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求一道和离懿旨
沈殊恭敬跪下,将额头完全磕在地上……不知为何,皇上脑海中忽然交叠了沈殊14岁时的样子,他又想起旧事……
那个在战场上策马扬鞭的红衣少女,身上总挎着一个羊皮针包,马背上还放了一个药箱。
那时候他还是太子,他记得一次,他带兵伏击却遭敌军突袭,那一次行动很多人都受了伤,他也受了伤。
事发突然,沈父在后营里,还没赶过来,沈殊帮他们处理伤口。小姑娘的动作很快,她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按照受伤轻重缓急来处理。
有人提醒沈殊,说他是太子。
却听小姑娘言之凿凿,“我眼里只有病患,没有富贵之分。”
那时的小姑娘自由洒脱,没有世俗束缚,如今却恭敬的伏在他脚下,请他降罪。
“医者的眼里只有病患,没有富贵之分,自然也没有请罪一说。”皇上忽然开口。
沈殊惊愕抬头,她记得,这是她曾说过的话,为这句话沈父还斥责过她。
不过只敢看皇上一眼,沈殊又赶紧低下头。原本凝重压抑的气氛也因皇上这一句话,彻底冰释。
慧妃惊讶的看着这一切,这个女人究竟是谁?皇上竟然认识她!
慧妃虽为后宫之首,不过也是依仗着她在王府时就侍奉皇上,诞下一子才位列妃位。皇上平日政务繁忙,并不常来后宫。
这时,太后也轻声唤了声,殊儿……
慧妃就更惊讶了,母后竟也这样亲昵的叫她。
沈殊赶紧转过身来,太后跟众人道,“你们都退下,让殊儿留下伺候。”虽然有了说话的力气,但是声音仍虚弱。
“母后……”慧妃想说什么,太后挥了挥手,太后一直不喜慧妃。
慧妃只好跪安离开,直到了凤藻宫,她才厉声问身边的宫女,“那个女人是谁?去给本宫查!”
慧妃气绝了,她怕又来一个狐媚子勾引皇上。
很快,便有宫女来禀,“回慧妃娘娘的话,那人是前太医院院首沈正山之女沈殊,被皇上指婚永安侯。最近上京还有一件风流韵事,也是关于她的,永安侯在南疆驻兵五年,带回两个女子,想要妻妾同娶,这件事让沈殊颜面扫地,已沦为上京笑谈!”
慧妃听说过此事,她呲笑一声,“原来是她,我当是谁!”
一个弃妇罢了,还不配让她担心。
……
却说寿康宫这边。
皇上已经去了勤政殿,沈殊则继续给太后施针,她也开好了药方,小宫女拿下去熬药去了。
待沈殊施过针后,太后的精神已大为好转,已经能靠着床榻坐起。
关于永安侯府的那些破事,太后也知道,她心疼沈殊。她很难想象,沈殊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命运似乎从来都没有厚待过她。
“哀家知道,这些年你过得不如意。”太后看着她说。
沈殊眼里已有了泪痕,她忽然跪下,“臣女想求太后一道懿旨。”
太后叹气,她又能做什么!世间女子皆为情所困,又有谁能免俗,她可以替沈殊出头,却不能挽回一个男人的心……
太后这样想,却听沈殊,“臣女想求太后懿旨,准许我和方鹤安和离。”
太后惊愕,竟是和离,她竟然求和离。
哪怕她赐了和离,沈殊也难逃下堂妻的命运,这个世界对女子本就不公,下堂妻更是难上加难。
太后想劝她,却见她目光坚定,便问道,“和离绝非儿戏,你可想好了?”
沈殊声音坚定,“臣女已想好了,臣女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请太后准许臣女的请求。”
太后看着她,“也罢,我们就以十日为期吧,你好好考虑,这期间你随时都可以反悔。”
沈殊知道太后的意思,急事从缓,太后是怕沈殊后悔。
沈殊没再说什么,“谢太后,臣女绝不后悔!”
“你起来。”
沈殊一直待到下午,直到太后的情况稳定。她才离开了寿康宫。
……
沈殊回方府时已是傍晚,方鹤安知道沈殊进了宫,他却不知因何事待到这么晚!
方鹤安有些烦躁,他担心这个女人进宫胡说八道。他在书房里来来回回的踱着步,越想越不对劲,便让小厮去叫沈殊过来。
谁知沈殊直接拒绝,说是倦了,要歇下了,这是连应付都懒得应付他了,沈殊现在只等着和离的旨意下到侯府。
方鹤安却气绝了,‘妇道在顺从,而以夫为天’的道理她究竟懂不懂!
方鹤安正要去清秋阁,这时,有小厮来传话,说是吏部尚书府派人来了,要见侯爷。
“快请进来。”
方鹤安和吏部尚书陈大人是世交,在官场上来说,就是一派的人。
前阵子吏部尚书请旨,请封永安侯为镇南大将军,今日被皇上驳回,吏部尚书特命人来告知方鹤安一声。
方鹤安知道后就更不安了,一定是沈殊说了什么,他刚要怒气冲冲的去质问,方鹤安身后一小厮拦住他。
“侯爷,小的无意听到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小厮低垂着头,面露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