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齐心合力
85
《新中学生》杂志社成立也差不多有十年了。
这个杂志社也算是李锐一手促成的重要媒体之一。另外的像是《曙光》《希望》《星火》等杂志、报纸就更多了。
毕竟李锐来本时空之后,他自己举起手第一个下刀子的方向就是传媒、影视、文娱。当时都杀疯了,导致主席都不得不撸掉他的位置,让他安生了两年也是保全了他两年在出来。
《新中学生》杂志的创立,就是为了给新中国年轻的学生们搞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
毕竟李锐也是从年轻人的时候过来的。他可是很清楚,十来岁的少男少女爱看的文章和故事,和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国内几个大的杂志社搞的散文。或者是故事文集之类的东西。他们大多数还是以成年人的视角聚焦在成年人所能看到的事情上。
不管是农村事情。还是城市里面发生的事情。大人的角度和少年孩童的角度往往是截然不一样的。
就像是李锐主管文化教育之后,坚决反对的一项事情就是课文组以及出版社擅自删改儿童文学里面的遣词造句。尤其是某些编辑认为儿童文学中,有些遣词造句太浅白,部分剧情过度幼稚。而对其进行自我理解上的修改。
这一点上面李锐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儿童文学是给儿童看的。所以儿童文学一字一句的修改都要慎之又慎。很多文字是作家费心竭力才写出来的。
往往在成年人看来浅白的文字,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讲确实刚刚好。
对成年人来说,觉得有些幼稚的剧情和故事确实会真的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身上。
所以办新中学生杂志的时候,李锐还特意写了一幅字。
【立足新中国新少年,开中国新一代新思想。】
这也是这本杂志创办的初衷。
每个年龄段的人有每个年龄段可以享受到的文化产品。这才是文化上的先进性。
新中学生杂志社的总部在天津。这本杂志的发行量很高。也因为立足于中学生的点出发,所以非常受到中学生群体的欢迎。
每天这里都有接受不完的学生来信。因为杂志社是接受中学生投稿的。
因为杂志社的编辑们发现,相比于那些文学大家的老练文笔来说。一些中学生还有些稚嫩的故事却是很受到学生朋友们的欢迎。
而编辑部每个月都要从海量的来信中挑选一些值得刊登的文章。毕竟不能什么都往杂志上发,咱们好歹是面向全国几百万中学生的杂志。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杂志社的小编沈云正在把读者来信一份份拆开,大致看一遍然后分门别类的放起来。
投稿的放一堆,写对杂志建议的放一边,参加交笔友板块的放一堆。
不过沈云在拆信的时候发现了一封有些厚的信,比普通的信件要厚两三倍。她有些好气的优先打开,看看是什么。
而她打开的正是泉州一中的同学们写来的信件。
沈云只是大致的看了一遍,尤其是那上千个有名有姓还按着红手印的签名,这让这个刚毕业才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女大学生有些震撼。
刚好杂志社的王主编从旁边经过,沈云直接开口道:“王主编,这封信您看看。”
这封来信显然是给《新中学生》杂志社送来了一个震撼和一个需要思考的选择。
王主编很快就召集了整个编辑社里的编辑们开会。
因为大家要讨论一下,要不要把这封信刊登。如果要刊登,该怎么刊登?
其实在这杂志社的主力成员,基本上都是被李锐培养出来的新一代。
所以其实讨论进行的还算是比较顺利。
“刊登这篇文章,肯定是要引起轩然大波的。我们新中学生杂志,也是全国发型量很大的杂志了。而且还主要面对的是有知识的中学生群体。他们毕业之后都会成为我们国家的骨干群体。”
王主编坐在办公室的主位上,拿着来信认真的对着编辑们说道:“这以后引起的余波也会很大。所以,我需要大家达成一致的意见。信件你们也传阅了。那个叫做苏月的小女孩的信件,你们也看了。你们的想法呢?”
沈云举手发言:“王主编,我觉得应该发。”
沈云开口了,其他年轻一辈的编辑也纷纷开口:“自然应该发。”
而老一辈的编辑则是在略做思考后开口道:“我同意发,我们的杂志社是面向中学生的。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这些小观众们的困境。这些年来,我们收到的来信也不少。很多小读者们其实也多多少少的陷入这种困境之中之。”
“而我相信,有的小读者们甚至连写信的条件都没有。他们可能都没有办法存到买邮票的钱。所以要我说,咱们如果真的打算把这篇稿子发出去,搞出影响。那么就不能只发这一篇稿子。”
副主编林宇道:“咱们国家物理上解放了,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人思想上还没解放。年轻的中学生群体们是我们下一代的指望。他们要是也因为这些事情成为了老封建,那影响的就是二十年后的下一代了。而且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穷的问题。”
林宇继续道:“大家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吗?这一封信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福建泉州来的。”
“我老家就是福建的,我知道福建重男轻女的现象一点都不比贵州差。在福建一些小乡村里,问题一样严峻。而福建的经济状况可比贵州好多了。而在问题这么严重的福建,泉州的中学生们却能共同发力,同志们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说明我们的新一代是有希望的!中国千年的积弊是有希望在他们未来这几代人的身上有所改善的。所以咱们要支持他们!”
这时候王主编也道:“对,其实苏月的问题是一个苏月的吗?贵州有苏月,福建就没有吗?广东就没有吗?这是经济差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差的问题。我个人提议,我们搞一个特辑特刊。把我们小读者们所遇到的问题都反应出来。集中我们小读者的力量,或许能对这中国的封建残余发起一场有力的进攻!”
听着王主编的话,和他同事了十年的林副主编道:“老王,你考虑过政治后果吗?”
“哈哈!能有什么,最多就是撸掉我一个主编的职位,把我丢去养猪场养猪呗。我听说啊,天津外围的养猪场伙食待遇好还是挺不错的,听说比我们单位的食堂好吃。刚好清汤寡水的吃腻了,去养猪场开开荤!”王主编哈哈大笑。
而在他的支持下,一份特辑《新中学生》也发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