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科考
九月,东南海的台风没了,已经一年多没去大员的张扬亲自带领着船队去往大员,随行的还有换防的刘大海部。
灾民有很多都在修建城池,张扬这次并没有带。而且台南和台北地区的好开发的地都被分配下去了,这次需要在台中地区开发。
张扬带着船队故意走澎湖边上,还对着海面上开了几炮,就是要吸引郑芝龙部的注意。
在张扬船队出现在澎湖地区的时候,郑芝龙的手下就发现了,但是看到14艘的船队。虽然没有挂着郑家旗帜,却挂了日月旗和张字旗,澎湖主将便明白这是灵山总兵的船队。
本来按照郑芝龙的指示,是需要上前拦截,并看看是否有机会攻击的。但这么多的船,澎湖主将也明白,即使过去了,也没有机会,便下令船队再港内待命。
澎湖主将也是见识过张扬的这种战船,当年跟随郑芝龙和荷兰人在料罗湾大战,其中荷兰人就派出了九艘这样的战舰。而郑芝龙用了几百艘船应战,最后还是靠火船才战胜的。如今突然遇到14艘,且澎湖也没有那么多的战船,澎湖主将便没去挑事。
在料罗湾海战之前,郑芝龙也是准备建造荷兰人的这种盖伦船的,但是被荷兰人偷袭,炸了船厂。又加之在料罗湾战胜了荷兰人,郑芝龙便一直没有建造这种盖伦船。
张扬站在船头,一直到看不到澎湖港内出兵,本想制造摩擦的张扬,也只好继续向南了。
来到台南,眼前的景象也惊讶到了张扬。热兰遮城外的水泥路直通远处的一座城池,水泥路两边又是大量的农田,一派繁华之像。
把刘大海部安置到热兰遮城,本想找吴家昊和台南知府林峰一起去新城的。但陈一讯告诉张扬,吴家昊和林峰都在台南新城府衙中。
张扬留下陈一讯和刘大海,带着亲兵就向远处的台南新城而去。
来到城门口,守城的衙役并不认识自己,但张扬身后士兵都装束他认识,和常年驻扎在热兰遮城的士兵一个样子,在得知是张扬后,急忙派人去府衙通报。
不一会,吴家昊和林峰就来到了城门口,弯腰拜见了张扬。
张扬也是很开心,扶起两人,便向着城中而去。
听着吴家昊的讲诉,张扬得知这座城已经盖好了半年多,城周长有20里,和黄岛城相当。如今的台南府下辖三县,屏东、台南和屏西,有人口30余万。
30余万的人口,令张扬没有想到,详细询问才得知,这几年,东南沿海的商人经常带领着家小来定居,而他们也主要从事和菲律宾的贸易。
张扬想一想,便理解了那些商人为什么能来定居了。台南如今能生产丝绸、茶叶、瓷器等,又离菲律宾近。再则也不经过郑芝龙的地盘,能省下大额的保护费。比起西班牙人统治的菲律宾,他们更愿意在台南定居,而且几年前张扬在菲律宾击败了西班牙人,也证明了大员的实力。
又和吴家昊和林峰聊了聊台南的事物,张扬便把自己选官的制度和他两说了说。
吴家昊和林峰对张扬这种选官的制度大为惊讶,从未听闻官员可以选举的。不过张扬也安抚着林峰,自己会赐他秀才的名分,而且这次只选村、镇、县级的官员,他的位置是不会动的。
不过吴家昊也告诉自己,台南三县,除了这座城,另外两县的县城都是集市,就算任命了县令,也没地方任职。
盖城池主要是为了防御可能叛乱的高山族人和可能上岸的海盗,一个县并不是非要有城池。
如今的高山族经过汉人的糖衣炮弹,大部分已经下山了,至于海盗现在也不需要担心,有着热兰遮城的驻军,而且海上的海盗也被郑芝龙给整合了,张扬想尝试着一府只建一座城。
张扬还是决定先设县令,城能不建就不建了。又和两人商量了考试内容,张扬决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方式,再加上一篇关于如何发展一个地方经济的文章。
年龄达到20岁的人就可以参加,总分100分,填空题和选择题各三十分,论文40分。填空题和选择题主要有诗词、数学、地理、常识等题目,至于具体的责交给吴家昊来解决。
十月发布告示,十二月开始举行科考,同时把科考的事情传递给台北的何斌, 让他贴出告示。至于考场,台北府和台南府各设一个场地,统一用同一张试卷。
对于这次科考,张扬还是比较担心他们的成绩会太差。过来大员都,大部分都是灾民,没有受过教育,虽然这几年聘请了很多教书先生,但时间太短,受众还是比较少。
解决完科考的事情,对于如今大员的防务问题,张扬还是想聘用本地人。也免于常年调防,而且发展大员的士兵,也可以扩充后备兵员。
张扬找来陈一讯和刘大海,及两部分六名团长。相比于高山族的张诚、张忠、张亮三人,张扬还是更信任这些和自己经历过战斗的老人。
热兰遮城中的大堂中,八名高级将领们已经到了,张扬便开口道:“本官准备在大员组建以大员人为主体的部队,现在需要台北、台南和未来的台中各一个旅长,你们中可有人愿意留下来?”张扬主要想在这六名团长中选出三人,所以才说需要旅长。
果然,张扬说完后,陈一讯和刘大海两人相互看了看,并没有出声,倒是六名团长蠢蠢欲动。
张扬继续说到:“主要是愿意留下来的,本官就任命他为旅长,并赏200亩田地和300银元安家费。”团长一个月是50银元,300两也是半年的俸禄了。
在沉默了一会后,刘大海部的李新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留下来。有了一个带头的人后,紧接着陈一讯部的陈伟、黄大宝也表示愿意留下来。
张扬看到三人主动提出留下来,也是十分的高兴,当即任命三人为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