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朝廷的蛀虫 - 大唐贞观绝恋 - 芸芸众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贞观绝恋 >

第324章朝廷的蛀虫

第324章朝廷的蛀虫  舅舅先前委婉的告知了她,表哥想到长安城里增长见识备考,她没有忍心拒绝,现在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父亲如此瞧不上舅舅一家,整个二房又是二娘掌家,就算表哥死乞白咧的住着不走,估计也未必能安心备考,肯定跟她在程家一样,要这没有、要那短缺,尽看人脸色。

丧葬完毕,程府也没有人来接她回去。程昆仑出现了一会儿就走了,她根本就没有搭上一句话。

实在是不好意思要房家安排人送自己回去,蒲英也就只能在娘家挨着。

几个姨娘庶妹每天各种难听的话在蒲英的耳边响,她只能选择充耳不闻。

程府里,杜氏的肚子已经很很明显了,趁蒲英不在她自己也不方便伺候程昆仑,就听母亲的建议将身边的一个陪嫁丫头开了脸抬为了姨娘放在了屋里。

程昆仑近来跟那姨娘也是蜜里调油的,早忘了回娘家的蒲英。

朝廷里,淮南地区修堤坝、抢春耕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进入尾声阶段了。

户部尚书房易之这个朝廷管家眉头依旧不敢舒展。这下国库是彻底的清仓了,如果再出一个紧急情况,根本就无法了。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这些年虽然一直是风调雨顺的,但朝廷一直实行的是轻徭薄赋政策,再加上打了几场不大不小的仗,大唐的国库年年入不敷出。

这前任尚书杜如晦聪明,借着被刺的事情就撂下了这个烂摊子,他一接盘面对的就是一本烂账和到处要花钱的现状?,他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勉勉强强度日。

那本烂账上,都是些高官、王公贵族借钱的由头和数目,顺带交给他的还有一个上锁的盒子,里头装着的就是一盒子借条。

这杜尚书会做人,人家来借国库的银子他都不拒绝,当散财童子四处送人情,这下给他这个后任者的就是一把白条,他又怎么好操作?

甚至后来有几个功勋之家因为借国库的银子不成,默默的恨上了他。在前些日子杜御史上蹿下跳踩房家的时侯也在旁煽风点火闹的好不快活。

瑜然看着父亲愁白了头发,也想为父亲和朝廷分忧。找到长孙无忌商议:让太子李承乾出面收回这些王公贵族和朝廷高官借去的银子。

长孙无忌对太子李承乾的影响力跟他自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多次被忽视的瑜然也开窍了,虽然瞧不上国舅爷的狡诈,但为了办成事也不得不与之为伍。

长孙无忌听完瑜然的建议,皱着眉头摸着胡须不发一言,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让瑜然看着心里就有些厌烦。

最后两个人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意见,瑜然憋着无名火仔细一想也对,长孙无忌一向就是个只捡便宜不吃亏的主儿,这种吃力不讨好、得罪人的事情肯定会远远避开。

可怜大唐高官厚禄养的都是些人精,一个个都是只动口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滔滔不绝的嘴上巨人。

正儿八经的要他们“割肉”吃苦得罪人干事情的时候,一个个都是你推我、我推你的,将孔融让梨的“谦让”之风发挥到了极致。

瑜然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朝局,让当初无数曾心怀大志、热血沸腾的人呆久了也会忘了自己的初心。

房易之拿着这把白条,然后找到摄政王李恪,李恪看到了那么多的白条,也是眉头紧皱。

这些各府里借去的银子粗略算算,也有几百万两,如果能够收回来,确实是可以充盈国库,以备不时之需。

可借钱的人都是些硬骨头,难啃的很,如果牙口不好、态度不强硬、朝廷不大力支持,那很明显就可以可以预见,整个收款行动都将会无功而返。

本来嘛,在任何朝代都是借钱的时候哭爹爹拜奶娘的求你,一旦借出去了,再要他还的时候,那就该你跪着喊他祖宗了,而且就算是你喊了,也不见得他会还你。

有觉悟的你不如直接送他,好歹还是个人情;没觉悟那你就等着猴年马月人家来主动还你,你还得有命等。

可这些一张张的白条都是国库里的救灾救命银子,绝对不能让这些个人拿去享受了,怎么也得想办法让他们吐出来。

“房大人,这银子一定要收回来。我大唐不能拿国库的去贴补这些骄奢淫逸之徒。”摄政王李恪看着房易之,郑重其事的说道,他心中是极其的痛恨这些人的。

房易之感激的望了望摄政王李恪,然后说道:“王爷,正所谓借钱容易还钱难,如果没有王爷领头,只怕那些王公贵族会将我房某给直接打出府来。”

房易之说的也是实话,那些借钱的主儿个个都是朝廷重臣,不好对付,一个个的不是随着皇上李世民南征北战的骁勇悍将,就是些百年功勋世袭罔替的贵族,甚至,东宫太子李承乾也象征性的借了一万两,他们联合起来可不是他一个户部尚书能应付的来的。

房易之看着摄政王李恪的眉头挤成了一个“川”字,以为这摄政王也不愿意得罪人,怕树敌,心中也只能萎靡不振的准备放弃。

“本王马上进宫向父皇请旨,这个事儿没有父皇的支持,是谁也办不成的。”就在房易之已经准备放弃了的时候,李恪却开口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番话让房易之眸子里暗下去的希翼之光立马又亮了起来,一边赞叹这位摄政王还是个心里有朝廷有百姓的好王爷,一边忙不迭的表示愿意随他一同进宫请旨。

李恪最终还是摇了摇头,父皇现在最忌讳的就是皇子结交大臣后拉帮结伙,太子李承乾做了无事,而他一旦做了,肯定会被猜疑的。

李恪让户部尚书现场写好了折子,然后拿着就进宫了,他到皇帝的别院一看,小太监告诉他,太子李承乾和国舅长孙无忌正在面见圣上,让他稍稍的等一下。

李恪不由得微微蹙眉,猜测着多日不务正业的太子李承乾今天求见父皇的目的,他但猜了半天也没有猜到。

可是,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每次只要一凑到一起,整个朝堂就是乌烟瘴气的,到处都会充满阴谋诡计的气息。当然,每次倒霉的人不是忠臣良将,就是他们这些手足同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