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全面上架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一百九十三章全面上架

193

工厂里,工人和机器都在流水线化的作业。

海南这个地方的气候其实还不错。当然,这个气候是对于植物来说的不错,对人来说就稍微有点糟糕了。古代中国把海南当成流放罪犯的地方不是没有道理的。

海南后来能成为旅游胜地,说来还是因为基础建设起来了,不然真没什么人愿意去那么热的地方。

一月份的海南不冷,甚至把北方来的一些同志给热到了。一月份的海南还有二十度的平均气温呢。要是赶上连续大晴天,中午最热的时候气温能给你飙到二十五度呢。

“哎呀,这海南啊。这一月还这么热呢?我这外套都脱了,都还能热流汗啊。”有个明显是北方来的同志,他已经把外套给脱了,穿着长袖衬衫在那一个劲的扇风。

“小张啊,还是年轻啊。火力壮。"-个上了点年纪的人笑道:“我们这些老同志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这海南,到算是的了救了。我这腿啊,就怕冷。这里多暖和啊。”

还有人说道:"这魔芋是很厉害啊,亩产能有五千斤呢。刚刚和人打听,去年他们这边有一些地亩地产量极高啊。产量最高的那一-亩地有八千斤产量呢。”

听到这话在场的众人都发出啧啧声。

有人感叹道:"八千斤亩产啊!要是小麦也有这个亩产就好了。那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夜之间就解决了呢!”

去了。

这人这话刚说出来,就有旁边一人笑道:“还真别说,去年有个人民公社的社长吹牛逼,说他们公社的亩产做到了水稻一千两百斤。这牛逼还没吹出去两天呢,宣传部的干事们就下乡采集资料

啊,几十台摄像机,还有土壤分析仪,还有-堆农学院的专家。-天的时间就把那个公社吹的牛逼给吹破了。然后中央台还立刻出了相关农业科普。”有个同志在这二十多度的气温下,还要喝

着热茶,一边吹气边说。

“那个人民公社的领导后来被拉去审查了,-查啧.....有人为了谎报他们的功劳,真的是连客观事实都不顾了。

穿着长衬衫的小张道:“还真是。现在咱们国家的电台、电视台传播消息的速度多块啊。除了偏远地区和大山区之外,已经做到了村村通大喇叭呢。这种骗人的玩意儿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不是一戳就破嘛。

“嗨,有的人当官当道官眼里了,主席反复强调的[为人民服务]。他们是-点都没听进去啊。要是吹个牛就能解决全中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那这些在海南辛苦的技术员、农民、工人都是在

折腾啥呢。"腿脚不好的中年人道:“这次也好,把一堆人给搞下去了。瞎折腾。

“同志们,久等了啊!”当陈来福带着张福来到厂里会客用的休息室时,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采购员已经聊了五块钱的了。

“哎呀,妈呀!上次在天津看到陈厂长你还是个白净书生呢。今天看了你这模样,我还以为你去非洲帮助非洲人民打解放游击战了呢!"有一个和陈来福相熟的采购员笑道。

陈来福哈哈一笑:“去非洲推翻当地的反动派还轮不到我们。不过听说我们有同志在南美搞的很好呢。古巴那边已经革命了。了要是有机会,我倒是想要去古巴看看呢。”

众人哈哈聊着。

张福则顺势把厂里生产的产品都拿了出来。

在工厂里,他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之前他在北京食品研究所里,毕竟只是一一个技术员。而且研究所里能投入的资源有限,不能全紧着他一个人的研究项目来。别人的项目不用做了?

但是下到工厂后,虽然工厂草创资源不足,但是都归他啊。张福甚至在厂里拉起了一支科研队伍,从厂里的高中生、中专生和大学生里搞起来。

目前位置,依靠魔芋、木薯等作物,张福已经给厂里研究出了十几种产品。

"魔芋和木薯的产量很高,而且管理成本比小麦、水稻这样的粮食作物要低很多。但是廣芋和木薯的问题也很大,这两种东西含水量太大,几乎无法适应长期运输。尤其是我们国家现在的交通

基础,注定了它们从地理取出来之后就要立刻准备深加工,才能让它们保存的更久。这是我们生产的各种产品。

张福介绍道:“我们有副食品生产线,还有将魔芋、木薯作为主粮的生产线。

林林总总的,十几种产品摆在了一众采购员的面前。

为了让魔芋和木薯好吃点,张福是下了苦心的。

魔芋爽、素毛肚、素黄喉等等等等。木薯类的则有各种木薯糕、木薯粉、木薯淀粉等等。还有参了纤维素的应急口粮,可以减少淀粉含量,但是更耐饥饿,只是这种应急口粮不能吃多。

一众采购员都尝了尝,吃完都一起点头。

"这些点心味道不错啊!酸辣的、鲜甜的、还有纯甜口的都有。这挺好啊!今年过节就把这些投放到各地的市场,我觉得挺好啊。”

"这些木薯粉之类的也可以啊。还有木薯糊糊,这种东西挺适合我这种老同志的。感觉还挺好消化,我吃了两勺就有些饱腹的感觉。这配上一些小菜吃,那还挺省粮食的。

“不错,不错。”

众人都是交口称赞。

陈来福则哈哈一笑:"诸位你们现在吃的可是好吃了。我们的张福厂长在研究这些东西口味的时候,我们这些人可是吃吐了。要知道这十几种口味可是拿我们的舌头点点试验出来的。厂里的

工人们都吃的怨声再道了!

听到这话,现在的张福也能哈哈大笑的自嘲道:“这还真的是要感谢我们厂里的同志们的贡献啊。”

"现在我们厂里每天可以加工大约二百吨左右的魔芋和木薯。目前产线还在扩建,魔芋和木薯田也再扩建。利用套种的模式,我们一亩地可以生产的粮食产能也都再增加。‘

“而如同我们这样的厂已经在海南开了五个分厂。将全海南的魔芋田、木薯田都能快速进行深加工。1958年,我们预计海南可以向外省提供超过七十万吨魔芋和木薯的深加工产品。如果有需

要,我们还可以增加产量。

前来的采购员们听到这里都忍不住点点头。

七十万吨深加工粮食啊,这数目不少了。

在和全国各地的供销渠道签订好供应合同之后。张福的干劲更大了。

但是他觉得还不够,因为印度之战和之后的印度导弹危机都在国内做了报道。这让张福这样的人觉得世界还是太危险了。

还需要在多做准备,万-不够呢?万-真的打仗呢?!

而在1959年的春节,这大概是未来三年里,中国人唯一过的还算滋润的春节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