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清军入寇
熊文灿回到北京后,立马前往皇宫汇报此次的谈判情况。
“爱卿,此去一个月,结果如何?”崇祯简单熊文灿,急忙问道。
“启禀陛下,臣费了无数口舌,只把青州府要了回来!”熊文灿立马把张扬放弃的青州府改成自己要回来的。
“唉,朝廷艰难,还总出现张扬这种叛逆!”崇祯颓废的叹了口气,又说道:“爱卿觉得是否能答应?”
熊文灿吓了一跳,崇祯是有名的无担当,还经常过河拆桥,如果自己说同意议和,那张扬要是再叛乱,崇祯肯定会把气撒到自己头上来。
熊文灿想了想说道:“陛下,微臣视察了登莱青三府,那张扬废除了很多税收,还给百姓们发粮、布匹、盐等收买人心。那张扬不是一般的贼寇,是有大志向的人,要是把登莱二府交予他,恐养虎为患。”
“这逆贼竟有如此本事?”崇祯惊讶于熊文灿的评价。
“陛下,臣还查询到那张扬四处招兵,臣估算那张扬已有十万之众,现在更没法和他开战了。他还威胁说…说…”熊文灿故意停顿着。
“他说什么?”崇祯急切的问道。
熊文灿故作惊恐状,直接跪下来说道:“那张扬说,如果朝廷不同意把登莱封给他,他就继续出兵攻打济南,打完济南还要打北京。”
“岂有此理!”崇祯大怒的拍着桌子。
“他还说下个月鞑子会入关,如果陛下同意这些条件,他愿意出兵平乱!还会给朝廷一万支火枪。”熊文灿把张扬许诺的条件全部讲了出来。
“竟然敢要挟朝廷?他又凭什么肯定鞑子会入关。就算入关了,朕也不需要他平乱!”气头上的崇祯觉得这是张扬编织的谎言。
生气中的崇祯继续说道:“熊爱卿,你说该派谁去讨伐张扬?”
“这?陛下,没有火器,无法对付张扬呀!”熊文灿觉得崇祯气糊涂了,一个月前自己不是说过方案吗?
“你先下去吧,这议和之事明天早朝再商讨吧!”崇祯不想自己决定,还是想找一个大臣带头说出同意议和。
第二天早朝,崇祯便让熊文灿把和谈的条件说出来,下面的大臣好似见怪不怪的,当崇祯问同不同意议和之事时,下面大臣没一个愿意带头同意的。
崇祯无奈,打又没法打,议和你们这些大臣也不同意。“薛爱卿,身为首辅,你如何看待此事?”
新任命的首辅薛国观听到崇祯叫自己,慢慢走出来说道:“陛下,朝廷已经奈何不了那张扬了,要是议和,臣也没意见,但议和就要放弃登莱二府,臣惶恐,不敢下决定。”
“这还用你说?”崇祯觉得薛国观完全是在说废话。
“对于到底如何处置张扬之事,内阁七日后必须给出意见,退朝!”看着这些不说话的大臣,崇祯生气的回去了。
几个内阁成员汇聚到一起,但谁都不想担责任,都怕张扬会再次造反,毕竟这都是张扬第二次造反了。
如果同意了,等张扬第三次造反时,同意议和的都要背锅。于是七天后,内阁成员一致认为不能把登莱二府交出去,否决了议和。
崇祯看着内阁送来的奏折,生气的拍在桌子上,大骂道:“这些人没一个同意议和,朕让他们想办法对付张扬,他们又没有办法。一帮废物!”
熊文灿派出去的人打听到皇太极正在调动兵马,好忙来到上书房,看到生气中的崇祯,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早些时日派出斥候,探查到伪清军队正在集结,好似要入关,被那张扬说中了!”
“什么!”崇祯大惊,流贼刚处理的差不多,张扬也暂时安定了下来,这鞑子又要入关了。
“爱卿,这该如何是好?”崇祯有着慌乱,毕竟鞑子的战力还是很强的。
“陛下,可调宣、大、山西总兵入卫京师,兵部左侍郎卢象素有谋略,可节制三路兵马,总督天下援军。”熊文灿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崇祯。
“嗯。”崇祯点点头,补充到:“兵部右侍郎杨嗣昌和高起潜可为监军。”
对于崇祯同意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熊文灿并不担心,但崇祯又任命杨嗣昌和高起潜两人监军,熊文灿也没法反对,这也是朝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商量好后,崇祯便让熊文灿回去,准备第二天宣布消息。
但晚上崇祯刚要入睡时,接到蓟、辽总兵吴阿衡奏报,清军已经开始向边境移动。
第二天,当内阁成员还在担心崇祯为张扬事而质问时,一条清军入寇的消息传来。
熊文灿赶忙把昨天和崇祯商量好的安排说了出来,众大臣对于这次的安排也没有异议,直接通过。
。。。。。。
在黄岛等熊文灿消息的张扬,又等了半个多月,就好似熊文灿没来过似的,朝廷还是没有任何动作。
没事的张扬开始给聘请来的教师们上课,并让大员那边派出了五十多名教师,来学习科学知识。
明朝能教授文学、历史的有很多,能教授数学的就比较少了,而能教授科学的,张扬是一个都没找到。
张扬记得的科学知识也比较少,又聘请了荷兰人、英格兰人一起教授,还有他们西方的历史。
比如张扬在讲地球是圆的,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时候,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接受儒家教育的人,天生接受的就是天圆地方,太阳、月亮一起围绕地球转。
张扬的说法,被他们完全当成了胡说八道,甚至认为张扬在质疑孔子。
张扬一个人争论不过这一大群人,只好拉来雇佣的英、荷老师,才解释明白。
又让这些教师帮忙推广阿拉伯数字,讲解着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勾股定理等知识。
由于张扬已经很多年不接触书本了,记得的知识比较少,只教授了十几天,便想不出来有什么可以教授的了,便把接下来的课程交给了英、荷教师。
教授了十几天的课程,张扬想到了初中就学到的电知识,拿出藏在书房里没电的板砖手机,越发的想要回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