑的意味。

店员随后花了不少唇舌,报出单价:单根数据线2.5元,手机壳5.5元,单片装手机膜3.2元,这些价格较低,利润空间有限,但零售价可达10元以上。

尽管这次利润微薄,但建立与这位采购员的关系对未来的大批量订单至关重要。

然而,朱仑只表示需要样品以供比较,毕竟货比三家是常理。

店员虽感无奈,但也理解。

他按照朱仑采购单上的需求,每款产品都提供了七八个样品,总成本近两百元,但这在公司允许的损耗范围内,尤其考虑到展销会上样品赠送更为常见。

即便如此,只要朱仑的订单成功,店员完全可以通过上报更高的损耗,私下转售获利,这在业内并不罕见。

朱仑意外于能获得如此多的样品,他灵机一动,决定多走几家,收集更多样品,以便分析哪些产品最畅销。

他没有名片,仅留下微信联系方式,但这并未造成障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