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自己的选择
人的生活幸福与否是一一个动态变化的标准。
就像是千年前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只要能每天吃饱饭,那就是幸福的日子了。而到了一千多年后,
当普通老百姓可以有足够的主粮能填饱肚子后,大家对幸福的定义就开始变成能经常吃上肉了。
处于不同生产力不同认知力的时代,人对幸福的追求和定义也就不一样了。
只不过这个世界是参差不齐的。
就像是历史上后世,美国沃尔玛和开市客成箱成箱的倾倒临期(未坏未过期)的生鲜食品时。
地的老百姓还在以吃泥巴为生。
也许作为海地人,那一箱箱被倾倒的食物就是他们所向往的幸福生活。那里的许多人的生活,甚
至赶不上在美国超市附近游荡的流浪猫。
而海地人民还能忍受这样的生活,真要多亏他们并没有看过成吨成吨的牛肉饼、一卡车一卡车的
牛奶被倾倒销毁的场景。
都说人的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在历史上就有一一个现实的例子。
中国旁边有一个叫做尼泊尔的小国。很长的时间里,它的宣传都是[虽然我们国家不那么富裕,但百姓们都很满足很幸福]。
并且尼泊尔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呼吁过,国家的发展不能光看GDP,也要看[幸福指数]。还真
别说,历史上之中尼泊尔推崇的这[幸福指数]还真的成为了许多人深信不疑的东西。包括很多社会
社学教授和经济学家等。
历史上后世中文互联网上也有一堆人极度推崇去尼泊尔旅游净化心灵之旅。说在当地和当地人一
起体验简单的幸福云云。
但是令人觉得好笑的事情在后续十余年里慢慢发酵了。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历史上中中国对尼泊尔援建的各种基础设施之后,尼泊尔人民可以看
到更多外面的世界了,然后他们觉得自己不幸福了。(注:尼泊尔是中印缓冲重要节点。注2:炒的沸
沸扬扬的SPP[美国驻军]协议尼泊尔并未签署。五亿美元卖国论未成。最后的新闻是尼泊尔退出美国合作计划,拒绝美国救灾。)
有了网络的尼泊尔人民看着短视频上其他国家的生活,他们瞬间觉得自己不幸福了。
这时候才有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能忍受首都一天只有六个小时能保证供电,不是因为他们
内心平静,而是不知道原来供电可以二十四小时全年不间断。
原来他们可以每天去河边挑水不是因为他们有信仰需要磨练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原来这世
上有的国家可以每家每户都有自来水。
原来他们可以每天吃着相同简单甚至有些过于俭朴的食物并不是因为他们心中宁静所以不追求口
腹之欲。而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世上有很多人能每天吃到炸鸡、烤肉、啤酒饮料。
尼泊尔政府自己推行[幸福指数]标准,结果自己这个被称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却在幸福度上不断下降。他们修改幸福的录入标准,一直到他们自己也不在发布[幸福指数]。
尼泊尔的故事简直就像是一场超大型社会观察试验。也越发的证明了以无知构筑起的幸福是多么
的脆弱,多么的不堪一一击。
就像是现在的日本政府对这些渔民的洗脑的一样。他们在宣称[你们活得很幸福的,你们看看隔
壁的中国和朝鲜,那才是人间地狱!你们身在日本要知道感恩和满足!
这样的话术不光现在用,从前用,以后也会用,并且会一直用下去。
但是很显然,这种话术是有漏洞的。那就是中国老百姓活得没有他们惨呢?那该如何应对?
显然,本时空之中中日两国的老百姓生活因为各种蝴蝶效应,出现了此长彼消的变化。
日本老百姓没有过的更好,反而更差了。而中国老百姓则过的更好了。
这样宣传被戳破,那就很难受了。
日本的穷逼帝国主义是对外残忍对内剥削。吃饱喝足的只有上层人士和他们的狗腿子。穿着[爱
国装](纸片或树皮制作的衣服)的日本老百姓当真只能对应那句话:
即便是东京湾最贫穷吃不饱饭的爱国者,一想到日本的工业和财富也都骄傲的挺起胸膛....
而对于渔村的渔民们来说,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来欺骗自己没有意义。因为他们的村子里来了
吴斌,自我欺瞒的闹剧已经演绎不下去了。
如果说日本的民族特性有一些二极管的话,那么现在这些渔民就算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了。
尤其是当他们看完了《建国五年小计》之后,吴斌几乎没有间隔的给他们播放了《日本剥削始
末》这样的记录电影。
这部电影是基地里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且通过类似吴斌这样的在日本工作的基层人员,还有许多
如手家治虫这样被赤军鼓动起来的日本知识份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