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收拾收拾
301
越南那边一边向中国恭敬的发消息,另外一边又把自己的军队集结给了起来,他们要一口气打下顺化。最后大军直达髻港。
他们要在雨季之前占领幌港,中断这个南越北部重镇对整个南越伪政权的输血。怙港的位置对于南越非常重要,在中国就类似于上海和香港这样的重要城市。
觇港以及怙港附近的工厂不仅仅是越南的工业重镇,同时越南的进出口贸易也主要依靠峨港。而且美军的支援也大多数来自于峡港。虽然说再往南还有芽庄、归仁这样的大城市,但是那些地方的港口水文条件目前不如幌港,而且当地的基础建设也不如这个法国人耕耘了几十上百年的港口。
北越觉得这次自己志在必得。发动了10万大军拿下顺化和怙港,但与此同时,他们其实也应该考虑到幌港这个城市对于南越的重要性,必然会遭受南越部队的迎头痛击。总统和南越的一众军阀是不会那么轻易的将他们手上这个捞金窟丢掉。
自从吴总统向下面的军头下发指令之后,那些原本坐着不动各有顾虑的军头们纷纷动了起来。对于南越这些部队来说,把他们理解成一个更加腐败更加无能的国民党军队就差不多了。。
没碰到他们核心利益之前,他们可当真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毕竟在军阀的眼中,士兵和枪支就代表着金钱和地位。要是你的士兵少了,你的拳头不够硬了,到时候你在餐桌上可就不是坐在下面吃席,而是在餐桌上成了一道菜。
但是北越现在要打过来,那就不是谁吃席谁当菜的问题了,北越现在可是要把整个餐桌都给掀掉了,很难得的这下南越的军头们,算得上是同心协力为家为国了。
北越—边集结部队,南越方向也把部队向顺化集结。顺化在越南历史上也算得上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了,著名的顺化皇陵就在这里。新阮皇朝的六位越南国王就埋葬在这。顺化也是当年新阮王朝的首都,有一个仿造清朝样式修建的顺化皇宫。
这里也算是整个越南地区的历史名城了。如果是和平时期来这里旅游,看看越南的古迹吃些海鲜,那应该是个美事。
但是现在这个美事却没有了。整个顺化战云密布。从广治方向来顺化不过只有几十公里,北越的部队已经集结就位了。
正在广治休整的中苏观察员代表,张参谋和谢里琴科两人还在准备吃早饭的时候才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因为越南发动顺化之战,显然是打算先斩后奏。他们打算给中国和苏联一个小小的正好,让这两个大国从此对越南刮目相。广治距离顺化很近,这一路上还有铁路。可以说只要越南的军队不拉胯,上午出动,下午就可以对顺化发动进攻。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甚至能在一个晚上攻克顺化,晚上在顺化皇城吃晚饭。没错,这就是北越的计划来着,他们要去顺化皇城吃晚饭。然后再去着港吃早饭。
当然,他们也不是想着连夜作战,他们也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不过在顺化驻扎下来,然后休整几天,吓也把那些南伪废物给吓死啊。
到时候打觇港就容易了。所以张参谋和谢里琴科是等着越南大军出动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劲的。谢里琴科嘴上还叼着面包呢,骂到:“他们就这样急匆匆的发动了进攻?直?接去打顺化了?”张参谋连吃饭的心情都没有了∶“别说,赶紧跟上吧。我怕要出事!”谢里琴科内心也打了个突。因为连老成持重的张参谋都这么说了,看起来情况却是会不好。自从之前看了南北越打仗之后,谢里琴科就对东南亚国家的战斗方式看的不明不白,他原以为这场战斗也会以一众他看不明白的方式打下去。
但是张参谋在和越南方面的军官通电,甚至直接联系武元甲后,他的脸色就阴晴不定。“张。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谢里琴科内心的感觉越发的不好了。之前张参谋在越南这边一直是老神在在的。自己曾经在没有越南人的情况下,私下问过他为什么他好像对越南的各种骚操作都不着急。张参谋当时小声说道:“你是不是觉得胡志明的越南政府军很菜?”
谢丽琴科好不避讳的点头:“是的!”张参谋道:“是了,在你我看来,越南政府军却是很菜。但是相对的,南越伪政权的实力更加的菜。所以这才是他们打仗的常态。"
“这里不是比谁的战斗力更强,而是在比谁的战斗力更弱。很显然,真的打起来,南越更弱,更加没有信心。”“这样就是我为什么对越南政府军的打法没有太多干涉,也不生气的原因。”张参谋是看的很通透的。
谢里琴科还记得当时老张那一副:一切都在掌握的态度。
所以现在谢里琴科看见张参谋着急的样子,他忍不住道:“张,你不是说南越伪军的战斗力比胡志明的军队更弱吗?你现在....…”
“此一时,彼一时。这些年顺化防御加强了很多,它是十七度线后面最重要的壁垒。因为在顺化后面就是幌港,是整个南越军阀头子们的钱袋子。”“而且,虽然南越伪军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一个炮团一个坦克团,但是对他们来说,这点损失不算什么。美军这些年没少卖淘汰的坦克和火炮给他们。顺化沟深堡多,一旦开战,就只能打硬碰硬的攻坚。”
“而且.....风视港的南越伪军海军部队也会来的!“张参谋都在低声骂到:“真是该死啊!真的是赢了两场仗,就真的觉得天下的仗都是一个打法了。”
谢里琴科看着张参谋这样的激动和生气,他也也回过味来了。这次怕是越南要遭。“那我们需要提醒一下越南!““没用的,要是他们听我们提醒,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干坐着了。谢里琴科同志,收拾收拾吧。”“去顺化?”
“能去顺化倒好了,这次怕是我们要退回东河,要是事有不顺,要退回永灵(十七度线以北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