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好日子要来了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好日子要来了

356

黄维拿着五十斤的粮食走了,当然不是去找金校长口中说的那个离异妇女。

反正黄维现在还没有重新结婚的打算。因为黄维这人真的是太老派了。他太像一个中国传统的旧书生了。而且还是读书读的有些傻的儒生。

这种老派儒生有很多缺点,比如说他之前所坚持的忠君爱国的那种思想很容易就变成腐儒。

还有比如大男子主义,夫为妻纲等等之类的思想。

但与此同时,也不能说旧书生的那一套全是缺点没有优点。这种说法就有点过于极端了。

黄维这个人有他的优点,比如说坚持他的死理。还有坚持一些传统文化中的东西。

比如说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而不是师傅。

就像是现在这样,他带着五十斤的粮食是去找自己班上的双胞胎学生。梅海乾、梅海坤两个兄弟。

这俩兄弟家里有些揭不开锅了。

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在这俩小子的身上有着充分的得到了体会。

这俩兄弟才十二岁,但是一顿饭要吃饱的话,他们每人可以硬造一斤大米饭(大米饭不是大米)进肚子,还可以再来点咸菜和大猪肉溜溜缝。

他们可是太能吃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家的粮食可都是定量的。

那里可以让他们敞开吃啊。所以梅海乾和梅海坤兄弟俩每天都是吃不饱的一种状态。

两兄弟只要下了课就会漫山遍野的去找吃的。现在贵溪县也没有后世那么大,整个县就几条街繁华一点,稍微离远一点就已经到山边田野了。

两兄弟上山抓知了,下河摸泥鳅,进山挖野菜等等。

这才让他们没被饿死。

黄维这人当了老师就有一种老师的责任,这些年也颇为照顾这俩兄弟。

因为这俩兄弟现在只在有一个没什么劳动力的爷爷在照顾。要问俩兄弟的父母呢?

他们妈妈早就死了。而他们的爸爸在几年前就因为家里太穷,选择跟着一起去苏联打工了。

这几年就一直在苏联建房子来着。要说梅家的老爹出去干活了,兄弟俩应该生活的还行。

但是实际上梅家老爹的钱汇款过来是一年一次,并且数量也是有限的。倒不是说梅家老爹不管国内的孩子和自己的老父亲。

主要是国际汇款是要收手续费的,汇款越多收取的手续费就越多。说实在的,那些出国打工的人大多不太愿意支付这笔钱。钱是会汇款的,算起来每年汇款个两百块也够生活。

但是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啊。只能是按定量分配。

而且梅家的爷爷前年因为吃不好而生病了,导致没什么劳动力。到现在也没养好。

这兄弟就活的异常的辛苦。

这俩兄弟的学习还很认真,对这样的学生,黄维是很愿意帮助的。

他骑着自行车来到梅家兄弟的住所。那是在县城边上一幢看起来就摇摇欲坠的小破房子。

这房子原本是县城某个地主家的马房。后来解放了,县里做分配。把这个房子分给了梅家的老爹。

后来在做了一些修改,马房也算是勉强能住人。

黄维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的时候刚好看见两兄弟从乡下回来。

他们也下乡帮忙了,因为下乡帮忙收割粮食是能管饭的。

梅家两兄弟用一个布包包裹着东西走回家中。

梅家爷爷腿脚不便,坐在家门口有些苦哈哈的模样。

梅海乾把布包裹打开,里面是好几个花卷还有一些咸菜和豆干。

“爷爷,我们带饭回来了。”梅海乾开心的把花卷和咸菜、豆干都拿了出来。

“下面的生产队许我们带这些回来呢。爷爷,你看这些花卷里面抹了猪油呢。还撒了葱花可香了。”

梅海坤叽叽喳喳的说着。他们带回来了八个大花卷。

梅爷爷看着花卷,又看了看两兄弟:“你们俩都吃过了?”

“都吃过了。”两兄弟说道:“爷爷,你吃吧,你吃吧。”

梅爷爷看着两个小孙子,看着他们盯着自己手上的花卷,他哪能不知道这俩小子要么没吃要么就是没吃饱呢。

小孩子撒谎的过于简单了。连掩饰都不够好。

下面的生产队能让两个小孩去帮忙,纯粹就是看俩小孩可怜,给他们混口饭吃。

咋还能让他们连吃带拿呢。他们两个娃娃能干多少活,他们要连吃带拿的,生产队其他的村民能乐意?早就吵起来了。

怕是兄弟俩把自己的口粮存了下来,然后给自己拿来了。

“我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我吃一个花卷就够了。你们也一起吃,一起吃。”梅爷爷说道。

梅家俩兄弟吞着口水说道:“不用了,爷爷,我们在乡下吃饱了……”

就在爷孙在谦让的时候,黄维走了过来。他扛着一袋粮食直接放在了爷孙三人面前。

“黄老师……”

“这是五十斤粮食,你们家也不用太节省。夏粮大丰收了,最多一个月,国家就会放开管控粮食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