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纺纱机 - 明末搅局者 - 沧海有尽时丶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明末搅局者 >

第139章纺纱机

船队于二月二十三日回到黄岛,给卢象升安排为军参谋的职务,在军中位置仅次于张扬,到没有实际指挥权。并给了浮山城的一块地皮给卢象升安家。

张扬又趁着黑夜回了趟现代,用智能机找了更先进的蒸汽机及珍妮纺织机图纸。

而布匹在明朝属于普通商品,一匹普通的布也就三四十文钱,好一些的也不超过百文。

但通过蒸汽机动力带动的纺织机生产,能大大的降低成本,其中也有利可图。

把图纸交给武器厂后,张扬便让沈仲安把近一年过来的十二万灾民送往大员。

其中澎湖一万人,剩下的平均分配在大员东面的三处小平原地区。四个地方成立四个县,县令依然是选举,并把澎湖县、台东县划给台南府,花莲县,宜兰县划给台北府。

把带回来的十艘鸟船交给船厂改装,并让船厂组织一批人去大员建设鸡笼船厂,并让黄海南扩招船工。

武器厂根据张扬的图纸,于三月初四制作了五台出来,张扬观看效果后,除了蒸汽机密封性的老毛病,其他方面并没有没什么问题,便让武器厂负责生产机器。

密封性最好的东西还是橡胶,但橡胶树原产地在巴西,十分的遥远。

而纺织厂的地址,张扬选在了拥有大量劳动力的胶州,并让在胶州的钱大文负责营建纺织厂。

建设纺织厂的时间,张扬又开始了教学,并拉来卢象升听课。

在夜间回后世查了橡胶树的资料后,张扬便找到荷兰人汉斯,以五万银元的报酬,让荷兰人去巴西帮忙寻找橡胶树。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西北部的圭亚那有一块殖民地,汉斯也很爽快的答应了。

三月初七,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来到黄岛。

郑芝龙在回安平后,深感和张扬的差距,便让郑芝豹来黄岛看看能不能购买火枪、火炮和战船。

当郑芝豹提出购买火枪和战船后,张扬当即同意。郑芝龙有着船员和陆军,共计10万余人,而郑芝龙也要购买十万支火枪及陆军用的火炮200门。

面对着巨大的订单,张扬也把夏河式的价格降到七两一支,夏河式火炮降到七十两。

不过对于郑芝豹提出的战船,张扬自己还不够用,便打起了卖商船的想法。

船厂已经能生产速度更快的飞剪船,一次也能运送五六百吨的东西,运送普通商品完全够用。

但运输煤矿、铁矿等重量大的,还是这些商船好用些。

张扬最后决定卖三艘商船给郑芝龙,这些商船本来就是战船,稍微改装一下就能当战船。

因为这些商船又有些年头了,最后以每艘二十万两卖给了郑芝龙。

要不是商船上的火炮都被张扬拆除并且融了,后装炮又不能给郑芝龙,还能卖的更贵一些。

火炮和火枪,张扬让郑芝豹等年底在来取,三艘船等从大员回来就能开回去。

于是郑芝豹便在黄岛采购了一番,一直到十一日,商船才从大员回来,并带回了500匹汉诺威马。

骑兵的人数也可以由350人扩充到850人,人员全部从2000亲兵里挑选。

又过了一天,张扬把三艘船的火炮卸下来后,才交给郑芝豹带回去。

武器厂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订单,本就没做完王朴等三总兵的武器厂,还要做蒸汽机和纺织机。

于是张扬便让武器厂把制作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工匠独立出来,成立一个机械制造厂,并让武器厂再扩充500人。

武器厂因为这些订单,一下子变得十分忙碌。而在和郑芝龙战斗中,用开花弹的12磅炮(口径76mm)威力太弱,想要换装更大口径火炮的想法也不得不搁置。

四月,张扬的浮山城房子建设好了,几乎就是黄岛房子的扩大版,但里面的院子增加到了九座,并新增了五间客房和儿童房等。

四月初六,张扬带着家人们一起搬进了浮山城房子。而卞玉京和卞敏两姐妹也分开住了,张扬从此也享受不到双倍快乐了。

随着张扬搬进浮山城,很多军官家属们也来到浮山城,浮山城也一下子热闹起来。

张扬在等着纺织厂的建立,然后再把纺织厂卖出去,让更多的人开设纺织厂,到时候他们就会缺原料、缺市场。那就是张扬向外开拓的最佳时机。

在纺织厂建设期间,张扬上午上课,下午带着家丁们安装那剩余的太阳能发电机及电灯、路灯和空调。

电线越长,电浪费的就越多,张扬索性把府邸划分四个等大的区域,每个区域的中间安装一个发电设备。

六月,陈圆圆为张扬生了个大胖小子,张扬给自己的小儿子取名为张洛瑜。UU看书

而这个时候,张扬也不在给教师们上课,在把翻译出来的书印刷好,分发给教师们后,就把他们分配到各地,去招生了。

张扬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但怕社会反响理解,只强制男孩上学,女孩先随家长们的意愿。

张扬的大女儿张曦月也年满六岁了,张扬准备让张曦月入学,起带头作用。

小学六年,中学四年,然后就是取成绩优异者上大学。

小学主学语文,带着学习简单的数学和自然,中学的课程还是这三门,大学后便把自然分成化学、物理等学科,再增设外语、法律等学科。

想到这些法律,张扬便从后世买来了法律法规的书本。

明朝的法规过于言且残忍,动不动就是凌迟,砍头、剥皮等。

张扬准备取消所有的残酷刑法,死刑只枪决和绞刑,由犯人自己选。

晚上有着电灯的照明,张扬便在晚上,遵照着明朝法律和后世法律开始编辑适合这个时代的法律法规。

七月,经过一个月的奋斗,新的法律法规书籍编辑好了,张扬马上命人印刷,张贴到各县,并规定于崇祯十三年后开始实行。

七月十二,纺织厂开始生产了,张扬让登莱那些没了土地的地主们来观摩。

这些地主们都恨死了自己,是十分不稳定的因素,说不定哪天就背叛了,很多的地主只会收租,不会经商。

张扬让他们观摩,就是要让他们找一条赚钱的道路,缓解双方的关系,甚至是倒向自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