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关于税赋的角逐 - 大唐贞观绝恋 - 芸芸众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贞观绝恋 >

第399章关于税赋的角逐

第399章关于税赋的角逐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主抓刑狱工作的时候,这些人还在哪里?

他们都不敢碰的硬骨头,就这么几个毛都没长齐的小伙子敢接手,也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

他们不敢骂摄政王李恪,就这几个看着成长起来的小生,他们还是骂的欢。

另一边的狄英他们因为沉浸在自己的忙碌中,对于这些上司前辈们的心思一点儿也没有察觉。

摄政王李恪虽然是主抓这项工作,但他太忙,马上就是秋季了,户部的各种税收工作他也必须和房易之商议后提前报给皇帝李世民审批,然后才能安排下去。

再说还有其他各部的事情,太子李承乾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甩手掌柜,他都必须照看一二,如果出事儿了,他首当其冲的要挨皇帝李世民的骂。

所以说,名义上挑头的是摄政王李恪,实际上却需要狄英他们自己趟出条路来。摄政王李恪只会在他们需要支援的时候尽他的力支持他们。

可以说,这项工作他们孤立无援。前有盛世的名号挡着、讳疾忌医似的不重视积案的朝臣,后有扯后腿、看热闹冷嘲热讽的同僚,也幸好狄英他们年轻不考虑个人得失,一心一意的工作。

在他们心中,百姓的事情大于天,匡扶社会的公平正义恰好是这盛世光景应该彰显的,这些受屈受冤枉死的案子不破就是个硬伤。

为大唐添砖加瓦,为盛世助力,是每个热血男儿应该做的事情。

翻开这些厚厚的卷宗,狄英觉得自己仿佛听见了那些冤魂穿过阴阳的的界限对他诉说着屈死的愤懑,仿佛看见了那些受害者、受害者家属无尽的苦痛。

他们这群人誊抄卷宗多年,这些案子基本上都是烂熟于心,不用翻开看,就熟悉每一个已知的细节。

当年刑部复核的时候,他们中有的人也曾对刑部的大人们建议怎么侦破案件,无奈那些个领导都不重视。

每回他们怀着满腔热情去建议,领导们倒也认真听了,一副微笑赞许的脸,可事后却再无下文。一颗火热为国为民的心,就被这些个好好先生撩凉了。

终于等到了摄政王李恪腾出手来重视多年都未重视的积案,他们这些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他们各自把自己当年誊写的卷宗翻出来重新开始研究,然后再就自己的发现和曾经的思考与其他人探讨可行性。

时隔多年的卷宗要查找证人证物肯定很难,所以狄英定了一个先易后难的总体思路。

他们现在也急需要破一个案子来打破外界对他们的各种猜疑。

哪怕他们不在意别人的胡说八道,但是,摄政王李恪需要他们的业绩来扬眉吐气。他们不允许外人质疑摄政王李恪的用人眼光。

那样一个正直有担当,敢揭露社会阴私面,又破格提拔自己的伯乐,他们即便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了伯乐李恪、为了受害者,让外界对他们刮目相待。

摄政王李恪这几天忙着核实各省区的定税工作。那些受灾地区,像春耕被误的淮南,遭受蝗灾的山东,早产稻谷因旱灾受损的江北等地,必须根据现当下掌握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

如果朝廷一刀切下去,那些官员照章办事,许多百姓又会被迫卖儿卖女。

作为当权者,摄政王李恪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大面积的发生在大唐盛世。

另一方面,房易之虽然也是年近五十的人了,但他没学那些倚老卖老、尸位素餐躺功劳簿上混日子的老臣。

早在摄政王李恪吩咐之前,他就差暗使到全国主要的几个粮食产区调查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因而,这定税的基础工作倒也完成的差不多了。

房易之建议摄政王李恪拟定轻徭薄赋的政策到皇上跟前求决,本来嘛,就该趁着四海升平,让民休息。

摄政王李恪斟酌了半天后在房易之拟定初稿的基础上稍稍提高了部分地区的税率,也就同意了这个初步方案。

再说,这方案要呈递到皇帝李世民跟前去,那还需要庭议,谁知道太子李承乾那伙人又是什么意见?

他这边税负定的过轻,太子李承乾那伙人一定会认为他李恪趁统管户部的时候,通过施小恩小惠于民而收买民心。

原本一个于民有利的政策,让他们各种曲解、各种设卡,也让百姓对朝廷失望,得不偿失。

因而,摄政王李恪是宁可在太子李承乾及其党羽的设定范围内取最低值,也不愿意让他们抓住把柄攻击,把户部正常的工作部署弄的面目全非。

哪知道,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太子李承乾和国舅长孙无忌还是反对了户部的这个提案。

特别是国舅爷长孙无忌,一副义正言辞为国为民的嘴脸,大谈特谈什么丰年备粮的必要性。

按照他的逻辑,正是因为今年整体灾情不重四海升平,才更需要重税。

有道是库里有粮,灾年不慌。如果突然间现叛逆,朝廷才有充足的力量去平乱,出现大灾,国库才充盈,百姓才能免于流离失所。

老百姓嘛,就是没计划没安排的人。他们目光短浅惯了,丰年了,他们惦记的就是卖了粮食,买个女子当妾室。

哪里管的着明年乃至后年收成如何,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

他旁征博引,叙述了大量的例子来作为他所说观点的佐证材料,煽动性极强,一席话说完,许多大臣都交头接耳连连点头。

摄政王李恪一听,就知道长孙无忌其心可诛。他们哪里是为朝廷着想,是想通过收重税让老百姓骂他,毕竟眼下统管户部的可是他李恪。

到时候,如果出现意外,他们肯定又会说:户部房易之和摄政王李恪为了讨好皇帝,不顾百姓死活,杀鸡取卵。

反正嘴巴就长他们身上,?收重税他们有的说,少收税他们还是有的说,一件事情,横竖都是他们看热闹的有理。

太子李承乾微笑的望着国舅爷长孙无忌,不用看也知道是一个鼻孔出气。

摄政王李恪也不吭声,就让户部的房易之和国舅爷两人当堂辩论了一番。

房易之口才也不弱,摆事实讲道理,把自己定这个税率的的大量现实数据一一列举,也有很强的说服力。那些先前附和赞成国舅爷长孙无忌的朝臣又是点头低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