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分工问题
498
主席和重信两人的见面是历史性的。尤其是两人握手的照片必然是要经典咏流传的。
主席第一次亲眼看见重信,这位重信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矮小一些。可能个头勉强只有一米六,主席和他拍照会微微向后站一点,并且脚也稍微分开一点,让他合影的时候看起来不会过于矮小。
不过重信这个人的气质很锋锐。所以身高被压制了,但是气场上还行,差一点没有差太多。
中国和新日本建交之后虽然也有多次的国事访问。但多是两国之间总理的交流。
主席是走不开中国,重信是走不开日本。原因相似却不同。
两人进行了一场公开的媒体谈话。但是这种公开耳朵外交场合基本上不会真的聊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都是一些场面上的客套。
真的东西不会在这上面对着几十上百个记者说出来的。
等到明面上的招待会结束,两人进入会客室进行私下聊天之后,气氛就随意多了。
重信绝对是主席的粉丝,在普通的寒暄过后,两人的距离拉进了不少。
他邀请主席欣赏一下他的字帖。主席在书法一道上也是有点本领的,不敢说比肩古之书圣,但在近现代也算是自成一格。
“这是我写的《沁园春·雪》,在主席的诗词之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
“这一副字帖我也很喜欢,诗是千年前日本平安时代的平恕盛写的《人间五十年》。”
主席带着笑意的看着重信写的书法作品。
他也在细细的品读着,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字品看人品。
重信的字和他的人一样,都很犀利。可以看到出,他的字是在模仿主席的字,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他写的《人间五十年》,从这幅作品里能看得出他的心境,确实投入了感情。
【人间五十年,乃如梦与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
主席看这幅字看的时间久了一点,重信用中文交流道:“这幅字是我在新日本第一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写的。”
“在当天的大会上,我们逮捕了近百人。其中有很多人是跟随着我一起闹革命的。但是他们变质的速度比想象中还要快。”
“这首诗讲的是平家曾经年少时的朋友最后成为对垒的敌人时的感慨。”说道这里,主席也知道重信为什么写这幅字很有感慨了。
这是把当时的感情都融入进去了啊。
“你在日本做的还是很不错的。”主席也不知怎么安慰重信,毕竟中国也有自己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和重信都面对一样的问题。只不过重信的处理方法更加狠辣一点。
日本也算是船小好掉头。
主席接下来又问重信:“不过你这样处理那么多的官员,听说有一年你最多处理了四百多名大大小小的官员干部,其中不乏地方大员和中央级别高官。没有出乱子吗?”
重信听到这里微微笑道:“其实一开始我也怕出乱子。因为一下子弄掉很多官员,我害怕工作推进不下去。甚至会开倒车。”
“但是后面的事情让我发现是自己想多了。虽然处理的官员很多,但是处理他们却并没有影响整个政府的运作。甚至于说,没有他们之后,我们的运作速度还快了起来。”
“因为日本比较小,即便是一个大官被抓了,只要下面的副手、三把手、四把手没有全部都烂掉,只要部门里面还有人能干活。那么他们都可以顶上来。”
“一把手最大的用处是用来扛责任的。至少在日本是这样。他们都已经变质了,就不需要让他们抗责任了,直接掉脑袋就好了。”
重信说着这些话,轻描淡写风轻云淡。
到是让主席对他有些刮目相看:“看起来你对处理你们日本的问题已经很有把握了啊!哈哈哈哈哈~”
主席开心的笑了起来:“我们中国是一定支持你们搞革命的,还有革命的深化必须要搞下去。”
“这次我来日本,有几个目的。相信之前传给你们的电文,你们也都看过了。不知道重信书记意下如何?”
主席来日本,当然不是单纯的来,还要谈事呢。
其中要谈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日本在国际分工的问题。因为中国接下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快。重工业的发展就是滚雪球,一旦滚起来,那么就越来越大。
中国也不想要压死日本。毕竟日本是盟友。但是如何分配两国之间的利益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了。
搞苏联那种经互会的模式肯定是不行的。苏联那种搞法太僵硬了,看元时空就知道了。苏联很多时候卖血卖肉,就是被经互会制度给搞的。
所以中国对日本的提议是两国之间协作发展。本时空之中,中国发展必然是要限制一下人口数量。一刀切不好,只能以鼓励优生。并且吸纳农村劳动力成为工人阶级为主。
目前已经初步有了进展。作为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李锐和一众专家开会,都认为中国人口数量控制在八亿左右是最优解。
八亿这个级别可以保证国家所有产业的完善,同时也不会因为人口过多而导致农业压力爆炸。
如何把人口控制在八亿就是个问题了。早期肯定是会超的。因为解放后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婴儿潮都要到了。到了七十年代,中国人口可能会到十亿。但是到了七十年代末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口会慢慢回归,十亿逐渐减少。到了二十年代末期,人口可能会回到八亿到九亿之间。
这样一来,有一亿人口的日本就可以作为中国劳动市场的额外补充。
李锐规划的计划发展中是把日本、朝鲜,乃至中南半岛都算进去的。
所以李锐提出了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计划。
把中国的工厂开到日本去,把日本的工厂开到中国来。两国经济深入绑定。但同时,如何保证中国本就薄弱的资产的安全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