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一无所获
第227章一无所获 而这样做就意味着要分出去一大波的兵力,所以,为了缓解禁军分兵后人力不足的弊端,李治更是创新的想出来了个什么府门外“三包政策”。
也就是,要求各府包五百米内五步一哨,包三班倒的昼夜巡逻,包府内府外均为精将,这倒是显出了李治治军的才能。
这“三包”政策很快的得到了实施,当然,这最后一条政策是为了防止有的府里随便拉几个乱民乞丐滥竽充数,使前两条“联防”制度变得空有其名。
各府一听这“三包”政策都是一片怨声载道,本来府里的力量自保都尚且不足,哪能禁得起这样毛毛雨般到处撒?这不是看似处处有防,实际处处都可攻破么?这个李治,是不是存心来找麻烦的。
瑜然听说了李治的这个“三包”政策,耳边虽是各房抱怨府兵太少,不该分出去的意见,但暗地里却对李治有些刮目相看了。
二房的房子陵一听说了这个政策,就厚着脸皮找族长房易之各种摆事实讲道理,非说多要人去保护瘫痪的母亲和卧病在床的祖父。
安阳公主恰巧在场,一听这话就是一阵讽刺:人家杀的要么是一品重臣,要么是手握军权的良将。还有,要么就是劳苦功高的功卿嫡子,二房哪样都沾不上,人家没那闲工夫,你就踏踏实实的别凑这热闹。
房子陵被安阳公主的这一番话给噎的无话可说,但公主可是不能够轻易的得罪的,最后便只能灰溜溜的走了,但房易之经过思虑后,还是把保护自己的人抽调了几个过去。
许多有识之士再一次见识了这个一直被忽视的病秧子皇子的才能,都对他暗暗地欣赏。
另一边负责查案的摄政王李恪却进展缓慢,那个唯一的见证者-——杜尚书被人刺杀的时候正趴桌上睡觉。
也是事有凑巧,刺客触动了二房孙女刚刚挂在书房窗上的风铃,引来了巡逻护卫,不然估计他也就因公殉职了,而且是在梦中就被直接了结了,恐怕去了阴曹地府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他本就是睡眼惺忪的,再加上那刺客又是一身黑色的夜行衣,什么也没有看清楚就被刺了一剑,根本就提供不了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李恪再找到当晚及时赶到的那几位护卫询问,都只能说出那刺客武功不弱,但却依旧看不出门派。
突然,有一个护卫回忆起来,凶手是左手拿剑,估计应该是个左撇子。
御医检查杜尚书的伤口,左肩被刺,伤口左深右浅,刚好与这个护卫回忆起来的特征相吻合。
因而,下一步就是在长安寻找一个惯于左手使剑的人,可长安城几万人,短时间里想把这个藏起来的人找出来,难度无异于大海里捞针,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他两名死者的身上却并无明显的伤痕特征,不过跟前两起命案现场类似,都是被一刀毙命。
由此可见,这次派出来的刺客绝对是个高手,毕竟要想杀死一个朝廷的武将,一个凭军功封侯家族的嫡子,那可不是一件易事。
这两人都是死在归家途中,尉迟宝林死亡时间大概是三更前后,这薛礼则是死在亥时。
两个死者身上都有浓烈的酒味,为了避免凶手杀人后故意倒酒在死者身上以混淆视听,李恪还特意命人查访后还原了这两人当天的活动轨迹。
结果,尉迟宝林是到护城河里的醉春坊里喝花酒,眠花宿柳到半夜才回来。
禁军和大理寺的人到醉春坊时,一听说是官府要查案,那醉春坊的老鸨把那位小侯爷跟姑娘司剑的事儿就如竹筒倒豆子般的全都说了,那态度很是配合。
这位黑不溜秋的小侯爷也爱附庸风雅,非要一个红颜知己,把整个花船的姑娘都瞅了一圈后,都未有一个看上眼的。
老鸨无奈,拉出几个粗使丫头,哪知道这小侯爷还真有看上眼的,他重口味的看上了一个同样黑不溜秋的,原本是船上烧火、贴身护卫花魁姑娘的司剑。
等差使见到司剑本人的时候,也真是有些瘆得慌,这丑的……
也亏尉迟宝林对着她能喝的下去酒,估计是上这里找伴儿来的,找谁比谁黑,谁比谁丑的优越感来的。
几个人在心中暗叹:看来这长的安全也不安全了,保不齐碰到一个口味特殊、喜欢特别的人也就……
问完话,证实了这个小侯爷的确是在这里喝完酒,二更左右才醉醺醺的离开,同行离开的只有一同被杀的他的贴身小厮。
而那个薛礼的活动就比较简单了,跟军中一行人到下属家喝了个添丁的喜酒,回来的路上就被稀里糊涂的杀了。
当晚,同行喝酒的军中同僚有十几人,女主人证实只有克制的他并未喝醉,还要求回家,其他的人那日都是在府上过得夜!
哪知道,也只有他一人是匆匆的赴死了!
杜尚书家的守株待兔计划并没有什么用,一连五天都没有半点儿收获,不由得让人也灰心丧气了起来。
太子李承乾为了所谓的安稳人心,也派出了李恪和李治都不那么抵触的太子詹士-——瑜然,协同他们一同破案。
瑜然对太子李承乾和摄政王李恪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是了然于胸,所以为了不趟进这浑水里,让李恪轻易的将他和房家归为太子党,他也并不处处参与。
太子李承乾实际上也没有指望瑜然帮他传递什么信息,只不过是为了应付皇帝的差事,再顺便打发一个不爱听他聒噪的人而已。
虽说两人以前也是熟识,但瑜然却看的出摄政王李恪对他的戒备之心,其下属军士也都在防备着他,不过也难怪,毕竟各为其主,他作为太子府詹士,如何能让与太子斗了多年的李恪信任他?
若不是还有安阳公主驸马的这另一层身份,估计李恪身边的人也早就设计他了,整不到太子李承乾,还整不到他一个小小的太子詹士?
李治这边倒是不嫌弃他,在禁军副统领程昆仑被皇上打后,本来就缺人,多来个壮丁,他都乐坏了,现在是谁来他都高兴,毕竟多一个人也多一份力量。