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川西南竹林祠,广东兴宁县围龙屋 - 槐盛号 - 聪明睿智伸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槐盛号 >

第08章川西南竹林祠,广东兴宁县围龙屋

围龙屋是客家人最典型、最成熟、最具特质的民居建筑。它承袭并发展了华夏民居建筑的人文精神和营造艺术传统,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

围龙屋主要集中在粤东北梅州地区的兴宁、梅县和五华,而兴宁市客家围龙屋数量众多,历史悠久,类型多样,构造独特,面积广阔,承载着千年客家历史文化的精华,是典型的“围龙屋盆地”、“围龙屋王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围龙屋之乡3。

围龙屋的核心部分是府第式的堂横屋,一般在三堂两横以上。三堂是指沿中轴线进大门后的下堂、中堂和上堂,又叫三进或三串。下堂为门厅;中堂为大厅,是家族议事或举办婚丧等活动的空间;上堂为祖堂,设神龛和祖公牌位,以供祭祀。上、中、下堂间有厅或房。两横是指三堂两侧纵列的房门对着堂屋的横屋,堂屋与横屋之间以天井相隔,天井有通风、采光、透气、察时、聚财、通天之效果和含义,其周边又以走廊相连。横屋视其长短需要设有厅。

堂屋正面为大门,横屋开侧门、有多少横就有多少个侧门。围龙屋有大有小,因而围龙也有多有少。小型围龙屋仅二堂、二横、一围龙。大多数是三堂二横以上,甚至四横、六横、八横。横是随家族的发展可以不断添加的,随着横的增加,围龙也在不断增加,可以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龙或六横三围龙。

堂也有大型至四堂五堂的,但围龙与堂的多少无涉,又与横的多少有关。堂横屋门前有长方形的禾坪,常用于晾晒谷物和其它农作物。逢年过节以及红白喜事时也在此活动。禾坪前有半月形的池塘,可以蓄水养鱼、浇菜、洗衣或作消防以及调节气候之用,也是污水净化池。在风水学上,这半圆的池塘与内围龙的半圆花头相配搭,便成了“天圆”,堂横屋象征“地方”。塘水深陷属阴,花头高亢属阳。这样,整个围龙屋,即水塘、禾坪、堂横屋与花头围龙的总组合,再加上围龙附近的山水环境,真可谓阴阳调和、天圆地方、大吉大利、和谐完美了。这些实际上就是客家人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人与自然、社会的高度统一与协谐顺应,是人居环境的最高理想,也是客家文化丰富思想内涵的深刻表达。

兴宁在历史上是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的主要聚居地,是围龙屋兴盛时期的客家成熟地。兴宁客家围龙屋建筑工艺精美绝伦,是典型的“民间宫殿”。围龙屋的设计与建筑融科学性、实用性、历史性、艺术性于一体,屋外辉煌典雅,屋内华丽堂皇。一般屋外大门两侧都摆有石墩或石鼓或石刻雄狮,这叫“门当户对”。屋内大堂宽阔,几乎所有柱、梁、窗、枋上都雕绘有精美的图案或楹联,颜色多为朱红和金色,让人恍若步入木雕的殿堂。青砖地板,石柱、石础浑厚大气中尽显刚柔相济的古香古色。

围龙屋不仅是适应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生产、生活和繁衍的需要而建设起来的居住地,同时又是保留华夏传统文化精华的基因库。走进围龙屋,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四处弥漫着的儒家思想文化的优雅气度。在围龙屋中轴线上的祖公祠堂,折射着对祖先开基立业丰功伟绩的无限景仰,也是客家人“敬祖睦宗”、“孝悌”、“尊卑”、“仁爱”等至高无上观念的反映。“耕读为本”、“学而优则仕”,则是客家人的思想和行动准则,许多围龙屋的牌匾、门联和堂联。

