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排头兵
364
彭学武算是把高县长到来的这个喧宾夺主给带回正题来了。
现在别说农村了,很多城里人都见识过什么好房子呢。元时空后世所搞的新农村建设的房子放在城里,放在乡下都是一等一的好房子。
而许大有他们从苏联学习回来的经验,盖的那些房子和里面的设计就已经是非常像元时空后世的新农村建设了。
这些村民虽然说创新不足,但是依瓢画葫芦还是可以的。
他们只要把他们在苏联所做的工程中八成乃至于七成的实力,用到农村房的建设上面。就能够建设出和其他乡村盖房队完全不一样的建筑。
就这已经足够让这些农村的农民感觉到惊讶了。
而这也是彭学武所要的效果。如果不一鸣惊人的话,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彭家村的建筑队打出名声呢。
彭学武的这一番操作。把周围乡村农民的想法都调动起来了。尤其是彭学武给出的报价并不算高。
起三间大瓦房的价格和起这样一个三层的小楼是没有差别的。
这样一来,大家自然是想要住这种现代化的建筑。
他们都想等着看看彭家村给自己建好房子之后,效果如何。
只要能够达到他们宣传图上6成的水平,这一些农村的农民就有兴趣找他们来建房子了。
这搞的就连高县长后续开的工作会议都变得不重要了。
在高县长开完了后续的工作会议之后。他找到彭学武两人在河边深刻谈了一会儿。
“彭学武,我还是觉得你是不是在画大饼。你这彩色的琉璃瓦,你们村能生产吗?”高县长想到彭学武给的宣传图上,其中那些小高层的顶楼可都是漂亮的彩色瓦顶,显得鲜艳夺目。
比现在农村常见的灰扑扑的瓦顶好看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彭学武搞出来的宣传画能第一时间夺人眼球的关键。
但是现在的彭家村虽然有砖窑也能烧瓦片,但是他们烧的也是普通的灰瓦。根本烧不来那种琉璃瓦。
而对于高县长的疑惑,彭学武则笑呵呵的说道:“高县长,这就是我需要麻烦您的事情了。咱们村这些年也培养出了不少中专生。”
“有的中专生呢,分配到县里市里,进了工厂工作。有的中专生呢,我留了下来在我们村子里。因为技术人才难得呀。你也别说我这么做断人家孩子的前途。”
“如果不这么做,有哪个中专生会愿意守着咱们这个村。就算是砖窑厂给开一个月二三十块的工资。但是说出去哪有人家市里面的工厂干的体面呢?”
高县长听着彭学武的话,他点点头没有说话。因为彭学武说的也是事实。
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人都是得了一就想二的。
彭家村这些年来依靠村里的补助培养的初中生和中专生以及高中生是目前整个寿县乡村里面最多的。
彭雪武用砖窑厂,养猪场辅酶厂赚来的钱,大力发展乡村的教育。
而现在也是到他收获的季节了,只听他说道:“我留下的中专生中有两个在化学方面学的不错。在中专里学的就是烧窑技术和釉料配比。带颜色的彩色瓦片他们在学校里面已经学过了。”
“我亲自去看的,他们在学校的实验窑炉里面烧出来的东西漂亮的很。唯一的问题就是咱们彭家村买不到淮南市里面的釉料。这些东西都是按需配比的。咱们彭家村的砖窑厂规模太小了,市里面根本不给批。”
高县长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好你个彭学武啊,你们彭家村的产业升级把脑筋打到我的头上了。”
产业升级这个词是这两年新流行的。高县长觉得这个词特别贴切。
就像彭家村的砖窑厂,现在只能烧普通的红砖和灰瓦。他们要是能够升级烧彩色的瓦片,那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因为不仅是寿县,放眼整个淮南也没有一家专门生产彩色瓦片的厂。市里面的釉料一般是配比用来烧瓷器的。毕竟陶瓷器具对人民来说是刚需需求。
彭学武憨憨的一笑,但是高县长却觉得这个家伙笑容之中有着自己的狡黠。
“县长您看看,要是你有办法,从县里面帮忙批条子。到市里面分一些釉料过来,我这里留下了两个中专生,可以去技校把他们的老师请过来帮我们搭建一个能烧彩色琉璃瓦的窑口。”
“到时候别说是寿县了,整个淮南咱们是独一份。谁见过农村盖小高层用彩色瓦顶的。到时候市长都得轰动。”
“你想想到时候农村建设成这样,寿县下面几十上百个乡村全部都是整洁的小高层,全都是漂亮的彩色瓦顶。那多气派啊,咱们就是跑步进入社会主义了呀。”
面对彭学武画的大饼高县长一开始听着还有些激动,但是沉静下来却是对彭学武说:“你们想要釉料,我可以想办法。但是你说要把全寿县所有的农村都建成你图纸上那样,我觉得你步子太大,扯到蛋。”
“你先把彩色瓦顶给我弄出来。也不要给我画大饼。我现在需要你做一件事。”
彭学武听到高县长愿意帮他解决釉料的问题之后,他整个脸都笑成菊花样了。他连忙说道:“别说一个要求,多几个要求都行啊。”
高县长背负双手在河边踱步说道:“现在寿县下面所有的乡村中就你们彭家村发展的最好。你们已经多年是县里的先进乡村代表。但是这不够。”
高县长看着彭学武的眼睛说道:“整个寿县下面有60多个行政村。还有将近200个自然村。”
“其中有的村落还很穷,譬如说大石村。”
说到这个村子,彭学武多少有些不屑的撇撇嘴:“大石村的老村长太没有远见了。当年苏联那边需要劳工,大家都踊跃报名。但是大石村的老村长就想要完成上级的开荒任务和交公粮任务。他就单纯的想着要完成交公粮,要多交公粮。硬生生的按着村里的年轻人不许去。”
“现在他们村里的后生可是恨死他了。把人家后生用几年时间改变一生命运的事情给断了。”
高县长看着彭学武,他对大石村村长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你说那个老村长做错了是吗?”
“当然做错了。”彭学武几乎没有考虑的回答到。
高县长却道:“大石村的老村长,这辈子挨饿的次数太多了。他见过太多人被饿死。所以他的脑海之中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让农村人多种田,多开荒多种地。只要粮食种的够多,就不会饿死人了。”
“他想要多交公粮,可不是为了拿什么优异的奖励。他之前可就到县里面说过这个事情。他按着后生不许走,就是因为大石村有太多没有开垦出来的土地。他就想着把后生们留住,在土地里细心耕种。每个人都多收个三五斗的粮。”
“至于个人荣誉,他早几年就表过态。他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是大石村的地不能荒。”
听到高县长这么说,彭学武沉默了好一会儿。
不是每一个村长都能像彭学武一样有着高瞻远瞩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