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中苏合拍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二百三十章 中苏合拍

【麦卡锡:谎言之王。】【虚假的反共斗士,真实的牛皮大王。】【究竟是谁在为麦卡锡买单。】

李锐翻看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报纸和新闻媒体,就在战俘营事件炒作到最热,李锐想要给他们来一波大的,彻底让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来个好看的时候。

他们突然集体转弯,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把目光对准了麦卡锡。

至于战俘营的事情,他们瞬间给忘光了。

而民众们也很自然的被媒体带偏了节奏,就像是新闻吃瓜。当有一个更大的瓜出现后,前面那个小点的瓜总是会被比下去的。

李锐面无表情的翻完了这些报纸。

“就这些?”李锐问道。

正在看华盛顿邮报评论的邓稼先回到:“对,就这些。这些还是上个星期的报纸了。最近听传回来的消息,美国那边关于误炸战俘营的事情已经彻底没了消息。”

“啧啧。”李锐砸吧了一下嘴:“那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应该也没有发声了吧。”

邓稼先叹息一声,语气满是遗憾:“是啊,完全没有不和谐的声音发出来。可以理解,其他国家的外交使节要服从他们本国的安排。

相比较来说,他们甚至比美国战俘更好控制。只不过里面一些人的火,大概是压不住的。只是看什么时候爆发而已。”

李锐看出了邓稼先的不甘心,他笑着问:“怎么,没看到美国的舆论战线全面崩溃,你很失望?”

邓稼先想了想,最后颓然的点点头:“是啊,本来你都计划了这么好的一个阳谋。但是最终还是能被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压下去。这真是…………哎…………”

李锐本人倒是没有邓稼先那么失望,他拍了拍邓稼先的肩膀:“老陆,不要太失望。如果美国的舆论战线能一次被打穿,那他就不是美国了。能因为一次外交事件而把美国舆论战线打穿的故事仅存在于童话中。”

“舆论的战场从来都是拉锯战。你来我往,比的就是谁进攻犀利,谁的防御更厚。这是水磨功夫,没那么容易成的。

你想要彻底击溃美国舆论战线,除非是这群战俘回去那天,美国空军直接把他们从天上打下来。”

李锐又提起那天自己说过的话了。

那天李锐就说,自己最想看到的并不是美国战俘平安回国。

而是美国军方忌惮他们回国,而半路把他们都杀了,那样其实是最好。

虽然这个想法确实是非常不当人,但是却能对美国的舆论战线,以及美国的国家凝聚力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哎。”邓稼先无奈:“虽然你的提议确实堪称非人类,但或许你是对的。不够反动的反动派其实是最难对付的。”

“反动派要是在反动一点,那就好了,所有人都可以看穿他们虚伪的鬼脸。”邓稼先如此说道。

李锐则说:“知足吧老陆,这个年头我们还有个苏联帮着我们吆喝。要是没有苏联,哪怕是几十年后的中国,在大嗓门方面也是压不住美国的。

人家拳头比你大,吼的还比你大声,那就道理啊。拳头就是道,吼叫就是理,世间之事莫不如此。”

“对付他们不能指望着和对付国内的旧文人那样,对美国我们无法力敌,只能徐徐图之。”李锐如是说。

“但是我们这次所做的事情也并非无用功,裂口已经出现。就算是用胶水暂时黏上,它依旧是裂的。”

“我们所能做的是对着这个裂口不断进攻,不给他修复的时间和机会。”李锐说道这里的时候,转头看向了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张蕴钰:“老冯,朝鲜这会儿战局怎么样了?”

“啧。”张蕴钰摇摇头:“不大好,我们虽然在全力支援朝鲜,但是朝鲜依旧在节节败退。美国佬的火力太猛了。”

“我收到前线的一些战报,只要一个地方攻不下来,那么美国佬就是玩了命的炸。把山上的土硬生生的翻了三五遍,把山头都炸平了。朝鲜人民军就算是铁打的也扛不住啊。”

“平壤已经岌岌可危了,朝鲜方面已经不断的在退了。这个沃克打仗和麦克阿瑟风格完全不一样,他就喜欢一板一眼的打呆仗。可偏偏这种打呆仗的美国将军我们最难对付。”

张蕴钰也无可奈何的叹息道。

麦克阿瑟被刺杀这件事引发的后果有好有不好。

好处是中国志愿军入朝时间推迟了,没有在1950年最严酷的冬季进入朝鲜,从而引发大量的冻死士兵的事件。

坏处则是指挥官换成了沃克。

如果说麦克阿瑟打仗有时候还有天马行空,兵行险招的情况。那么沃克则是一板一眼的打呆仗。

就是用优势兵力优势火力围住对方,然后一顿炸。再接着就是占领。这样打仗的坏处就是进攻速度很慢,没有速胜的可能,因为每一处阵地几乎都要夺。

但是好处是这样打仗,基本不给朝鲜反击的机会。打呆仗也看是谁打,如果朝鲜打美国这么来,那就是找死。

但是美国这么打朝鲜,仗着兵力和武器的绝对优势,则不显得那么呆了。

反而可以套用《孙子兵法》中的那句“以堂堂之兵,击惶惶之敌”。“按照这么个打法,最后到四月底,朝鲜就要丢失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到时候怕是我们不参战都不行了。”

“但是沃克这样的打法太讨厌了,他没有留给我们足够多的穿插空间了。”张蕴钰很郁闷。

作为一个将军,他去不了朝鲜前线。但是他始终在关注朝鲜前线,每天自己看战报还会做兵棋推演。

得出的结论就是不好打。李锐并不懂军事,他只能是尽可能的为将军们提供资料。

具体作战他管不了,也没法管。这个只能交给彭德怀头疼了。

彭德怀能在历史上中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打下这个立国之战,这一次虽然换了统帅,战争难度有所增加。

但是相应的,中国这边的情况也好了许多。

中国在这个时空中拥有更好的装备了,也躲过了1950年的低温。相比较而言,反而是美军比较惨,1950年的严寒夺走了美军数百人的生命,上千人出现严重冻伤。

韩国军队就更惨,他们没有美军的物资保障。

所以经常是整个队伍整个队伍的出现冻伤。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志愿军在这个时空中取得的优势应该是比面对的劣势更多的。

李锐选择相信彭德怀,而他自己则还有其他的事情继续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