湖广填四川,广东兴宁王氏巨族上厚公慕四川山水,迁徙至五通桥客家人,客家人是中原南迁的汉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生存,不得不聚族而居,王家人保留下来的广东兴宁客家文化就是称喂,称呼父母为“阿爸阿妈”,爷爷奶奶为“阿公阿婆”哥哥姐姐“阿哥阿姐”,一个“阿”字就是文化的传承,甜食是广东的特点,甜食已经深入到骨子里面,什么菜都要放糖,和四川本地的菜区别很大,王家鸭子的做法中糖就是这道菜的灵魂,客家人聚族而居,所以,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院里储备粮食、草料,进行抵抗。清朝末年,为了防觊觎王家的财富企图来洗劫的强盗,王家人依托围龙屋的坚固防御,与强盗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王家人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他们利用围龙屋的地形优势,巧妙地布置防线,让强盗难以攻破。同时,族人还发动了各种奇袭,让强盗陷入了混乱。

经过数日的激战,强盗最终被击退。这场胜利让族人在当地赢得了尊重,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守护家园的决心。从此,围龙屋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圣地,见证着家族的兴衰荣辱。

竹林祠宇的大门向西,背山面水,门前有半月形池塘,是围龙屋的标配,崇垣环抱,气势雄伟,远处望之,俨然城堡。围垣高4米,厚0.6米,全部用石头砌成,周长1000米。垣内占地面积为1366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33平方米,共有房舍120余间,天井12个,建筑物为典型的广东兴宁围龙屋特点。竹林祠宇整体前低后高,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层层递升,融南方之隽秀、优雅、古朴,具有三堂四横三围龙广东兴宁特色的建筑风格。

竹林祠宇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现在,上、中、下三厅都屏风呵护,屏风不见了,只留下屏风的连楹附着在门楣上,厅堂左右有南北厅、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竹林祠宇正门两侧留有部分半月形的围屋层,是用石块垒起的成弧形的高墙环绕着整个建筑,0.6米厚近1000米周长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族居防御是竹林祠宇建筑的特点。

竹林祠宇正门在中轴线上,大门的侧面还有出入方便的小门。上厅为祭祀场所,中厅为议事、宴会场所,下厅为婚丧礼仪时乐坛和轿夫席位。槐盛号鼎盛时期竹林祠宇居住在里面王氏族人共300人,人多但是由于房间、厅堂、天井也多,能以厅堂天井及房间组成生活的小单元,又令各户各得其所,舒适透气,优雅宁静。

敬庭本居住在五通桥杨柳湾万家坝,儿孙满堂时,杨柳湾的住宅因人多住不下,而自己的盐灶井在顺茫溪河而上的马踏井和王村井的永通厂,敬庭盐灶井大部分在此地,由于距离住宅有点远,敬庭早有新建房子想法,只是没有选好盖房的地。

1838年的夏天,敬庭去门坎山大水湾看山匠们打井,那天中午返程到了三江,见茫溪河波光粼粼,两岸山水如画,景色怡人,便叫船工把船往千佛,吊脚楼的炊烟袅袅,茫溪河水波粼粼,船只穿行,小码头挤满停靠的船只,三三两两舟人语,小镇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居住在此的人,幸福感爆棚,脸上堆满了笑容,这对于敬庭这个外乡人来说感受到友善和亲近。

敬庭一行下船来,这天正是赶集,石板街路时宽时窄,茶馆小儿见这群外乡人,远远地打招呼,热情地请敬庭进店坐,给客人倒水让座,敬庭兴致虽高,比较此时也近70岁了,走了几个时辰的路多少有些困乏,小儿恭敬地伺候着,敬庭坐下后,一口明前的香茶后,敬庭精气神来了,于是对这个小镇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茶水润着,就向小儿打听这个小镇的故事。

敬庭听到店小儿讲:“雷畅翰林以及学堂湾,把雷家鼎盛时期到衰败的故事讲了一遍”,敬庭听说环境不错,风水不错”,敬庭觉得千佛这个地方宜居,雷家到雷䡇这辈家景落魄”。敬庭听过雷家故事,人文地理都是个好地方,于是找了个店家住下来。

敬庭一生都勤勉,很少见给自己放个假,人老了就想找个环境优美且安静的地方安居,同时也被人情世故所打动,心底高兴第二天一早就来到学堂湾看看,不看还好,这地方的风水太好了,茫溪河在学堂湾绕了一个大湾,能见水进来而不见水流出,吉地聚财哦!

