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建国五年(二)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建国五年(二)

金陵牌电视机要在上市了。这也是建国五年的一场献礼,同时也不仅仅是献礼。

因为有了李锐的网咖资料,主席等人很清楚历史上之中有的部门为了赶进度出成绩,搞多赶快上,强行在建国五周年十周年的时候搞了一波献礼工程。而这种献礼工程,有意义但是意义不大。因为大多数民生工程是要落到实际上才行。

就像是电视机这玩意儿,自从李锐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就迫切的推进电视机、半导体之类新型传播工具的发展。

毕竟李锐是主管这一块的,李锐很分得清自己的能力在哪儿。国家大战略制定,自己在旁边学习就好了,不要轻易插嘴,只有自己懂得项目和行业才开口发言。

不要觉得自己是后世人就天天指手画脚,觉得自己比主席、中央都聪明。自己比主席他们聪明?怎么可能呢!李锐自觉自己也就是个中上之姿。在某些领域或许有特长,但是整体水平就是中上。

自己管好自己的一摊事就好了,其他的事情自己看看,学习学习就好了。

村村通喇叭的工程现在已经进行的很不错了。多亏影音文化作品在外贸上的利好输出,李锐尝到了拍电影画漫画赚钱的甜头了。

不管是电影,还是出版去苏联及其盟国的漫画、小说,都有不错的收益李锐已经开启了第二轮文化输出计划。包括长篇连续剧、动画片等。

这些东西是要依托于电视机才能发展的。

历史上之中,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于1958年,名字是北京牌。

但是本时空之中有了些许变化,国家将早期半导体产业放在了南京。对南京原本的半导体产业线进行了升级换代。

而半导体产业中的很多技术是生产电视机时也需要的。所以金陵牌电视机也就顺理成章的诞生了。

这个只有十一寸大小的黑白电视清晰度,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能用。

李锐迫不及待的推进半导体产业和电视产业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时为了单纯的让老百姓有电视看这么简单。

说来也许很多人不清楚,作为重要传播媒介的电视信号制式将是本时空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三十年内冷战对抗的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你连生产电视的能力都没有你谈什么自己的信号制式呢。

如果按照历史上后世人的简化理解,可以将其视为3G信号向4G信号升级时的信号格式之争。

作为历史上之中获得了相应经验的人,李锐很清楚五十年代中期,全世界范围内的电视传播方式将进行一场重大的革新。

因为彩色电视机马上就要走出实验室(注:这里说的是民用彩电,而非1941年世界上第一台实验室研究出的彩电),进入市场了。电视传播信号格式将出现巨大的变化。原本的黑白信号格式将不堪重用了。

看上去信号格式变了好像没什么?但实际上信号格式一变,后面的摄影机、传输设备、解码器、回放用设备等等(录像带等)的格式全都要变。

什么叫做一流企业卖标准?

这就是标准。不按照这个标准走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全世界的相关产品都不兼容,你还玩个屁啊。

历史上之中,中国在这方面发展的很慢,根本没有机会在这方面说话,只能是跟着别人的路走。

而本时空之中,中国既然在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一部分优势。那么就不能放弃这部分优势。到时候别人信号格式卡你一下脖子,能把李锐难受的三年睡不着觉。

所以金陵电视机厂有两个重要任务。第一个是吃透网咖提供的成熟黑白显像管技术。第二个则是在曙光厂的帮助下,仿制第一代特丽陇显像管。

第一个还好说,现在黑白显像管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苏联就有相应的生产线。就算是不完全进口生产线,现在依靠曙光厂也能搓一条出来。

第二个就太难了。对金陵电视机厂来说,仿制第一代特丽陇显像管电视对他们来说,就和手搓核弹一样困难。

很多东西根本不是金陵电视机厂能搞懂的。李锐不得不派遣基地里的专家去电视机厂并且由曙光厂协助加工不少零件,花费了相当的成本,先仿制了特丽陇的先代产品Chromatron显像管。这个显像管在历史上也没有商用过,纯纯的实验室产品。

但是不把它点亮,很多特丽陇的后置技术就点不亮。

好消息是把这个复杂的玩意儿给弄出来之后,很多特丽陇技术上搞不清的东西都能搞懂了。在随后仿制特丽陇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而当特丽陇显像管电视被手搓出几台,并且点亮后,所有参与试制的工程师和技术员都惊呆了。

这年头彩色电影播放机都很少,而在色彩还原度、饱和度、对比度上第一代特丽陇显像管电视已经秒杀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的所有彩色电影放映机。

所有参与这项工程的技术员和工程师都呆呆的站在电视机面前,看着电视机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试机用的彩色录像带里录制的画面。

鲜艳的色彩在他们眼前不断闪过所有人只有一个反应:震撼!

而他们用来试机用的录像机和录像带是北京录像机厂在今年刚刚生产出来的【影王】第一代产品。

没得说,这要感谢随身听在全球的大卖,拉动了中国磁带产业的飞速发展。将原本应该由英国人在1956年发布的第一代盒式录像带给抢先了。

“这电视机太厉害了!咱们一共攒了三台,上级有安排怎么说吗?一名工程师问道。

“说了,一台送去北京,献给建国五周年的礼物。一台送去莫斯科,是送给斯大林同志的礼物,祝贺他们的十月革命。还有一台留在厂里,作为展示。”从北京来的同志道。

有技术员看了看特丽陇的画面,又看了看十一寸黑白电视的画面,他忍不住摇头说道:“这彩电好是好,但贵也是真贵啊!一台彩电的造价成本要接近十万块了。我看新闻,比一汽生产的重卡汽车都贵呢。”

“不能这么算,我们这个贵是因为我们现在完全是特事特办,什么东西都是专门生产专门制作,而且我们这可是超大屏幕电视,现如今不具备民用价值,所以成本贵的吓人。要是能开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小屏幕电视,那么价格就能下来了。”一名工程师道。

“即便是开一条生产线,这东西的价格下来的也有限。怕是成本造价不会低于三千人民币。我说的还是那种十二寸的小尺寸彩色电视。画面每放大三寸,价格就要往上提升百分之三十。我们国家目前老百姓怕是没几个能消费的起。就和这个录像机一样。录像机和录像带都贵啊。”

“没事儿。会降价的,你之前能想到一台收音机价格能降到一百块?要是不嫌弃做工和音质差的,八十块也能买一台。咱们贸易部的同志能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在反哺咱们国内生产,最后总是能把价格拉下来的。”

“好了,不聊了。检查这两台电视没问题的话准备装车吧!不要误了建国五周年的国庆大典!”厂里的总工程师发言道。

众人忙碌了起来。而除了他们之外,国内众多工厂也在忙碌着。

许许多多最近一年甚至最近两个月才生产好的产品也开始一箱箱的装车发往北京。

建国五年,网咖来到这个时空也四年了。李锐带着网咖里的一众技术员和科学家们,疯狂的向本时空的新中国输出技术,向外赚取外汇。这些年过去了,终于第一批撒下去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开花、结果。

这一批成长的果实已经开始由全国各地向北京运输,建国五年的成果也将在五周年国庆大典前夕集中展示。

而中国向全世界派发的邀请函也以送达。所有人都在用一种审核的眼光看向新中国,五年了,她到底如何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