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搞个真人秀
《碧潼战俘营1》,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因为李锐有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如果要用一个让所有人都粗懂的概念去理解的话,那么就是他准备策划一场地球上第一个真人秀节目。
而参演的所有演员都是战俘营里的俘虏。
在这个年代,真人秀的概念还没有真正的被实施出来过。
而李锐这么搞无疑是最新潮的一种东西。
而且就全世界范围内来说,也只有李锐手上有这么搞的设备。
因为其他人哪里来的隐藏式针孔摄像头?
而且还一装就是上百个,每个配上几百G的内存卡。这玩意儿的科技含量太高了,高到如果被美国人或者苏联人拿到,他们能惊掉下巴。
所以这玩意儿反而是在封闭的战俘营中好使用。
李锐已经派出了多个摄影干事组成的小组,前往各个战俘营安装摄像头拍摄这些战俘的故事。
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的做这件事?
而且搞一个真人秀?因为还是那句老话,共产国际不能和资本主义拼物资消耗。
一旦陷入历史上那种,靠着百亿补贴勋多多的模式给自己找盟友。
那么久落入了资本主义最大的陷阱。或者换一个说法,可以用一些物资来拉拢盟友。
但同时在物资投入的时候需要等额或者超额的精神建设。
按照后世一个很多人熟悉的话来说,那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没有精神内核驱动的物质共产,其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已经是显而易见的。
苏联解体,国际共产运动瓦解。因为只靠着物质来吸引人,那么仅仅被物质吸引的盟友,他们就会被开出更高物质价码的资本主义国家带走。
而和资本主义国家拼物质,这无疑是一个很傻的行为。人家掠夺全球财富几百年了,积累的财富是金山银海。
你靠什么拼啊。尤其是现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能拿得出手的发达国家很少。
在历史上中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拼物质,最后的结果如何?没错,苏联在八十年代确实快把西欧各国拖垮了。
因为西欧国家的硬通货(贵重金属与资源)确实还有剩余。但是却干不过苏联的人力资源生产的人力产品。
但是西欧垮了,人家后面还有一个美国呢。美国的工业产能是比苏联更强盛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苏联解体,巨人陨落。西欧与美国入场,疯狂瓜分苏联的人力资源产品,吃饱了二十年。
共产主义真正能和他们拼杀的是什么?
是理念,是思想。不然剑桥五杰这样的人物为什么要信仰苏维埃?
要是靠钱的话,他们自己不用信仰苏维埃就能过的很好了。
不过话说到这里很简单,而如何让更多人却接触共产主义思想,让更多人认同国际共产运动,这才是最大的考验。
李锐和扎罗多夫有很多通信。李锐直截了当的对扎罗多夫摊牌过,说国际共产运动能不能成,除了对外援助之外。
其中最大的责任就在于他们这些搞宣传的。
宣传和政策要跟得上,这才能搞成这件事。扎罗多夫非常同意李锐的观点。
他觉得自己和李锐的共同话题太多了。
也觉得李锐的很多想法太不可思议了。
就像是战俘营拍摄真人秀。拍摄这群战俘从入营,到接受改造,再到各种冲突。
后续还会有和解,再次冲突,成为朋友,战俘营生活等等。李锐写的剧本足足有几十种。
仅仅是罗列出一些来,就够让扎罗多夫大为吃惊的了。李锐要通过战俘营对战俘的改造,向全世界宣扬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共产主义是什么样的。
一个文明的军队,如何在不违背战争法的前提下,打一场干净漂亮的胜仗。
并且将战俘们彻底改造的故事。而这《碧潼战俘营1》只不过是这整个浩大系列的先导片罢了。
在历史上中,中国的战俘营做得很好。但是宣传不够。没办法,仅仅只靠纸面报道和几张照片,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中国战俘营的故事。
只有美军高层知道事情真相,但是他们会不断洗脑底层的人,让他们相信这一切都是中国人搞出来的虚假宣传。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个从来没有人见过的宣传形式搞出来了。
一场关于战俘营的真人秀正在上映。
法国东部的一户家庭正在收看这部真人秀。
不仅一家人再看,他们的邻居也在他们家看电视。
两户人家一共十几口人一起围在电视机旁边。
因为刚刚在调转电视机频道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一闪而过的一个人影,那是他们认识的人。
是邻居家那个喜欢打鼓,为了凑齐去音乐学院的钱而参军的皮的耶尔。
“皮耶尔家的,你家孩子上电视了!”这家人招呼着皮耶尔一家人赶紧过来。
两户邻居的关系很好,大家都很关心那个开朗的皮耶尔。
皮耶尔的母亲激动的捂住嘴低声念叨:“活着,皮耶尔确实活着。从英国发来的电报没有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