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熬耗油
李玉柔对赶海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所以就没跟着去凑热闹。
她想要尽快把耗油熬制出来,看看能不能通过陈掌柜背后的王氏商行打通销售渠道。
一个上午的时间李玉柔就从村民手里收到了三百多斤生蚝,因为生蚝太多她还请了李小虎和朱石头过来和李玉蓉姐妹俩一起撬生蚝。
李玉柔把小刀递给他们后叮嘱道:“你们一会撬生蚝的时候可得小心一些,别被生蚝壳还有那个小刀划伤了手。”
撬生蚝一天的工钱是十五文钱,撬生蚝可不是件简单的活,手一不小心就会被生蚝坚硬的外壳或者是小刀划伤!
几人异口同声的说道:“我们知道了。”
半个时辰后他们已经撬好了有十斤的生蚝肉,李玉柔就准备开始按照自己前世在某音上看过的熬耗油的视频开始熬耗油了。
先在生蚝肉里加入盐和面粉,把生蚝肉里面的杂质还有沙石清洗干净。
清洗好的生蚝肉加上清水用中小火慢慢熬煮,在熬煮的过程中用木制锅铲轻轻的翻动生蚝肉。
在翻动生蚝肉的时候不能太用力,以免把生蚝肉给弄破了!
据说蚝油是由后世某锦记的创始人李某在1988年的时候无意中发明出来的,李某在一次煮蚝时因忙于其他工作而忘记关炉火。
当蚝汁浓缩后,他意外地得到了蚝油。这个意外发现成为了蚝油制作的起点,随后李某经过反复探索并优化了传统的制作工艺,最终形成了现代的蚝油制作技艺。
等锅里熬煮生蚝的汤汁变得十分浓稠的时候,就可以把里面的那些蚝肉捞出来了。
熬过蚝油的蚝肉可以用来炒菜也,可以晒干以后用来炖汤熬粥。
接着把那些浓稠的汤汁过滤两遍,把汤汁里面的那些杂质全部过滤出来!
熬蚝油要用到糖色,所以李玉柔提前熬了一碗糖色放在一边备用。
用秤称了一下蚝汁的重量,接着又秤了和蚝汁同等重量的清水,把蚝汁和清水一起倒进锅里用大火烧开后转中火。
接着在锅里倒入熬好的糖色,然后加入少量食盐后转大火开始熬煮。
等锅里面的汤汁熬的粘稠后,倒入一些面粉水,直至把面粉水里面的水气全部熬完后就可以关火了。
熬好的蚝油再用细纱布过滤一遍,这样蚝油就算是真正的成功了。
一百五十斤生蚝才能出十斤的蚝肉,十斤的生蚝肉只熬出了一斤多的蚝油,可见后世的那些买十几块钱甚至是几块钱一瓶的蚝油里面到底有加了多少科技与狠活!
蚝油呈稀糊状,颜色呈红褐色至棕褐色,鲜艳有光泽。
蚝油具特有的香味和酯香气,味道鲜美醇厚而稍甜,无焦、苦、涩和腐败发酵等异味,入口有油样滑润感者为佳。
不过蚝油也有个缺点,就是在常温下的保质期只有一两个月。
如果是天气炎热的时候,估计开封了的蚝油不用半个月就会发霉。
所以用来放蚝油的瓶子不能太大,最好能做到一瓶半斤的样子。
这还是提供给饭馆和那些大户人家的,如果是寻常人家里,只怕是一瓶一两的耗油半个月也未必能用完。
不过如果在熬制蚝油时加入少许食盐,然后把耗油密封低温储存的话,最少可以放半年以上!
李玉柔用筷子沾了一些蚝油放进嘴里尝了一下,入口润滑而且香味醇厚,比起二十一世纪在超市里买的那些所谓耗油不知道好吃多少。
她把熬好的蚝油用一个白瓷罐子装了起来,然后接着开始熬蚝油。
一个下午的时间,李玉柔熬了差不多四斤蚝油。她准备明天拿一罐蚝油去给钱氏货栈的钱老板看看,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
如果钱氏货栈那边行不通的话,那她就看看能不能通过钱一鸣的关系把好油拿去酒楼推销看看。
毕竟他们钱家在县城做了十几年的生意,和县城的那些老板多多少少的也能搭上话。
晚饭的时候,李玉柔用蚝油炒了一道蚝油包菜,李小虎他们吃了都说好吃!
蚝油独有的鲜味让一道简简单单的素炒包菜味道变得大不相同,如果把耗油放入其他菜里只怕会更好吃。
第二天一早煮了三碗鸡蛋面吃,在面汤里加入了蚝油,原本清汤寡水的面汤味道立马变得不一样了。
吃完早餐后,李玉柔拿着一罐蚝油带着两个妹妹赶着牛车去了县城。
昨天那些村民送生蚝过来的时候,李玉柔就和他们说过自己暂时只收一天的生蚝,所以不用担心今天村民送生蚝过来家里没人。
到了县城后,李玉柔直接赶着牛车去了钱氏货栈找钱一鸣。
她很快就见到了钱一鸣,得知李玉柔的来意后钱一鸣在她的建议下尝了一口蚝油。
味道果然不错,而且可以密封储存半年以上,这一项也是很诱人的,这半年的时间足够他们把蚝油运到其他几个城市了!
钱一鸣想要试试这耗油到底有没有李玉柔说的那么好,于是带着她们姐妹三个去了县城最好的酒楼。
打算趁着现在酒楼还没客人上门,借用他们的厨房用耗油做几道菜尝一尝和那些不加耗油的有何不同。
县城最好的酒楼叫做醉香楼,那里的老板和钱一鸣也有些交情,得知钱一鸣的来意后,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李玉柔带着两个妹妹来到厨房,用厨房里现成的食材做了蚝油四季豆、蚝油香菇还有蚝油炒包菜。
为了让他们尝到蚝油的鲜美,所以她做的三道菜都是素菜!
三道菜做好了以后,钱一鸣和醉香楼的周掌柜的拿起筷子分别夹了一些吃了起来。
“没想到这毫不起眼的三道素菜加了这蚝油以后,味道居然可以变得如此美味,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啊!”
周掌柜三道菜都尝过一遍后说道。
若是他们酒楼的那些菜里都放蚝油的话,那他们酒楼一定可以凭借着菜的味道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