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解决困难
390
张福多少有些紧张,毕竟是李主任接见。还是很有排面的。当然,更加有排面的是李主任在招待他的时候,居然在他面前排了上百杯奶茶出来。
没错,李锐动用了后世的资金,通过网购的方式从后世购买了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奶茶。花了可是小两千呢!
这些东西其实就是给张福做参考的。有冷的有热的。当然,所有外卖的包装都撕掉了,全都倒在搪瓷杯里了。还在搪瓷杯的外面贴上了各种标签,标签上写的是里面装着的不同口味。
“张福同志,来尝尝这些口味的奶茶,感受一下不同的味道。”李锐笑呵呵的给张福说道。
还真别说,这些东西给张福造成的震撼还挺大的。
因为那可是七十年后的奶茶啊。别小看食品科学的进步。在本时空的63年,绝大多数中国人才刚刚吃饱,刚刚朝着吃好的需求去。
而在七十年后,很多中国人已经不是吃饱了,而是吃撑了。
人一旦吃撑了,就会做各种各样的研究。为了刺激食欲,甚至到有些猎奇的程度。
比如说皮蛋咖啡、折耳根咖啡、小米辣咖啡、鸡尾酒加辣椒粉、小龙虾拿铁、炸知了茉莉绿茶、白斩鸡冰激凌、烧鹅退冰激凌等……
真的,其中很多都是因为吃撑了才弄出来的东西。
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一般好吃的东西根本无法满足人对新奇味道的探索了。
食品产业的进化程度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进化程度可是极高的。
当然,李锐也不是让张福一个人一口气把这些奶茶都喝了。每个都用五毫升的小杯子尝一口嘛。咂摸一下滋味,然后在清水漱口什么的。
这些东西给张福的震撼程度有点高。他研究的奶茶粉,属于奶茶整个产品线中的初级产品。
到后世,鲜奶鲜茶的奶茶店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开满全中国的土地。
“这些奶茶的味道……真的……未免太好了。”张福原本引以为傲的一个新食品发明,现在却觉得自己发明了个狗屎啊。
李主任这是给自己下马威吗?这些奶茶的味道未免太好了吧。
口感也好,味道也好。尤其是甜味,非常的有层次。和自己做的那个奶茶粉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啊。
自己的奶茶粉喝完之后只有甜腻的感觉,尤其是回口的甜腻感很重。虽然说大家伙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这是因为没有对比。
张福自己尝了李锐提供的这些奶茶之后,觉得相差实在是太大了。和李锐提供的这些奶茶相比,自己做的太差了。
李锐笑吟吟的看着张福,张福有些面色羞愧的低下头:“原本我还想着给幸福食品厂的工人们找一些新的产品生产,以免代餐粉生产下降后,产线可能停下来导致工人工资发不出来的情况。但是没有想到,已经有同行研究出了比我更好的东西。这真是我没想到的。”
“李主任,能把这个同行介绍给我吗?我想要和人家学习一下。这些奶茶的调味……真的,我没喝过这么好的软饮料。入口柔顺,甜度刚好合适,回口没有酸有、涩、腻,这是怎么做到的啊!”
张福是真的福气了。
不过李锐找张福来,自然不是为了打击这个食品行业小天才的自信心。毕竟人家才二十来岁,就能研究出这么多食品行业的新技术。
李锐道:“呵呵,这些东西你不用担心。其实这是我们曙光厂里有相关的研究,关于食品科学,关于糖食品,一直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之一。”
“未来的世界,世界大国之间的热战争会越来越少。但是金融战争、文化战争、食品战争、认知战争会越来越多。”说道这里,李锐忍不住叹息一声。
作为穿越者,他对这方面是最有发言权的。
一个国家一旦强大了,那么它搞认知战和其他非热战的方式都会很简单。
就像说食品好了。星巴克这玩意儿开遍全世界,真的是因为它特别好喝,特别健康吗?显然不是。
至少星巴克和健康没有太多关系。如果说要补充咖啡因的话,其实无糖的茶饮料也可以满足需求。甚至说茶饮的健康程度更高一点。
也别说茶饮无法外带这种话,毕竟后世全中国到处都是茶饮店,可以加糖可以不加糖,什么都有。
但是为什么推不出去,走不出去?这就是认知战的问题。说句难听的话,元时空的中国商品在推出之前,就莫名其妙的比欧美产品天然的低一等。同样的东西,要做出九十五分,才能和别人八十分的东西相比。
从文化产品到科技产品,乃至于普通的食物,只要打上中国两字就变成了抵挡和土气的代名词。
牛肉夹馍的味道比汉堡差吗?未必吧。
中国的各种点心为什么不能和面包房蛋糕房一样开的到处都是呢?是因为中式糕点都不如西式糕点好吃吗?未必吧。
有的时候认知战在无声无息之间就能成很多事。背靠一个强国,就连你出国卖包子都能顺利很多。
就像是当年从美国进口的面粉叫富强粉,为啥叫富强粉?因为人家美国人有钱又强,所以叫富强粉。你人吃了这个面粉就能和美国人一样富强了。
背靠强国,自有大儒辩经,这话不是说说的。
本时空之中的中国,现在的国势虽然还没能达到美苏那个级别。但是在全球革命浪潮之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局面。
李锐要把握住这个大的局势。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这些东西是你以后要研究的口味,我会给你资料。奶茶是我们接下来对外发展的一个窗口,接下来还会有其他的食品,其他的东西。所以你也不要有什么压力。”李锐虽然这么说,但是张福怎么能没有压力呢。
他觉得自己都快被压爆了。
李锐突然转换个话题,他的压力瞬间没了。
因为李锐突然说到:“张福同志,听说你马上要结婚了?”
“啊?!啊!是啊。”
“正月?”
“正月初六。”
“嗯,有什么需要组织上帮忙的吗?在合理要求内的,都可以。”
一提到这个,张福就突然想到了老丈人提的几个要求,现在是不是搞定的最好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