敬庭公一行人多,从学堂湾经过,雷畅孙雷䡇次子雷召驺听见说话声,就出门来看,见一位老人带着一帮人驻足观看,就问:“你们有什么事吗?”敬庭公回道:“听镇上袁家店小儿说这里的地是风水先生看的好地方什么样子”。雷召驺见了敬庭,热情地带敬庭在学堂湾转了一圈,敬庭觉得这里地势开阔,房子不多,墓却不少,周围青山环绕,绿水潺潺,确实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给了一个好的价格,雷召驺觉得价格合理,就问:“我家兄弟姐妹的地还多,如果想要我去说一下,如果同意都卖给你”。

敬庭没有立刻答复,过了些日子派惠荣来谈,雷召驺知道敬庭是大盐商,感觉价格报低了,就说:“价格还有商量不?”惠荣:“没问题你去说服你家亲戚把学堂湾周边的墓都迁走”,雷翀霄于1793年及元配彭氏1794年去世后,葬于学堂湾宅左前,因影响敬庭新建住宅,墓位于半月水塘,这是敬庭早有围龙屋的打算,如果雷翀霄墓不迁,敬庭会放弃购买此地,钱确实不是问题,都可以谈,雷召驺思来想去,觉得敬庭公给出的价格丰厚到难于拒绝,同兄弟们协商后,觉得雷家家道中落也许迁墓,可能是一种明智之举。

敬庭公也找来风水大师对学堂湾的地再看看,风水大师说:“此地真的风水好,传说也许不假,我看了一辈子的地,老实说就这里好,护佑后辈人读书当官,长奶夫人墓在后山,风水宝地,迁墓反而不好,破了风水”,敬庭公觉得只要不影响建房,同意不迁长奶夫人墓,和雷家人谈好的条件是每年清明来扫墓,不能走正门。敬庭最后高出商谈价格的一倍买下,雷家人觉得划算也非常高兴,换个地方买地再建新房也花不了这么多钱。

敬庭公对先祖敬仰,年轻的时候回过广东兴宁,对围龙屋的建筑风格感兴趣,所以,请来广东的工匠,从设计到建筑,都是广东工匠掌控,广东的工匠来四川,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千里迢迢而来,敬庭公考虑周全,让工匠带家属一起来川,工期长怕工匠寂寞想家,必须等工程完工才能回广东。

经过4年的努力,一座宏伟壮观的围龙屋终于建成了。这座围龙屋继承了广东兴宁围龙屋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当地的特色,显得别具一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敬庭请来了当地最好的工匠协助广东工匠,开始动工兴建围龙屋。他按照自己的设想,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力求将围龙屋建造得坚固美观,房子主体建筑是方正的,这只是地方,而天圆设计在围墙上,圆弧形的增加围墙的坚固耐用,可以抵御外敌入侵,把花头设计在围墙中,即能体现围龙的风格,也是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的改变。

在建造过程中,敬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都一一克服了。最终,一座宏伟壮观的围龙屋拔地而起,成为了小镇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见王家人修这么大的房子,而且,门窗护栏的木雕栩栩如生,石柱底座也有雕刻,这些来自广东兴宁的围龙屋,是雷家人未曾见过的,修的好气派,心里总觉得不舒服,有人去朝廷状告王家,建筑越礼制,不知道是谁去告的,普通老百姓是不懂礼制,现在,不必纠结是什么人去告的,不过,这是要王家人命的状告,人还没有住进去,就来这一出大戏,其实,广东客家人的后裔,喜欢雕龙画凤在木和石中体现,吉祥寓意,是平常不过的事,可总有人嫉妒,你住豪宅万贯家财的,能不眼红吗?“形修五岳朝天;门前凿一泮池”,赞美还是在诅咒?对王家来说是祸还是福,王家人得罪不起。

