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太后病重
五天后,到了宫宴的日子。
上次沈殊打了方鹤安一巴掌,方鹤安虽还记恨着,但还是派人去找沈殊同去,结果却听小厮回禀,说是夫人一早就进宫了。
方鹤安又气的白了脸,他此时在惜云阁里,李清影头戴金簪,仔细的帮方鹤安整理衣襟,“侯爷,您别生气了,如果她再这样,您就威胁她,休她出门,她肯定会害怕。”
李清影不知沈殊要和离的事。
方鹤安则没说话。
李清影眼睛眨了眨,“那个女人不知轻重,要不然侯爷带着我进宫吧。”
“太后设宴,你以为是儿戏!”方鹤安没好气的说。
李清影脸色不好看,便没有再说话了。
这边沈殊刚进宫,宫里就发生了大事,太后今早还好好的,还去了御膳房一趟,谁知在回来的路上忽然晕倒了。
太后本就年事已高,又有旧疾,有御医调理着,身子一直康健,谁知今早忽然晕倒。
方鹤安还没进宫就得到了消息,这会儿沈殊已来到了宫门前,大家都在殿外候着,有人在小声议论。
“太后这病起的急,据说一度连呼吸都停了,你说这可怎么办?”
这时,前面忽然传来一声吆喝,“慧妃娘娘驾到!”
沈殊跟着众人一起伏地请安。后宫没立皇后,慧妃等同副后。
慧妃是一个标志的美人,纤纤细腰,面若桃花。如今眸子却通红,身子羸弱如柳,身边有宫女搀扶着。
来参加宫宴的大都是皇亲国戚,慧妃面容哀切的说了些客套话,让大家先回。
慧妃则要去侍疾。
众人跪安后纷纷离了宫。
沈殊没走,太后的身子之前一直是沈父和一个姓单的太医照顾,太后诊籍病历,很多都是沈殊抄写的。如今单太医也告老还乡,或许没有人比沈殊更了解太后病情。
而寿康宫里,有太医络绎不绝进出,皇上盛怒,“若医不好太后,朕要你们陪葬。”
看样子情况不容乐观。
“娘娘,臣女有办法医治太后。”沈殊忽然跪在慧妃面前。
慧妃面露不屑,她以为沈殊想邀功,如今寿康宫乱成一团,皇上正在气头上,她怎么可能让这个女人进去。
这么想着,慧妃便让太监将人请出宫。
上京权贵,慧妃都见过,这个女人不是,她也没什么好忌惮的。
沈殊被一个小太监带出宫,还没出宫,她忽然听见大殿内传来哭声……又有太监边跑边喊着什么,“急召急召,快传信王、宁王进宫……”
情况危急,这是怕要见太后最后一面!
沈殊心一沉,救还是不救,如果要救,该怎么救?
如果她贸然闯入,可能会当作刺客拿下!
其实就算对方不是太后,医者本心,沈殊也会救的。
并且她还有私心,如果她能救下太后,她要请一道和离懿旨。
这么想着,沈殊就决定铤而走险。她铤而走险的前提是,她对自己的医术非常有信心。
到了偏僻处,沈殊看向面前的太监,她快速一掌打在太监的后脑勺处。那太贱还未来得及反应,就突觉天旋地转,他闭着眼倒下的瞬间,沈殊顺势接住他,迅速将人拖到了一隐蔽处。
之后她就迅速换好太监的衣服,然后低着头跟着一群端药的小太监进了寿康宫。
到了内殿,沈殊就看见了太后,皮肤苍白如纸,嘴唇颤抖,看表象,太后的病症应该和她猜测的差不多。
沈殊又顺手接过一个小太监手里的托盘,到了太后榻前。
太后榻前有一个帘子,帘子合着,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的情况。
太后的情况不容乐观,一只脚已经到了鬼门关口,太医见不治,只能拖延,想给太后服用强心制剂,先吊住这口气力。
强心药性烈,根本就不适合太后现在的身体,沈殊急的突口说出,“不能喝。”
那太医吓了一大跳,见人明明是太监打扮,怎么是女子声音,难道是有刺客?
太医又联想太后今早起病急,心中警铃大震,正要喊出口……
沈殊急了,又是一掌劈在那太医的后脑勺上,沈殊不做没把握的事,她有十足把握能救下太后,就在刚刚,她还摸了下太后的脉。
“太后娘娘,您别怕,我是沈正山之女沈殊,我有办法救你……”沈殊迅速施针。
沈殊用的针法,便是沈家祖传鬼门十八针,对此病最为有效。
不过须臾,太后原本涣散的眸渐渐有了光亮,人还是虚弱却有了意识。
太后认得沈殊,声音含糊的开口,“你是殊儿?”
“太后娘娘,我无意冒犯,还请您恕罪,我进不来内室,才偷换上小太监的衣服,父亲对你的病有过研究,我耳濡目染,知道应对之法,才出此下策。”
太后欣慰的点头,其实这次宫宴,她邀请方鹤安,根本就不是因为他立了战功,而是因为沈殊。
太后握住她的手,皇上还是太子时,她就经常听他说起这个小姑娘,在战场时如何的英姿飒爽,那时她才14岁。
那时候太后动过将沈殊赐给太子为妃的心,可是那些年发生了太多事,太上皇身体抱恙最后薨逝,沈家也遭了劫,之后更是太子九死一生的登上帝位,她终于能喘一口气时,沈殊已经成了永安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