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仅仅是开始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一百九十四章仅仅是开始

194

1959年的春节到了,这个春节其实过的不算太平。

因为春节前夕,黑龙江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冰雹气候。砸坏了不少的房屋。

而这还是破晓基地之前做了预警,让黑龙江方省做了-一些强化之后,这才没有造成比较严重的伤亡。要不然的话,肯定是要出现很多伤亡的。

要知道这个年头别说农村的很多房子都很简陋,就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这些大城市里都有很多木板瓦房。

冰雹来之前气象部门就严密监控当地气象了。等到发现冰雹的迹象就发出了预警。让大家伙都躲起来。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有-些倒霉的老百姓被冰雹砸了。-些户外的东西被打坏了。

而这样的事情不过是1959年的开胃小菜罢了。

只不过现在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察觉这样的变化罢了。各个城市和乡镇里,来自海南的魔芋、木薯类副食品开始走上货架。

其实这玩意儿去年就在一部分大城市上架了。毕竟也要试一试老百姓的反应。反应好的产品就多生产,反应不好的就改进,改进不了就取消,不要在一个项目上耗死。

在北京的张祥家里,桂花又在念叨着:“你说张福这小子干什么呢。过年都不从海南回来,这年还过不过了!”

已经放假了的张祥抽着烟说道:“你这唠叨是一天比一-天严重了啊。张福这不是在海南工作忙嘛,他现在是副厂长,厂里的领导了。又是搞技术的,他一走,厂里不趴窝啊?”

桂花和张祥两个人的思维完全不一样。

作为母亲,桂花只想着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活着就好了。好好休息,好好过年过节,最好是待在自己身边,在早点生个孙子。自己可以享一下天伦之乐。

而作为父亲的张祥对此则有另外的想法。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张福现在有机会不闯闯,以后老了肯定后悔。再说了,副厂长这个位置多少人想着呢?他能放手?当然是要一切都稳定了再说。

"再说了,张福不也发电报了,给我们报平安了。还给我们寄了五十块钱过年。"张祥笑呵呵的说道。

"就他脸大。五十块,说给就给了。还说给你我买衣服,给弟弟买糖吃。他钱是大水飘来的?五十块呢!存起来,他不要娶媳妇啊?曹文清姑娘那家庭条件,咱们能怠慢了她?”

桂花絮絮叨叨的,满是中年妇女的忧虑,还有一个老母亲的念想。

张祥无奈,自己这个老婆什么都好说。就是在这些事情上太唠叨了。

他转移话题道:"我今儿个看到大栅栏那边的商场有卖咱们儿子厂出的魔芋副食品了。儿子不能回来,我们去买点儿子生产的食品吧。”

桂花这才停止了念叨。

但是他们这才刚到大栅栏呢,大栅栏那边的食品百货商店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毕竟快要过年了,购买年货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过今年买年货的人却比往年多了不少抱怨。

“今年这糖怎么就卖完了啊!”

“哎呀,你们会不会搞销售,会不会为老百姓服务啊。这大过年的,每人就只准买两斤糖啊,还要糖票啊!”

不少人在吵,因为这些年中国产糖量的提高。国家对于糖的购买也比较放开。

因为糖(甜食)是一种能快速提升国民幸福感的东西。

糖可以让人快速分泌多巴胺,人类嗜甜是刻在骨子里的。甜食能让人开心快乐。

就像是苏联把幸福的生活定义为:香槟酒(气泡酒)、鱼子酱、香肠、乳酪、牛肉。

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定义是:像蜜一-样的生活。

甜蜜就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人虽然不像欧美人那样极度嗜糖,但是不爱吃甜食的人又有几个呢。

最近这些年,糖的产量越来越高了。到了今年1958年底,全中国年产糖量突破了两百万吨。

得益于中国现在独有的生物制糖法,让制糖成本前所未有的降低。让老百姓能吃上便宜的糖果。

但是到了1958年,国家就开始有计划的收紧糖类供应。

到了1959年,糖的供应进一步收紧。即便是产糖量高了,但是却把糖收了起来,作为战略储备。

这是为了备荒,糖是高能量食物,关键时刻能救命。

不少人在商场那边闹不满情绪呢。因为现在工人们的收入也高了,买糖果和点心不像过去那样抠搜了。

尤其是过年,就连一向抠搜的桂花都打算买个十来斤糖果放在家里慢慢吃。

商场的售货员不得不向大家推销其他副食品。

"大家伙啊,这里还有-些其他的好吃的副食品啊。这个山楂糕也很好吃的嘛。还有无糖饼干,还有代糖点心。”

国家也知道糖果收紧,大家日子会难受。所以加大了代糖食品的平替。

糖精类产品确实不好,但是应急还是可以的。

就像是张祥夫妻俩从商场买回来的魔芋爽之类的产品一样。都是代替品。

不过张家的孩子还挺喜欢的。

在过春节的时候,张家几个小兄弟吃着老大厂里生产的魔芋产品,还纷纷发出夸赞。

“大哥搞出来的这个魔芋爽真好吃啊!”

“是啊,是啊!这个木薯粉做的点心也好吃!黏糊糊还甜甜的。”

“我可以每天都吃!”最小的老五张财啃着魔芋爽开心的笑道。

只是他不知道,他这个小小的心愿可能很快就能成真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