不得了哦!赶紧处理,把刻有龙凤的图案,拆的拆,打的打,一夜之间就把这些东西彻底全部清除,等朝廷派人下来核实的时候,没有人证物证,告状的人看王家人把物证毁掉,再不敢声张,敬庭此事也花了不少银子打点,总算平息了。

围龙屋建成后,敬庭一家人搬了进去。他们在这里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盐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从此,这个小镇因为围龙屋而闻名遐迩,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天圆地方是围龙屋的风水格局,天人合一,三堂七横一围龙,花头和龙厅的位置是山,而花头正是长奶夫人墓,所以是风水要点,迁墓就动了风水,半月形的水塘和禾坪是围龙屋的标配,左右伸手屋,左边为马厩,右边为轿亭,建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所以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

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动工,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封檩,竣工时间更晚些,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举行新居落成庆典。至今,大门中梁内侧檩上还有“大清道光二十二年岁次壬子……大吉”等字样。王氏建造和长期居住这座祠宅的遗迹,几乎已被损毁殆尽,但有一道匾额却逃过一劫,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匾文“恭为敬庭太姻翁贤竹林祠宇落成志喜公辅世第姻眷晚暨子婿等顿首拜赠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孟冬月谷旦”此乃这座房子竣工后举行庆典时,王敬庭先生的姻眷和女婿等送的一道贺匾。“公辅世第”当然是恭维话,意为:这是世世代代能培养出三公、四辅这类国家栋梁之材的门第(注: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时间是1843年的农历十月。由此可见,当初王敬庭先生是将这座房子命名为“竹林祠宇”的。所谓“祠宇”者祠堂加屋宇(房屋)也,和“祠宅”是一个意思。大概是因为“竹林祠宇”这个名字有些生僻、不为大众所熟悉的缘故吧,所以乡亲们习惯于以王家商号的名字“槐盛号”。

槐轩文化的鼻祖刘沅,在菊源祠记中对敬庭的记载:“敬庭幼颖悟,严督而不喜咿唔,屡欲废学。询之则曰:文章不救贫,待他日之鼎享,不如供日前之菽水也。父感其言遂止。敬庭乃学为计陶之术,空易辄获赢余,二人安其善,合家荣其麻,益有仕宦所不能期者矣!迨所天既逝,蒙计益饶”。

敬庭公善于经商会赚钱,虽然不好读书,但对子孙却格外严格,敬庭公经商是天才,但是读书却不尽人意,对子孙的教育非常看重,重金买学堂湾的地,也是期许老天保佑儿孙们,多读书取功名为上,四世同堂是那个年代,人生成就的理想,敬庭公有9个孙子,房子自然修得大。

敬庭公的儿子孙子师从刘沅,敬庭公找的这个老师是成都双流县的名师,开创了槐轩学说一派,别号川西夫子,精通儒和道,对中医也有极深的研究创立了中医火神派,王家4代人去成都读书。教学是教在先学在后,名师出高徒一点不假,崇尚和重视教育的理念,加上学堂湾的风水,子孙中出了做官的人,对于商贾世家的来说非常不容易。

忠绪候选县丞,寿绪昆明典史;孙秉安云南州判,秉骞、文潞俱生员。熙荣字鹤冈,发捻之乱,熙荣上书当道,输金八千助东征饷,不为身荣。督臣以数巨,请于朝,议叙为同知,注选人籍。子孙补诸生多至十余:裕绪,隆昌教渝;康绪,湖北县丞;秉寅,拔贡生,其最著者。”

秉寅是3房葆山系昭绪字荇萍的儿子,秉寅拨贡生,是敬庭公子孙后代中,读书最牛的,秉安是2房葆山系忠绪4字荩臣,配偶漆氏,候选县丞,秉安字宒仁,曾在云南州判,系骈体名家,诗亦雅健,有《岁寒堂诗存》4卷,《碧晓庐骈体文》4卷。

发捻之乱为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起到1864年止,发捻之乱,熙荣字鹤冈,熙荣上书当道,同知和通判是知府下的两个官职,注选入籍。

学堂湾风水好不好,一个商贾人家,捐个9品芝麻官不足为奇,但是真考出个贡生来,就非同小可了,风水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生活一辈子唯有努力上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