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准备反击
李若梅和王玉珠和中国团队的表演超出了这个时代大家对服装秀的理解。
不是简单的走秀,而是以故事展现文化,以文化驱动表演,以表演展现服装与美。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为表里,互为血肉的。
当表演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一声戏腔唱响全场。原本被被表演吸引的柏林观众在这个时候才猛然想到,他们之所以会被吸引过来,正是因为梅兰芳在柏林搞的快闪歌唱啊。其实他们最早是来听歌的啊。
但是因为这里的表演太精彩了,他们已经忘记了需要听梅兰芳唱歌这件事了。
这场秀的名字叫做《古典与现代》现在已经表演过半了,古典的部分已经要展现的差不多了。
中国的古代历史辉煌,但是那都是历史了。中国近代的历史不该被藏起来,更不该被当成不可被谈论的东西。
中国有羞文化,日本也有耻文化。但中国的耻文化是知耻而后勇,破而后立。日本的耻文化是把耻辱藏起来加装看不到,那么耻辱就不存在的。这种日本的羞耻文化可不是中国应该学习的东西。
所以当梅兰芳开口歌唱时,整个秀的风格骤然一变。
以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以及中西结合有时又不伦不类不中不洋的风格,有时甚至有些可笑。
但是在这种东西文明互相碰撞,中国思想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的时候,一抹红骤然出现。
个人与国家,文化与思想在这一瞬间发生了剧烈的碰撞。
李若梅扮演的战士与王玉珠所扮演的进步女学生在这场激烈的震荡之中,各自选择着自己的前路。
而伴随着她们的演绎,一首名为《希望》的曲子响起。(此处有bgm)
一人身上的战服不断的变化,以战士之血扛起家与国。
一人身则演绎着在深山中,在边缘处,以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让中华文化星火不灭。
而当刹那间,舞台上突然天降红绸。四面八方皆被红色包围。
而舞台上,那些扮演战士的演员们则换上了代表着志愿军的衣服。那些扮演着老百姓的演员则换上了现在国内最常见的中山装和进行改良过的立领与夹克衫等等。
还有他们所设计的各种新时装,融合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元素的服装等等。有一些衣服让李锐来评价的话,就是颇有一些早年间网购的中式服装的风格。
不过还好没有搞大龙大凤这样的设计。毕竟中专的老师里有很多专门研究传统纹样的。别和后世的二把刀设计师一样,随便乱搞各种东西出来就当中式元素来使用了。
而当演员们进行着最后的走秀时,梅兰芳也唱响了这次秀的最后一首曲子。
“星河转,岁月如梭。”(此处有BGM)
“看梨花,催榆火,传新色。”
“流水歌,层山复相和。”
“看九州,风月同,齐欢乐。”
伴随着梅兰芳那惊艳全场的戏腔,这场大秀的演员们一个一个的鱼贯上场。
有人身着古装,是偏偏公子。
有人放牧而歌,是塞上明珠。
有人粗衣短打,在大地上耕耘作画。
有人身穿长衫,于家国危亡时挺身而出。
他们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中国人。
他们集合在一起,便是那绵延流传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非一人之力,非一家之力,非一族之力。
是亿万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交织编写的篇章。他们有人名留青史,有人默默无闻。闻
但他们都在一起组成了新中国的底色。
现场的观众已经忍不住站起来鼓掌。虽然他们听不懂梅兰芳的歌词里唱的中文是什么意思。但是歌词里蕴含的感情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那是千年古国正在迸发新的活力。
而当梅兰芳唱到:“万千人中你和我,化作燎原星火。热血交汇,信仰融入你脉搏。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全场的戏剧演员与舞台上的演员开始齐声共唱。
伴随着高声共唱,李若梅牵着王玉珠的手从后台最后出来。这是临时安排的,代表团的刘队长已经发现了,现场观众对李若梅和王玉珠的组合异乎寻常的喜欢。所以临时让她们做了最后的大轴。
当穿着志愿军制服的李若梅,以一脚踢碎侵略者旗帜的方式拉着王玉珠登场时。整个现场沸腾了。
这次的表演中,李若梅和王玉珠的组合演出了许多情侣组合。
从古代的书生、仕女,少年将军与闺房小姐,再到近代的进步青年,一直到现代的志愿军战士和纺织厂女工等等。
她们的每一次登台都收获了巨大的掌声和欢迎。而这一次也是如此,所有人都知道表演到了最后阶段。观众们也就不是那么顾及舞台礼仪了。他们纷纷站起来拍手鼓掌叫好。
那种感觉不像是在进行一场服装秀,而更像是北京城里京剧舞台的表演。
而舞台上的演员们多来自戏剧团和武术队。相比于台下默不作声,只是礼节性鼓掌,他们更习惯这种台下叫好声不断的表演。
有几名戏剧团的武生还在台上返场表演了一段对练和翻跟斗。
而王玉珠和李若梅则跟着其他人配合着梅兰芳,把这首曲子最后的阶段唱完。
“百年风雨过,赤心未蹉跎。”
“百年有灯火,一心照山河。”
“一腔爱清澈,浩荡襟怀向来客。”
“我华夏,千秋愿,何远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