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争夺澎湖3
随着李新部的战胜消息传来,张扬便把战舰指挥使交给刘铁,自己带着卢象升和赵大牛的500亲卫登陆。
等张扬来到马公城外时,马公城已被李新部包围,低矮的城墙上站满了敌军。
随着张扬的命令,火炮开始轰击着城门。当城门被轰开时,城中同时竖起了白旗。
郑芝龙本想乘船逃跑,虽然他自己能跑的回去,但是这两万多士兵却无法一起逃跑。
再火炮轰开城门时,郑芝龙选择了投降。再说自己也是朝廷官员,而且张扬也投靠了朝廷,怎么说也不会杀了自己。
。。。。。。
“大人,郑芝龙好像要投降?”李新看着城中竖起的白旗,赶紧汇报着。
在炮击停下后,城门中一人举着白旗走出。边走边喊着:“不要开枪!不要开枪!”
那人被带到张扬很巧,拱手说道:“在下郑芝龙弟弟郑芝凤,特来讲和!”
“讲和?如今你们是瓮中之鳖,本抚随时能攻破眼前的小土城,你们又有什么资格讲和?”开战到现在,郑芝龙毫无还手之力。要讲和也要郑芝龙拿出些东西才行。
“大人,我家哥哥愿意把澎湖让给您,还请高抬贵手,让我们回去。”郑芝凤硬着头皮说道。
“呵呵!”张扬被郑芝凤的话气笑了,都被围起来了,才给出这么点东西。
“郑芝凤是吧,首先澎湖是陛下给予本抚的关防印信,澎湖本就是本抚的。你家哥哥不尊陛下之命,胆敢以兵抗旨,已是死罪。再则澎湖之地,本抚旦夕之间就可拿下,还需要你们让?本抚看你也没有诚意,如果真的想议和,就让你家的哥哥出来,否则本抚就炸平马公!再在陛下那里参你哥哥抗旨不尊之罪!”张扬威胁着。
郑芝凤听到张扬的话,一时间说不出理由来,只得回去禀报郑芝龙。
。。。。。。
“大哥,那张扬不同意放我们回去,还说要您出去谈判,否则就炸平马公,再禀报皇帝,说你抗旨不尊!”回到城中的郑芝凤把张扬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郑芝龙。
“既然他让我出去,那就是愿意谈判了,无非是想要好处罢了。”郑芝龙说完,不顾自己弟弟的劝阻,带领着自己的黑人卫队出城。
张扬看着城中走出来的人,身后跟着十几名黑叔叔,也十分惊讶。这还是张扬在明朝第一次看到黑叔叔。
当郑芝龙来到阵前,张扬让赵大牛带人卸了这十几名黑叔叔的武装,并拦在外面,只放了郑芝龙一人进来。
“下官郑芝龙,见过巡抚大人!”独自一人进来的郑芝龙施礼道。
张扬回了一礼说道:“郑大人,本抚也不是好杀之人,可以放你们回去。但因你的抗旨不尊,导致本抚的将士损失惨重,弹药耗费巨多,是不是该赔偿?”
郑芝龙在心里大骂无耻,你士兵损失惨重?鬼才信。但嘴里还是说着:“应当赔偿大人,下官愿意付大人五万两的赔偿金。”
“郑大人是在打发叫花子呢?本抚可是听闻郑大人一年能入账1000多万两,区区五万两,郑大人也好意思拿得出手?”五万两完全满足不了张扬的胃口。
“那大人说说,如何才能放我们回去?”郑芝龙没想到张扬连自己的收入都知道。
“本官有好生之德,这样吧,郑大人需赔偿五十万两银,再赔偿十艘鸟船,且不得袭击挂有张字旗的船只!”郑芝龙的主力战舰便是乌尾船和鸟船,乌尾船虽然战斗力不错,但配员太多,载重和防御力也不及盖伦船。而鸟船轻便,翻浆共用,吃水浅,速度快,可以用来巡逻,再把鸟船的整帆改成小帆,便可以逆风行驶了。
“巡抚大人,须知贪多嚼不烂!”郑芝龙觉得张扬完全不像明朝人,倒是很像西方人。
“郑大人如果不同意,本抚完全可以攻破马公城,再参一本郑大人抗旨不尊之罪!”张扬威胁着。
“好,下官答应巡抚大人,但巡抚大人也不许在海上攻击挂有我郑家大旗的船只!”郑芝龙对于澎湖要丢,最关心的不是赔偿问题,而是张扬会趁机拦截挂有郑家大旗的船。
“好,本抚答应你!”收保护费是郑芝龙财政一项巨大的来源,如果没了这个,郑芝龙定会狗急跳墙。到时候就算不敢明面上攻击大员、澎湖,也会假扮海盗,袭扰大员、澎湖和过往的船只。
“张大人,银两下官回去后便派人送往黄岛,如果没有其他事,下官这就组织人员回去了。”
“轻便!”
随着郑芝龙率领部队回去,澎湖彻底归于张扬的统治。
澎湖面积虽然不大,但四周有多个小岛环绕,马公港又处在列岛中间,可以作为军港。
郑芝龙花了两天时间,带走了岛上所有人,并留下了十艘鸟船,澎湖也因为人去楼空,一下子荒凉了起来。
留下了三艘战舰在澎湖,负责驻守台南和鸡笼的战舰也回去了。
澎湖的收复,大员就更安全了,而且大员已经发展起来,张扬准备在鸡笼再建设一个造船厂。
有了稳定的大员,张扬开始想着南下占地盘。而言占领地盘就需要更多的船,黄岛船厂的产能就跟不上了。
整个东南亚大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开发会很困难,能获得的利益也极少。
再往南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有着大面积的沙漠,但澳大利亚拥有者大量的矿藏。而航行到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而从东南亚向西就是印度,印度拥有着香料,种类多,数量大,占领一个地方,就能获得大量利益。
还可以强迫印度人种植棉花,为未来的纺织厂提供原料。
但不管是去印度,还是更西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在后世也非常重要,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而后世的新加坡位置就正处马六甲海峡的关键位置,且新加坡有着当年郑和留下的大量华人,统治起来也会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